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低血容量,以及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诊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对于血容量不足低血容量的患者低血容量,建议立即到医院就诊,应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便于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中心静脉压、尿量、尿比重的变化。并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输液量、输液速度。
气血不足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可能是消化不良、牙齿不好、疲劳、缺铁、维生素缺乏。指导意见:如果没有缺血到头晕、不舒服,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建议可以做以下调理饮食方面。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尽量把食物嚼细,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使食物营养能够充分吸收。不要过度劳累。按时吃饭、休息、排便。
适当摄入富含铁的猪肝、动物血、红糖等深色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多吃水果和蔬菜,服用维生素,促进铁的吸收。另外,吸收好,身体好的话,吃什么都会转化成血。适当的运动,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也有帮助。民间的补血补气汤可以,俗话说,吃得好,就能补血。
低血容量是指血液过多地分布在其他组织,包括皮肤组织中,导致血液中循环量减少,这样会减少氧气和血液混合的机会,进而产生身体缺氧,心肌缺氧导致坏死等症状。所以会出现胸口部位疼痛,缺氧,嘴唇发紫,皮肤充血发黑,呼吸变深,病情加重。这种疾病,一般不管皮肤症状如何,都要积极治疗,补充血容量。
低血容量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大多数病人发病后会产生贫血症状。对于低血容量的患者,可以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迅速纠正低血容量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在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此外,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量和速度,并注意观察尿量和尿量比例。仰卧位有利于脑部供血,头、胸、下肢应抬高10-30度,以增加回血量和心输出量。
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要点:
(1)原发病低血容量的相应病史及体征低血容量;
(2)出血导致或低血容量低血容量的征象如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浆或失水;
(3)有休克低血容量的临床表现:如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或昏迷低血容量,皮肤苍白,肢端湿冷,每小时尿量小于20ml,收缩压下降至10.7kPa(8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
(4)中心静脉压(CVP)降低。
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于血管充盈不足,回心血量(前负荷)不足以维持心输出量和血压时。血离开以及后分流到维持存活的重要生命器官。以肌肉、皮肤和腹部内脏的低灌注状态为代价维持脑和心的灌注。低血容量的早期治疗是用晶体液体补充失血量。输液量3倍于失血量。患者失血量大于25%~30%时应输浓缩红细胞。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或铁丢失而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低血容量,也是急诊常见低血容量的休克类型。
当总血容量突然减少30%~40%,可导致静脉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排量下降,如果超过总血量低血容量的50%,很快会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为0.5,表明血容量正常或失血量不超过10%,休克指数为1.0,失血量约为20%~30%,休克指数为1.5,失血量约为30%~50%。
收缩压小于80毫米汞柱,失血量约在1500毫升以上。
凡有以下情况者,失血量约1500毫升以上:苍白口渴;颈外静脉塌陷;快速输入平衡液1000毫升,血压不回升;一侧股骨开放性骨折或骨盆骨折。
原则是快速补充血容量,同时积极处理原发伤病,控制出血和体液丢失,先建立快速通畅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尽快止血,监测中心静脉压能客观的评价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低血容量主要体征是:神志淡漠低血容量,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和酸中毒等。 主要是由于血容量锐减引起低血容量的。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低血容量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诊断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