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的临床意义 血沉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8 327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血沉的临床意义,以及血沉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血沉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血沉

虽然是

非特异性检查,,但是结合其他的检查是可以诊断一些病的。。如::血沉快,,抗【O】高,,就可以诊断

风湿活动期。。可以根据

血沉的

变化,,推断治疗的情况,,病情的发展趋势吗。。

体检中 血沉是什么意思

血沉也称之为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毫米mm),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由于地心引力作用下产生自然沉降。一般来说,除了一些生理因素外,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的情况,血沉就会加快,提示疾病的存在。参考正常值:WESTERGREN 法   男 0~15毫米/小时 (mm/h)

女 0~20毫米/小时 (mm/h)

临床意义:生理性的,一般女孩的月经期、妊娠三个月以上的至分娩后三周内。

病理性的:炎症  风湿病 结核病,急性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

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的手术或创伤可导致血沉加快,但在2~3周恢复。

恶性肿瘤的迅速生长可导致血沉加快

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 肾炎、贫血、心内膜炎、肝硬化,高胆固醇血证。等

当然,最终还是要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才能下结论。

小明病历本:化验单专业解读,病历本好管家,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叫血沉?

血沉

血沉又称

红细胞

沉降率,它的

快慢

血浆粘度

,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

有关系

。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

聚集性

指标

血沉病理增快:绝大多数为急性或慢性

感染

,恶性肿瘤以及具有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

胶原

组织病等)都有血浆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的变化,或有

异常蛋白

进入

血液

,导致血沉加速。此外,

贫血

和月经期及妊娠

三个月

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

特异性

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血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

A、观察

结核病

风湿热

的病情变化和

疗效

、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在诊断上亦作为参考。

B、某些疾病的

鉴别诊断

,如心肌梗死和

心绞痛

胃癌

胃溃疡

盆腔

癌性包块和无

并发症

的卵巢囊肿等的鉴别。都是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C、

多发性骨髓瘤

病人

,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快非常显著,血沉可作为重要

诊断指标

之一。

判断血沉结果的正常与否需按性别区分,参考范围(魏氏法):

男性为0~15mm/1小时,女性为0~20mm/1小时。血沉可因生理因素而加快,如女性在

月经

期间和

妊娠期间

可达到40毫米左右,

小儿

及50岁以上的老人血沉可略快于参考范围,此时可能与疾病无关。

血沉加快常与以下疾病有关:

炎症性疾病

,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

肾炎

心肌炎

肺炎

化脓性脑炎

、盆腔炎等;

△各种

胶原性疾病

,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

、动脉炎等;

△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

△患有严重贫血、

血液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多发性骨髓瘤、

甲亢

、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

巨球蛋白血症

慢性肾炎

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或

化疗

放疗

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还可再加快。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协助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果。例如,

红斑狼疮

病人的血沉从平稳到加快表明病情进入活动期,长期稳定在参考范围内就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临床意义

1. 血沉增快 临床常见于:

(1)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2)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

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等。

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粘液水肿等患者,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

2. 血沉减慢 一般临床意义较小,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重度缺乏者,血沉可减慢。

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意义

1.血沉增快在临床上更为常见,魏氏法不论男女其血沉值达25mm/h时,为轻度增快;达50mm/h时为中度增快;大于50mm/h 则为重度快。潘氏法不论男女血沉达20mm/h者均为增快。

(1)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血沉略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伤及出血有关,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逐渐增快,可达30mm/h或更多,直到分娩后3周,如无并发症则逐渐恢复正常。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纤维蛋白原量逐渐增高、胎盘剥离、产伤等有关。60岁以上的高龄者因血浆纤维原蛋白量逐渐增高等,也常见血沉增快。

(2)病理性增快:

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时,血中急性反应相物质(acutephase reactant)迅速增多,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antirypsin)、α2巨蛋白(α2-mactoglobulin)、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肝珠蛋白(haptoglobin)、运铁蛋白(transferri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等,主要因有释放增多甚至制造加强所致。以上成分或多或者少地均能促进红细胞的缗线状聚集,故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的病理改变结缔组织性炎病症,其活动期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时,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血沉蝗显增快。临床上最常用血沉来观察结核病及风湿热有无活动性及其动态变化。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的手术创伤可导致血沉增快,如无合并症,一般2-3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3-4天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组织损伤坏死等引起血沉增快的机理大体同时。

③恶性肿瘤:ESR加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二坏死、继发感染及恶液化气质贫血等因素有并。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故常用血沉作为恶性肿瘤及一般X线检查等所不能查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增快的血沉,可因手术切除或化疗放疗较彻底而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

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hyperglobuinemia):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时,血沉常明显增快略种原因引起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肾炎、肝硬化时血沉亦常增快。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浆细胞的恶性增殖致使血浆病理性球蛋白高达40-100g/L或更高,故血沉增快。巨球蛋白症病人,血浆中IgM增多,其血沉理应增快,但若IgM明显增多而使血浆沾稠度增高即高沾综合征时,反而抑制血沉,可得出一个正常甚至减慢的结果。

⑤贫血: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因而增快,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乃因红细胞数量稀少,下沉时受到的磨擦阻力减少等所致。故明显贫积压病人作血沉检查时应进行贫血因素的校正,而报告其校正后的结果。低色素性贫血,因红细胞体积减小,内含血红蛋白量不足而下沉缓慢;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镰形细胞性贫时,由于其形态学的改变不利于缗钱状聚集,故其血沉结果均常降低。

⑥高胆固醇积压症: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明显增高者,血沉每见增快。

炎症时白细胞计数与血沉结合起来分析对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更有益。白细胞的增高及其分类变化直接受细菌素、组织分解产生等影响,故变化出现早,对急性炎症的诊断、疗效观察更为重要,而血沉增快乃继发于急性反应时相产物的增多,特别是受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等影响,相对来说,出现较晚,故对观察慢性炎症特别是判断疗效更有价值。鉴于血沉增快大多因血浆中蛋白质成分改变所引起,而这种改变一旦发生并不能迅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需一周。

2.血沉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所致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血沉是什么意思?正常范围是多少?

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血沉的临床意义,简称血沉。魏氏(Westergren) 法血沉的临床意义: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血沉测定的方法有多种,有魏氏法(Westergren法)、库氏法(Coulter法、)、温氏法(Wintobe-landsbrey法)、潘氏法。血沉的临床意义我国在1983年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会议上推荐魏氏法作为参考方法。

扩展资料

红细胞沉降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但血沉受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红细胞表面电荷等多种因素影响,为此用血沉方程K值来表示沉降率与血细胞比容的关系,以寻求更合适的沉降率表达法,从而对红细胞聚集程度进行估算。实验表明,血沉随红细胞比容有明显改变,但K值变化不大,因此更能反映红细胞聚集程度。

血沉测定仪由光源、沉降管、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建立在魏氏法的基础上,采用光学阻挡原理进行测量的,用发光二极管、光电管对血沉管进行扫描,检测红细胞和血浆界面的透光度改变。

动态血沉记录仪安装红外线发射及接收装置,标本中红细胞能阻止红外线接收,发射及接收装置的上下移动,能探测到红细胞与血浆的界限,从而计算出红细胞的沉降速率并作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沉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沉(ESR)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血沉的临床意义和血沉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