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 血吸虫病

登登百科 投稿 2022-12-26 294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血吸虫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血吸虫病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中国哪些地方有血吸虫?

在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处都会存在。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地理环境、钉螺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和湖沼型。

1、平原水网型血吸虫: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处,这类地区河道纵横,密如蛛网、钉螺沿河岸呈线状分布。人们因生产和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

2、山区丘陵型:主要在我国南部,如四川、云南等地,但华东的江苏、安徽、福建、浙江,华南的广西,广东都有此型。钉螺分布单元性很强,严格按水系分布,面积虽不很大,但分布范围广,环境极复杂。

3、湖沼型: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存在着大片冬陆夏水的洲滩,钉螺分布面积大,呈片状分布,占全国钉螺总面积的82.8%。

扩展资料:

传播疾病:

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在中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在中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十三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解放初期估计有患者千余万人。

日本血吸虫病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解放后政府开展血吸虫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流行情况得到基本控制。但文革期间,由于预防工作中断,使血吸虫病又复流行和蔓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仍很有必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吸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的知识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属扁形动物门,是指所有归类在裂体属下19个同属的物种。其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与童虫7个发育阶段。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主要病变为在肝脏与结肠内由虫卵囤积而引起的肉芽肿。

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孵 化成毛蚴。毛蚴并不感染人,而要先钻进钉螺体内寄生,钉螺被称为中间宿主。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钻入体内,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有尾蚴的水称为疫水。在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牛和不圈养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不论男女老少都容易感染血吸虫病。不经药物治疗,血吸虫病不可能自然痊愈,得过病后也不产生免疫力,治愈后的人如接触疫水,还可以再次得病。

血吸虫发育的不同阶段,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引起不同的损害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由于各期致病因子的不同,宿主受累的组织、器官和机体反应性也有所不同,引起的病变和临床表现亦具有相应的特点和阶段性。根据病因的免疫病理学性质,有人主张将血吸虫病归入免疫性疾病范畴内。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不论何种性别、年龄和种族,人类对日本血吸虫皆有易感性。在多数流行区,年龄感染率通常在11~20岁升至高峰,以后下降。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是三个重要的环节。

简述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可分为四型:

(1)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于夏秋季、有明确疫水接触史、患者有发热、以间歇型,弛张型多见,早晚波动很大,有过敏反应,如蚤咬样红色皮损、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患者可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泻、呕吐等、多数患者出现肝脾肿大、重症病人可出现神志淡漠、等严重毒血症表现。

(2)慢性血吸虫病。轻重感染者大多无症状、有症状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病和结肠炎,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脓血粘液便、随病情延长可出现肝硬化症状。

(3)晚期血吸虫病。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和侏儒型。

(4)异位血吸虫病。常见的为肺型血吸虫病、脑型血吸虫病、肺型血吸虫病表现为咳嗽、胸痛、痰少、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弥漫云雾状、点片状、粟粒样浸润阴影、以位于中下肺野为多。脑型血吸虫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瘫痪、腱反射亢进等。CSF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或有蛋白质与白细胞轻度增多。慢性型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

关于血吸虫的资料 血吸虫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1、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人体一般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在肝脏与结肠内由虫卵囤积而引起的肉芽肿。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6种,以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最广,我国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因此,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2、血吸虫全部寄生生活,多数营内寄生,少数营外寄生。雌雄异体的血吸虫,呈合抱状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静脉血管中。生活史过程中有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与童虫7个发育阶段。其中,尾蚴为感染阶段;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均可致病,但虫卵是最主要的致病阶段,其沉积在肝、肠或膀胱及生殖器官导致的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是血吸虫病最主要的病变。从粪或尿及肠组织中检获到虫卵即可确诊。治疗药物为吡喹酮。寄生人体的6种血吸虫中,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与日本血吸虫的分布面广、危害严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钉螺是其唯一的中间宿主,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采取的是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血吸虫是什么动物

血吸虫在动物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营养方式是寄生或异养,寄主有钉螺和人等哺乳动物。

按动物界分类,血吸虫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扁形动物门。血吸虫动物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先寄宿在螺类动物的体内,通过这些中间宿主,人或者动物的皮肤便钻入体内进入血液,使人和动物感染血吸虫病。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血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卵穿过静脉壁进入膀胱,随尿排出。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主要为Bulinus属和Physopsis属)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体内。

曼森氏裂体吸虫(S. mansoni, 即曼氏血吸虫)在大、小肠静脉中,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北部。卵随粪便排出。幼虫进入螺体,再通过皮肤回到终宿主体内。

日本裂体吸虫(S. japonicum, 即日本血吸虫)主要见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除人外,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

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感染了血吸虫病,病人可以出现发热、肝脾肿大、胃肠道不适等症状,一般患上了血吸虫病以后,如果病人高热,可以给予激素治疗,同时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血吸虫病非常敏感,效果较好。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大肚子病。血吸虫主要有肠道的血吸虫,还有尿道的血吸虫,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是怎么感染的呢?血吸虫主要是通过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有血吸虫卵的水接触,然后产生传播的。

感染血吸虫后人体会得什么症状?可以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可以出现发热表现,还可以出现肺内症状,比如说咳嗽咯血。如果病程比较长,最后定期到肝脏,可以引起腹水,黄疸,甚至消化道出血,肝分离的情况,我们称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

一旦诊断血吸虫病,我们必须要积极治疗,常用的取血吸虫的药物有吡喹酮,疗效确切。

针对没有感染血吸虫的人群,我们怎么办?比如人群去一个地方旅游,大江南北,针对这种人群,可以口服一些药物来预防血吸虫感染的风险。最后在未知水域或血吸虫流行的地区,我们不要接触钉螺,不要下水,是预防血吸虫病的最好的办法。

关于血吸虫和血吸虫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