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体 酮体+正常吗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8 913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酮体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酮体+正常吗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什么是酮体?

酮体有三兄弟,分别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它们是脂肪分解后,在肝脏经一系列化学变化诞生的,酮体的诞生,是身体利用脂肪的表现。

酮体虽然是酸性物质,但也是有自己的使命的,那就是进入心脏、骨骼肌、肾脏和大脑,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部分能量。正常情况下,血液和尿液含量极少。

酮体与糖尿病患者联系尤为紧密,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糖代谢就有障碍,身体只好依靠分解脂肪,来给身体提供能量。随着脂肪的分解,越来越多的酮体兄弟们产生,但酮体却不能全部进入心脏、骨骼肌、肾脏和大脑供能,只能留在血液里无所事事,就形成“酮症”,此时血液也会呈酸性,造成酸中毒!此时的尿常规就会显示尿酮体阳性。

因此尿酮体也常作为糖尿病辅助判断的指标,也是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要关注的指标。日常做尿常规的方法有两种:

1、如果时间充裕,医院或者体检机构都可以做尿常规,当天下午可以出尿检报告,成本在30~40元。

2、在家里的马桶上安装智能尿检马桶盖,如厕过程可以自动采集尿液进行检测,2分钟就可以在app上产看尿检报告,成本大概10元/次。并且智能尿检马桶盖也有加热和消毒功能(不用担心细菌感染、天冷冻PP了),日常不仅可以作为智能马桶使用,非常适合糖尿病以及其他肝脏、肾脏慢性病患者日常使用。也可以作为家人的健康预警机器人。

酮体是什么 酮体解释

1、酮体是肝脏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故酮体是脂肪、而非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检测血酮体主要用于筛查、检测和监测1型或有时2型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DKA)。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2、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但当肝糖元储存饱和时,进入肝细胞内过多的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酸。

酮体名词解释

酮体是脂肪氧化代谢过程中酮体的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在健康人体中酮体,少量的酮体以78%的β-羟丁酸、20%的乙酰乙酸和2%的丙酮的比例存在于血液中。当肝脏内酮体产生的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的速度时酮体,血液酮体增加,可出现酮血症,过多的酮体从尿液排出形成酮尿。

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但当肝糖元储存饱和时,进入肝细胞内过多的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酸)。

产生条件酮体: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酮体其重要性在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体外的物质无法进入脑为脑组织提供能量。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

酮体的生理意义

1、酮体易运输:长链脂肪酸穿过线粒体内膜需要载体肉毒碱转运,脂肪酸在血中转运需要与白蛋白结合生成脂酸白蛋白,而酮体通过线粒体内膜以及在血中转运并不需要载体。

2、易利用:脂肪酸活化后进入β-氧化,每经4步反应才能生成一分子乙酰CoA,而乙酰乙酸活化后只需一步反应就可以生成两分子乙酰CoA,β-羟丁酸的利用只比乙酰乙酸多一步氧化反应。因此,可以把酮体看作是脂肪酸在肝脏加工生成的半成品。

3、节省葡萄糖供脑和红细胞利用:肝外组织利用酮体会生成大量的乙酰CoA,大量乙酰CoA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限制糖的利用。同时乙酰CoA还能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糖异生。

肝外组织利用酮体氧化供能,就减少了对葡萄糖的需求,以保证脑组织、红细胞对葡萄糖的需要。脑组织不能利用长链脂肪酸,但在饥饿时可利用酮体供能,饥饿5周时酮体供能可多达70%。

4、肌肉组织利用酮体,可以抑制肌肉蛋白质的分解,防止蛋白质过多消耗,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5、酮体生成增多常见于饥饿、妊娠中毒症、糖尿病等情况下。低糖高脂饮食也可使酮体生成增多。当肝内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可使血中酮体升高,称酮血症,如果尿中出现酮血症称酮尿症。

扩展资料:

尿酮体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就注意:

1、由于尿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乙酰乙酸更易受热分解成丙酮;尿液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因此尿液必须新鲜,及时送检,以免因酮体的挥发或分解出现假阴性结果或结果偏低;

2、干学法与酮体粉法灵敏度存在差异:酮体粉法对乙酰乙酸与丙酮的敏感性分别为80mg/L和100mg/L。不如试带法敏感,故同一病理标本两面种方法可能出现结果的差异,分析结果时应特别注意;

3、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体的成分不同,即使一病人不同病程也可有差异,例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病命名中,主要酮体成分β羟丁酸,很少或缺乏乙酰乙酸,此时测得结果可导致对总酮体量估计不足。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反而使乙酰乙酸含量比初始急性期增高,易对病情估计过重。因此检验人员必须注意病程发展,与临床医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尿酮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酮体

酮体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tóng tǐ

2 英文参考

ketone body

3 注解

酮体亦称丙酮体。是乙酰乙酸、D3羟基丁酸、丙酮三者的总称。肝脏将由脂肪酸或丙酮酸氧化生成的过剩的乙酰辅酶A转变为乙酰乙酸和D3羟基丁酸送至血液中。这些酮体在末梢组织中经三羧酸循环而进行代谢。在正常的情况下,血中的酮体浓度是低的,通常换算成丙酮不超过1毫克/100毫升。人尿中排出量每天为1毫克。饥饿或患糖尿病时,可形成大量酮体,从血液中的浓度和尿中的排出量的增加来看,这种状态被称ⅰ8文谝阴R宜岬纳扇缤妓荆蔷?/FONT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A而进行的。乙酰乙酸由NADH被还原生成D3羟基丁酸。催化这一反应的是D3羟基丁酸脱氢酶。酮体一经送至末梢就转变成乙酰乙酰辅酶A,并以两个分子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氧化。

医学上的酮体是指什么 什么是酮体

1、酮(tóng)体(k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2、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但当肝糖元储存饱和时,进入肝细胞内过多的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酸 )

酮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酮体+正常吗、酮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