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徐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徐骏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徐骏恃才自傲
清朝司寇徐建庵有五个儿子,其中一子徐骏,少年时很聪明,拜孝廉周云陔为师。他乡试中举后,随老师一起到京都居住,准备参加全国通考。周云陔对徐骏管教要求得很严,徐骏心里很不满意,就买来巴豆放入老师的茶碗里,周云陔饮后暴病而死,而徐骏却在当年考中进士。徐骏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行为狂放,许多人都厌恶他。雍正初年(1723年),有怨恨徐骏者,以其诗中有“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句子是有意讪谤朝廷而告发了他。朝廷把徐骏交到刑部审讯,徐骏被斩首。有人说徐骏所作诗实出于无心,只是在被讯问那天,看见刑部主审官胡宗琳的相貌酷似其老师周云陔,顿时惊慌失措,误供是有意诽谤朝廷。事见清·陈康祺《朗潜纪闻四笔》。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已广为流传。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生而知之者,学业的成就都赖于老师,学长们的精心培育和教诲,莘莘学子当以报效国家答谢师恩。恃才傲物,背弃师道是人们所不齿的。徐骏虽死于“文字之狱”,但主要因其害死业师,狂放不羁,目无同僚等行为积恶所致。
在古代,王朝盛行中央集权、愚民政策。底层的平民是没有权利的,什么都是王朝掌权者说了算,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只要好好听话、照做就行了。不该说的别说,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猜的别瞎琢磨。这样闭紧嘴、捂住耳在那个年代有助于延年益寿。不然,要是一个不小心,被冠一个罪名,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这不就有一个人,闲来无事作了一首诗,结果好了,把自己给害死了。这个人就是徐骏。
徐骏,出生于江苏昆山,字冠卿,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进士。 是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学的儿子,顾炎武的甥孙。他从小就很有天赋,才气逼人,常常开口就是能作出很好的诗。
有一天,阳光正好,徐骏便想着把收藏的书籍都翻出来晒一晒。他刚把书拿出去摆开,突然一阵微风吹来,书页被风吹的翻过去了一页。这时候徐俊有感而发,脱口而出便念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因为人都是会进步的,然而古时候王朝的掌控者却不希望有这种进步。他们想要让平民一直这样愚昧下去,才好不脱离他们的掌控。所以他们要打压新思想,迫害怀揣梦想的底层人。所以到了乾隆年间,王朝大兴文字狱,大肆迫害知识分子,那时候很多文坛大家都遭了殃。徐骏也因为这两句诗被人告发,引来杀身之祸。告密者的解释是:清风指代的是满清,这两句诗有抹黑大清之意。然而这时候的朝廷,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所以降罪与徐骏,判处他死罪。他的亲人好友也遭到牵连。
其实徐骏到底有没有反对清朝的意思,谁也说不准。都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也可能是徐骏的才华以及萌芽的新思想,让那些掌权的人有了危机,所以才赶紧灭掉他,以除后患。
徐骏,字述夔,雍正、乾隆时人。徐骏自幼就有才子之名,民族思想浓厚,对满清统治十分不满,反清的诗句随口可出。他曾经画了一幅紫牡丹,在画上题诗说:“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有一次聚会喝酒,他见杯底有明代万历年号,即吟道:“覆杯又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一边。”晚上他听到老鼠咬衣服的声音,又吟诗说:“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是明朝。”有一次他到京城去,动身前他写诗说:“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如此出口成句,堪称有触即发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至于“清风诗”,是他有一天晒书,风吹动了书页,他便随口吟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乾隆四十三年,徐骏被人告发,清廷以大逆不道罪把他判处死刑。
出自清代翰林官徐骏的诗集,整首内容:
莫道萤光小
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
何故乱翻书
它的意思是:别看萤火虫散发的光亮,虽然非常暗淡,但它依旧有着照亮夜晚的雄心壮志,引申为人小志大。
扩展资料
徐骏,江苏昆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学之子,顾炎武的甥孙。雍正时庶吉土( 翰林院学士)徐骏无意在一首诗中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两句,被同僚告发,说成用;明月怀恋明朝,用清风影射大清,蓄意诽谤朝廷。雍正即下口谕将徐骏斩首。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皇帝马上把徐骏革职。复又查抄徐家,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认为其存心诽谤,依大不敬律斩立决。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出自:清;徐骏,雍正时期“庶吉土”(翰林院学士)
背景:故友重逢,对月畅饮之后即将分别,其时恰逢月朗风清,被送者感激万分,便对送行者吟了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徐骏和徐骏善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