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的发生机理主要是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9 346 0

今天给各位分享肾性骨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肾性骨病的发生机理主要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治疗肾性骨病的要点有哪些?

(1)控制高血磷

①限制磷的摄入。可予低磷、低蛋白饮食,但控制过严有“磷耗竭”

的危险,必须定期检查血磷。

②应用磷结合剂。如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钙、碳酸镁。

(2)纠正低血钙

适当补充钙剂如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一般每日给钙元素1~2g,已有骨病者每日2~4g或更多。合用维生素D效果更佳。

(3)补充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维生素D及其活性衍生物1a(OH)D3、25(OH)D3、1,25(OH)2D3及大剂量维生素D2、维生素D3等。其中1,25(OH)2D3应用较多,而软骨病用25(OH)D3较好。治疗4~8周未见显效,可适当加量,但每次增加不要超过1.25mg。

(4)其他治疗

注意限制使用维生素A,以防刺激甲状旁腺。骨质稀疏者可用氟化钠治疗,每日60mg,同时给予维生素D与钙剂。尽量不用苯妥英钠、巴比妥、格鲁米特,以防干扰1,25(OH)2D3合成。及时纠正酸中毒。未发生明显骨病者可做透析。肾移植后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长期不愈,需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

肾性骨病是怎么回事?关于它的3个特点需牢记,做好3件事可预防

骨性肾病是尿毒症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为患者体内钙磷代谢发生紊乱,再加上缺乏维生素D3、长期用免疫制剂和激素类药物,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以及酸中毒等都会引起肾性骨病。那尿毒症患者出现肾性骨病有哪些特征,该如何预防呢。

1、骨组织学发生改变

肾性骨病患者骨组织学发生改变,骨细胞活性降低,骨生成率以及成骨细胞面积减少。尿毒症病人可出现全身骨头疼痛、骨头有明显的压痛感以及关节疼痛。轻微骨折后症状并不是很显著,往往因为疼痛持续加重或活动障碍才去医院做检查,结果诊断是骨折。因为正常骨骼受到破坏,骨骼坚硬度下降,轻微外力或稍微活动就会诱发骨折。

2、不安腿综合症

肾性骨病患者会出现不安腿综合症,小腿有难以诉说的不适感,呈现酸痛胀痛或如同蚂蚁行走一般,常常发生在夜间,根本不能正常入睡,不过活动或步行后症状能慢慢消失。

3、骨折愈合不良

部分尿毒症病人伴有营养不良,如贫血、低钾血症以及低蛋白血症,这样会影响骨生成以及骨组织重建,从而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同时也会降低生活质量,缩短寿命。

1、调整好日常饮食

不管什么时候饮食都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采取高钙、低磷、优质蛋白质的饮食结构,能帮助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问题。可选择含钙较高的牛奶奶制品、蔬菜海带或虾皮等;同时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和各种杂豆类,合理补充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元素以及叶酸。因为大部分食物中含有磷,吃之前可以焯水加工,能降低磷含量。

2、用药物和透析的方式来干预

严重尿毒症患者需采取血液透析,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的磷,防止出现骨质疏松。也可以通过药物和饮食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用药物,把钙和磷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能防止以及延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磷结合剂药物尽量安排在进餐时,药物捏碎充分和食物混合在一起,这样能结合食物中的磷,从而发挥药物最大药效。

3、调整好生活习惯

不管做什么动作都要缓慢,不能过快过猛,上下楼梯时尽量由他人陪伴。透析治疗区域需注意环境整洁,避免地面潮湿,以免滑倒而跌伤。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运动,如擦桌子散步等可刺激骨生成,进而增加骨量和骨密度。透析病人每天需有2~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冬季需做好保暖工作,适当的晒晒太阳。尤其是老年人改变姿势时要注意缓慢,以免因为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眩晕。

温馨提示

一旦尿毒症患者发生骨折,将会影响透析治疗预后,降低生活质量,但也不能自暴自弃,给予病人一定的关心体贴和鼓励。加强恢复期功能锻炼,根据病情和愈后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利于骨折部位康复,增加治疗信心。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守护者#

肾性骨病的发病机制及表现是什么?

肾性骨营养不良又称肾性骨病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而引起肾性骨病的骨病。多见于儿童患者、先天性肾畸形以及进展缓慢的肾疾病患者。其发病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1)钙磷代谢障碍。肾功能衰竭早期血磷滤出即有障碍,尿磷排出量减少,血磷潴留,血钙减少,两者均引起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于骨骼释出Ca2+以恢复血钙水平。当肾功能衰竭进一步发展,代偿功能失效,高血磷、低血钙持续存在,甲状旁腺激素亦大量分泌,继续动员骨钙释放,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纤维性骨炎。

(2)维生素D代谢障碍。肾功能衰竭时,皮质肾小管细胞内磷明显增加,并有严重抑制1,25(OH)2D3合成的作用。1,25(OH)2D3具有促进骨盐沉着及肠钙吸收作用,当它合成减少时,加上持续性低钙血症以及腹膜透析患者与蛋白结合的维生素D丢失等均可导致骨盐沉着障碍而引起骨软化症,同时肠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引起纤维性骨炎。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功能衰竭早期即有甲状旁腺增生与血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其程度与肾功能衰竭严重程度一致。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除引起前述骨病外,还引起一系列骨外病变。

(4)铝中毒。铝在骨前质和矿化骨之间沉积,并与骨胶原蛋白形成交联组合,损害了骨重建的感应效能,使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减少,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骨的形成和矿化均受抑制。

(5)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时,可能影响骨盐溶解,酸中毒也干扰1,25(OH)2D3的合成、肠钙的吸收和使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抵抗。

(6)软组织钙化。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表现有肾性骨病:骨痛、假性痛风和病理性骨折,多伴近端肌病和肌无力,骨畸形在儿童较多见,如佝偻病性改变,长骨成弓形,骨骺端增宽或骨骺脱离及生长停滞,成人则表现为脊柱弯曲、胸廓畸形及骨端的杵状变。骨外表现为软组织钙化。

肾性骨病下面有四个亚分类,它们各自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根据骨骼转换速率肾性骨病,肾性骨病可分为4种类型。

一、高转换型骨病

病理上称纤维性骨炎肾性骨病,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殖活跃及骨小梁周围纤维化为特征。

二、低转换型骨病

包括骨软化和非动力性骨病两种。前者指新形成类骨质矿化缺陷,常由铝沉积所致。后者指骨形成降低,多与高钙血症、使用1,25(OH)D3过度抑制PTH分泌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三、混合性骨病

同时具有高转化及低转化骨病肾性骨病的特点,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矿化障碍引起,以类骨质增加和髓纤维化共存为特点,骨转化率变化不定。

四、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性骨关节病

关于肾性骨病和肾性骨病的发生机理主要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