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的别名 川楝子的别名是A金铃子B大力子C鼠粘子D千金子E沙苑子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7 457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川楝子的别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川楝子的别名是A金铃子B大力子C鼠粘子D千金子E沙苑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川楝子中药的作用

川楝子中药的作用

川楝子中药的作用,今天介绍中药川楝子吧,可以有食疗的作用,也可以有药用的功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如果要服用中药一定要遵守遗嘱不可以盲目,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川楝子中药的作用

川楝子中药的作用1

楝读liàn,本品呈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时,取出,放凉。川楝子是疏肝理气止痛的。肝气不疏时和疼痛时用。没有必须用川楝子的说法,也没有最好用川楝子的说法。因为有很多药功效与川楝子相似,比如延胡索等,可以相互替代,不必必须用,也不是说最好用。像一般急腹症,用川楝子比较好,比如急性结肠炎、急性肝炎、阑尾炎、痛经等等,用川楝子比较多。

中药川楝子的.作用很多,主要是清理肝火的,因为含有毒性,所以不到必不可少要用到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服用,可以找与其相似的中药代替它,不过,是药三分毒,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服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守医嘱,不可盲目乱用药的。

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

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

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

4、治脏 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

5、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

川楝子中药的作用2

别名 :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 :为楝科植物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野生或栽培。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直径1.7~2.5厘米。表面黄棕色,有光泽,微有皱缩,具深色小点。果实一端有一圆形凹陷,为果柄脱落的痕迹,另一端有一棕色点状的花柱基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黄至暗黄色,略虚软。果核或呈卵圆形,木质坚硬,表面有6~8条纵棱,内有黑色棕色长圆形的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长圆形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苦。

以个大饱满,色黄,肉厚而虚软者为佳。

主要成分 :含挥发性脂肪酸,为醋酸及己酸。

功效与作用 :1、行气止痛。2、驱虫,体外试验对猪蛔虫有杀灭作用,但临川应用驱虫功效不及川楝皮。3、抗真菌。体外试验队铁锈色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又川楝子的醇浸液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呈较强的抑制作用(水浸液和煎液的抑菌作用则较差)。

炮制 :串碎,生用。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归经 :入心、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 :清肝火,除湿热,止痛,杀虫。

主治 :热症脘腹胁肋诸疼,疝气及虫积等症,熬膏外敷治秃疮。

临床应用 :为治疗各种热性腹痛的常用药。镇痛效果比较确实可靠。

1、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肝胆火盛所致的腹痛、胁痛。其痛为胀痛、闷痛性质,时发时止,并伴有情绪焦躁、睡觉不佳、食欲差、舌红绛、脉弦数。多见于慢性肝炎,尤其肝区疼痛,自觉痛处有热者更适用。此时,川楝子有疏泄肝热而解郁止痛的作用,常配延胡索等分同用,即金铃子散,或在疏肝和胃方剂内加入一味川楝子。对于解肝郁胁痛的作用,川楝子比青皮好。

2、用于治疗疝痛。因换睾丸鞘膜积液、附睾炎、小肠疝气等引起的局部疼痛,牵引至脐腹者,常配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方如导气汤。

3、用于治疗虫积腹痛。主要取其镇痛作用,但杀虫效力不大,要配其他驱虫药如槟榔、雷丸等。

4、用于治疗头癣。以川楝子单味烤黄研末,与等量猪油拌成油膏外擦患处。川楝子有松动头发和抑制癣菌的作用,故有一定近期疗效。

使用注意 :川楝子能致便溏,肠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用量 :4.5~12g分量不宜过大。

处方举例 :1、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各60g,研末,每服6g,温开水送服。

2、导气汤:川楝子9g、小茴香4.5g、吴茱萸4.5g、木香3g(后下),水煎服。

川楝子中药的作用3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米以上。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2回羽状复叶,小叶5~11,有短柄,叶片狭卵形或长卵形,长4~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常偏斜,全缘或有疏小齿,幼时两面密被黄色星状毛,后仅主脉及叶面有小疏毛,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6,花瓣5~6,紫色或淡紫色,雄蕊为花瓣的2倍,花丝连合成筒状,子房上位,瓶状,6~8室。核果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5~3厘米,直径1.3~2.5厘米,黄色或黄棕色,内果皮木质坚硬,通常有6~8棱。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黑色。花期3~4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平原、丘陵或者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呈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种子黑棕色。气特异,味酸、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小肠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舒肝、行气、止痛、驱虫。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汤内服,用治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药理研究】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驱虫;抑菌。

【化学成分】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苦楝子酮,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21-O-甲基川楝子五醇(21-O-methyltoosendan-pentaol)、梣皮树脂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配伍药方】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治不愈者:川楝子、玄胡各30克,上为细末。每服9克,酒调。

②治肋间神经痛:川楝子9克,橘络6克。水煎服。

③治妊娠心气痛:川楝子、茴香(炒)各9克,艾叶末(盐炒)4.5克。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④治冻疮:川楝子120克。水煎后乘热熏患处,再将药水泡洗。

⑤治寒疝疼痛:川楝子12克,木香9克,茴香6克,吴茱萸(汤泡)3克。水煎。

每日学一味中药——川楝子?

