今天给各位分享浮针疗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浮针疗法的原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对于目前浮针疗法来说,也算是个比较新的时代,让病人靠自身的自愈能力恢复健康,一直是浮针人的宗旨。我先来说说操作特点。
操作特点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浮针疗法有六个特点。
1.按部位选进针点 浮针疗法源于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不依赖于传统针灸理论,如经络理论、补泻理论的知道。传统针灸理论的主体是经络,离开了传统理论,针灸疗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而浮针疗法是根据疼痛所在的部位、范围大小来选取进针点,与传统针灸理论有着很大的不同
2.在病灶周围进针 很多外治法的作用点在病痛周围,如外敷膏药、局部封闭、拔罐疗法、干针等等。而浮针疗法是作用在病痛周围,针尖兵不到达病所,有时甚至可以相隔较远 ,如腰臀部的病痛可在小腿或大腿进针。这是浮针疗法与传统针灸学的“以痛为腧”理论及阿是疗法不同之处,同事也是浮针疗法机制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3.皮下浅刺 传统针刺疗法大多要深达肌肉层。而浮针疗法所涉及的组织是皮下组织(主要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传统针刺的提插捻转等于法刺激涉及多个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而浮针主要针对单层次:皮下组织层。这是两者的最大区别。
4.不要求得气 传统针灸学认为,得气是临床取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所以在临床上大多数针灸医生追求“得气”,通过捻、转、提、插、摇等手法催气或候气,一定要得气而罢休。针灸医师高明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能否得气,这种现象在患者或者同行的心目中都有体现。而浮针疗法要求避免转折有酸、胀、重、麻、沉等得气感,医生持针的手应有松软无阻力的感觉,两者大相径庭。
5.留管时间长 传统针灸学,特别是古籍中较少提到留针时间问题。只是在《黄帝内经》中的《灵枢·宫针》中论及报刺的时候提到这个问题:“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近代以来,留针(留管)得到了针灸学界的重视,但传统针刺方法留针时间多在15~30分钟,很少超过60分钟。而浮针疗法可以较长时间留置软管,因为浮针针具的特殊性,其留管过程中患者没有不适感,甚至不会注意到软管的存在
6.扫散是重要环节 扫散动作是进针完毕后针体左右摇摆如扇形的动作,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更是浮针疗法区别于其他所有非药物侵入性疗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无扫散动作,或扫散完成的质量好坏,常常是影响疗效的直接原因。
以上内容出自《浮针医学纲要》
操作分两步进行浮针疗法,第一步进针浮针疗法,第二步运针。
第一步 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
现在多采用浮针专用进针器进针。
第二步运针
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申,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咖-35恤之间。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
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扇形运动。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区别于以往所有疗法的重要特色。对临床疗效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操作时以右手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 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操作时耍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去完成; 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完全放松;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如果扫散后,疼痛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的迸针点,重新进针。
进针完毕,抽出针芯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a. 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
b. 不要剧烈运动;
c. 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浮针疗法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
d.若因为针体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起针;
e.告诉病人起针时可能出血。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原 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少发生。
(5)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 (副癌综合症),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万法;
(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耍比传统针灸疗法多,但总体上要节省费用。
(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优势。
浮针是浮针疗法的简称,也是其专用工具一次性使用浮针的简称,并不是“浮起来”,而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浅筋膜层(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该疗法是符仲华教授根据传统针灸结合现代医学,发明并不断发展形成的。
浮针疗法具有不使用药物、无副作用和远期效果甚好的特点。它可以激发人体组织的相关效应,利用自身的自愈能力,松解肌筋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得身体快速修复,解除病痛。
关于浮针的认知误区,你中浮针疗法了几条?
1、浮针是神针?
因为浮针不用药物、效果快捷,在针灸康复科经常能听到患者的赞誉,说浮针很神奇,是神针。其实是患者并不了解这个治疗方法。说它“神”,是由于浮针治疗大多数适应症以内的疾病,疗效迅速而显著,立竿见影浮针疗法!
2、所有的疼痛都可以用浮针?
浮针一直以治疗疼痛为主,而且效果显著,印象深刻。但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用浮针。由肌筋膜病变引起的疼痛可以用浮针,而由神经元病变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浮针可能无效,比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运动神经元病等。
3、浮针只是近期效果?
浮针的特色就是当场见效,这也是针灸康复科的骄傲,也就造成了患者的普遍认知“浮针当场见效,以后都不会再疼了”,只要疼过一次,患者就容易放弃浮针继续治疗。其实浮针治疗的次数相对的少的多,但也并不是一次就好,病因不同,次数也就不一样。
4、浮针只能暂时止痛?
浮针是可以治疗疼痛,但是治疗引起疼痛的原因。是通过改变肌肉的病理状态,疼痛或者其浮针疗法他症状也就消失了。所以不管是浮针还是其他针灸方法,并不是镇痛止痛,而是治疗疼痛。
5、浮针比其他针都要粗,一定很痛?
一次性使用浮针是很粗,看起来有点恐怖,但事实上,浮针针刺部位是皮下层,该层仅有很少的神经和血管,如果不碰到这些神经血管,浮针治疗是毫无痛感的。当然,那么粗的针,针进皮肤,也是有点痛的,所幸,符教授发明了相应的进针器,大大减轻了进针疼痛。
浮针疗法主要适用于软组织伤痛,比如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腱鞘炎、膝关节炎、痛风等,也可用于中风、小儿脑瘫、面瘫、痛经等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浮针的留针时间比较长,在此期间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关于浮针疗法和浮针疗法的原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