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传播途径 传染病传播途径三大要素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8 355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传染病传播途径三大要素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需要安全距离通风透气戴口罩等预防;胃肠道经不洁饮食传播,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不吃生冷不洁饮食即可;其他的传播途径还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法。另外如果有疫苗,尽早打疫苗可以有效保护你不被传染。祝您健康!

传染病的4种传播方式是什么?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传播途径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水平传播又称横向传播。传染病病原体在传染源与易感者之间传播。或传染病在人群中群体与群体之间或个人与个人之间以水平形式平行传播。有介质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等方式。 ①介质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介质传播。 经空气传播: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咳嗽或喷嚏时,呼吸道中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以飞沫的形式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种飞沫,即可被传染。如流感即经此途径传播。 经水传播:饮用污染的水或在其中活动(游泳、洗澡等),均可被感染。霍乱、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病毒性戊型肝炎、钩虫病等均可经水传播。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常呈现流行或暴发状态,传播范围的大小和发病率的高低,与水源的类型、供水范围、水被污染的程度和频率、病原体的种类、居民的卫生习惯,以及对水源采取的净化、消毒措施等都有关系。 经食物传播:多数肠道传染病、一些肠寄生虫病、个别的呼吸道疾病,都可经食物传播。食物原料本身可含有病原体,如生牛肉、猪肉可带有绦虫包囊。此类食物制作时若加工不完善、消毒不严格,就可传染疾病。有时食物原料虽不带病原体,但在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被污染,则食物仍可带有相当量的病原体。 经土壤传播:蛔虫、钩虫、鞭虫等寄生虫病,可通过土壤传播。土壤中的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的芽胞可长期在土中存活,长期保持传染性。 ②接触传播。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被感染,如性传播疾病、狂犬病等即属此类。二是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日常用品,附着于其上的病原体经手或通过口鼻粘膜、皮肤传染易感者,如污染的公用毛巾、衣帽、玩具、文具等可分别传播沙眼、癣、疥疮、头虱和白喉等。由这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一般发病呈散在性,很少导致流行。其发病特点与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物品交替使用的频率、消毒措施是否完备,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③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这种传播途径可分两类。一为机械性传播,即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带往他处,却不繁殖。节肢动物接触食物、食具或在其上反吐、排便时将其污染,人食污染食物或使用污染的食具时即可被感染。如家蝇之传播痢疾。二为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经发育繁殖方能感染易感者。蚊吸入传染源的血后,病原体在其体内发育(丝虫微丝蚴)、繁殖(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或既发育又繁殖(疟原虫)。有的病原体可经雌性媒介节肢动物的卵巢传到下一代(经卵传播),然后病原体经吸血节肢动物的唾液(疟原虫)、呕吐物(鼠疫杆菌)、粪便(斑疹伤寒病原体)进入易感者机体。 由这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常呈地方性和季节性升高现象,受气温、湿度、日照、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有生物学特异性,一定种类的病原体只能通过一定种属的节肢动物传播,如某些桉蚊传播疟疾等。 医源性传播指医务人员对病人作检查、治疗或预防注射等过程中造成的传染病传播。如外科和妇科使用的器械消毒不严格,可造成伤口感染或传播滴虫病。使用污染的针头可传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输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可传播病毒性乙型肝炎。 垂直传播病原体从上一代向下一代的传播,指孕妇在孕期和产期将病原体传给子代。又包括以下几种: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病原体经孕妇阴道、子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和分娩引起的传播。

传染病的四条传染途径是?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 , 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

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3种??

1)空气传播:病人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将黏液、飞沫喷到空气、尘埃中,被易感者吸人体内引起疾病,主要见于呼吸道为人侵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等。

2)水源、食物传播:常见于肠道传染病。被污染的水源和俄食物被人食用后引起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食物本身有病原体,被人食用后患病,如炭疽、绦虫病等;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引起传染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3)接触传播:既可传播肠道传染病,又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人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引起传染病,如狂犬病等。人接触传染源的呕吐物、大小便或接触了被污染的手、用具、玩具等,如脊髓灰质炎、白喉等。

传染病是怎么传染的?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常见流行病传播的传播途径都有哪些?

流行病指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传染病,有的时候只是在某地区发生,可以是全球性的大流行,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具体如下:

1、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可全年传播。

猪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即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途径: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3、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

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播途径:结合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和现有研究发现,目前认为,携带病毒的禽类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减少和控制禽类,尤其是家禽间的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尤为重要。

4、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

鼠疫的传播途径:鼠蚤叮咬传播、呼吸道感染、经皮肤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流行性感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感染禽流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传染病传播途径三大要素、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