好奇,怎么去除杂质?(难道捡出杂草、杂枝就是去除杂质?植物成分中的细菌等成分怎么去除?不用化学方法无法去除,而用了化学方法就不是中药了)。知道植物成分中有什么杂质吗?

这个是什么种子

种子的含义,在植物学和农业生产上是不同的。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不包括花器的其他部分发育的组织。

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是指一切可以被用作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不论植物的哪种器官或营养体的哪一部分,也不论它的形态构造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能繁殖后代和用来扩大再生产,统称为种子。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讲的种子是指农业生产上所用的各种农作物的播种材料,所以也称“农业种子”。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川楝子的别名,川楝子是中药的一种,有止痛驱虫的好处,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这味中药但是却不是很川楝子的别名了解它有什么作用,下面和大家分享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1

川楝子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名“楝实”,不分川楝、苦楝。《图经本草》始称楝实,以蜀产者为佳。现商品有川楝子与苦楝子两种,药用以川楝子为主。

别名 川楝子的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 :为楝科植物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野生或栽培。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直径1.7~2.5厘米。表面黄棕色,有光泽,微有皱缩,具深色小点。果实一端有一圆形凹陷,为果柄脱落的痕迹,另一端有一棕色点状的花柱基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黄至暗黄色,略虚软。果核或呈卵圆形,木质坚硬,表面有6~8条纵棱,内有黑色棕色长圆形的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长圆形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苦。

以个大饱满,色黄,肉厚而虚软者为佳。

主要成分 :含挥发性脂肪酸,为醋酸及己酸。

功效与作用 :

1、行气止痛。

2、驱虫,体外试验对猪蛔虫有杀灭作用,但临川应用驱虫功效不及川楝皮。

3、抗真菌。体外试验队铁锈色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又川楝子的醇浸液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呈较强的抑制作用(水浸液和煎液的抑菌作用则较差)。

炮制 :串碎,生用。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归经 :入心、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 :清肝火,除湿热,止痛,杀虫。

主治 :热症脘腹胁肋诸疼,疝气及虫积等症,熬膏外敷治秃疮。

临床应用 :为治疗各种热性腹痛的常用药。镇痛效果比较确实可靠。

1、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肝胆火盛所致的`腹痛、胁痛。其痛为胀痛、闷痛性质,时发时止,并伴有情绪焦躁、睡觉不佳、食欲差、舌红绛、脉弦数。多见于慢性肝炎,尤其肝区疼痛,自觉痛处有热者更适用。此时,川楝子有疏泄肝热而解郁止痛的作用,常配延胡索等分同用,即金铃子散,或在疏肝和胃方剂内加入一味川楝子。对于解肝郁胁痛的作用,川楝子比青皮好。

2、用于治疗疝痛。因换睾丸鞘膜积液、附睾炎、小肠疝气等引起的局部疼痛,牵引至脐腹者,常配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方如导气汤。

3、用于治疗虫积腹痛。主要取其镇痛作用,但杀虫效力不大,要配其川楝子的别名他驱虫药如槟榔、雷丸等。

4、用于治疗头癣。以川楝子单味烤黄研末,与等量猪油拌成油膏外擦患处。川楝子有松动头发和抑制癣菌的作用,故有一定近期疗效。

使用注意 :川楝子能致便溏,肠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用量 :4.5~12g分量不宜过大。

处方举例 :1、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各60g,研末,每服6g,温开水送服。

2、导气汤:川楝子9g、小茴香4.5g、吴茱萸4.5g、木香3g(后下),水煎服。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源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制法】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3

金樱子是川楝子吗

金樱子不是川楝子,它们的科属、形态、主要价值和产地都不一样,金樱子是蔷薇科属植物产生的果实,形状为梨形,可以直接食用,生长在全国各地,而川楝子是楝科楝属的落叶乔木产生的果实,它的果实形状为圆形。

金樱子是不是川楝子

1、不是川楝子

金樱子不是川楝子,它们的科属不一样,金樱子是蔷薇科属的常绿攀援灌木植物产生的果实,它高可达5米,而川楝子是楝科楝属的落叶乔木产生的果实,这是它们最大的区别,所以川楝子的别名我们可以从科属来区分它们。

2、形态不同

金樱子和川楝子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金樱子的果实形状为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颜色为红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而川楝子的形状为圆形,它的颜色为淡黄色,果核核稍坚硬。

3、价值不同

金樱子和川楝的主要价值也稍微不同,金樱子成熟后,它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泡酒喝,它还可以作为一味中药来使用,而川楝子有微弱的毒性,不可以直接食用,它经过处理后才能作为中药使用。

4、产地不同

金樱子和川楝子的产地也不同,金樱子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它在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生长,所以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而川楝子一般产于中国南方各地,而且在四川地区比较常见,别的地方一般看不到。

川楝子的别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川楝子的别名是A金铃子B大力子C鼠粘子D千金子E沙苑子、川楝子的别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