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检报告单怎么看 肿瘤血检报告单怎么看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6 368 0

今天给各位分享血检报告单怎么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肿瘤血检报告单怎么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如何看血液检验报告单

问题一:怎样看血常规检验报告???? 一、Hb、RBC测定:

Hb RBC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4.0~5.5)×10e12/ L

成年女性:110~150g/L (3.5~5.0)×10e12/ L

新生儿: 170~200g/L (6.0~7.0)×10e12/ L

临床意义

(一)Hb、RBC个:

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Hb、RBC高于参考值高限。

例:成年男性RBC6.0×10e12/ L,HB170g/ L即为增多。

可分为相对性和绝对性增高两类:

1、相对性: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

分两类: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目前认为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继发性: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山居民

病理性:严重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RBC生成非代偿性增加:与肿瘤、肾脏病有关,如:肾癌、肝癌、子宫肌瘤及肾积水、多囊肾等。

(二)Hb、RBC↓(贫血):

生理性:1、婴幼儿及15岁以前儿童。

2、妊娠中、晚期。

3、60岁以上老年人。

病理性:1、RBC生成减少:

2、RBC破坏增多:

3、红细胞丢失:

(三)RBC形态改变:6~9um(7.5 um)

1、大小异常:

(1)小RBC:直径小于6um(缺铁性贫血、球形RBC增多症)

(2)大RBC:直径大于10um(巨贫、部分溶血)

(3)巨RBC:直径大于15um(巨贫)

(4)大小不均:除正细胞贫血外,其它贫血均可见。

2、形态异常:

(1) 球形细胞:先天性球形RBC增多症。

(2) 椭园形细胞:先天性椭园形RBC增多症、巨贫。

(3) 口形红细胞:先天性口形RBC增多症,DIC、酒精中毒。

(4) 靶形细胞:地中海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5) 镰刀状细胞:HbS病。

(6) 泪点状细胞:骨髓纤维化等。

(7) 棘细胞及刺细胞:棘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尿毒症、脾切除、酒精中毒性肝病。

(8) 裂细胞(形态不整):DIC凝血、严重烧伤等。

(9) 钱状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3、染色异常:

(1) 低色素性:缺铁性贫血、HbS病、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2) 高色素性:巨贫、球形RBC增多症。

(3) 嗜多色性:增生性贫血。

4、结构异常:

(1) 嗜硷性点彩:增生性贫血、重金属中毒。

(2) 染色质小体:增生性贫血、巨贫、红白血病。

(3) 卡-波氏环:增生性贫血、巨贫、脾切除、铅中毒等。

(4) ......

问题二:血液检查报告怎么看 你可参考血常规的正常值看看wenku.baidu/...6这个值是分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成人与新生儿不一样。从列出的数值估计是有变化的值,较大的是体现在红细胞体系中:血液报告单上血红细胞5.88,血红蛋白含量 17.4,红细胞压积52.6阀增加,如是新生儿也能解释。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红细胞比容增大:

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②大面积烧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和压积增多的意义,仅凭一张结果不能说明什么,要结合情况。

问题三: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分类比例高、CRP高、发热(寒战)均提示有细菌感染,应结合临床症状使用锭当的抗生素。另外有轻度贫血倾向,最好复查一下血红蛋白和RBC。

问题四:如何看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

1、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临床意义: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万/mm3)【0.01】

女:(3.5~5.0)×1012/L(350~500万/mm3【0.01】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01~0.05(1%~5%)【0.01】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参考值:0.005~0.05(0.05%~5%)【0.0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4)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参考值:0~0.01(0%~1%)【0.01】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

减少:无临床意义。

(5)淋巴细胞(L):

正常参考值:0.25~0.35(25%~35%)【0.01】

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减少:接触放射线及应用皮质激素之后。

(6)单核细胞(M):

正常参考值:0.03~0.08(3%~8%)【0.01】

临床意义:

增多: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100~300)×103/mm3)【1.0】

临床意义:

减少: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

问题五:怎么看血液检查报告单 你好,具体是什么检查?不同检查意义不一样,让大夫看,你去咨询。如果不是学医的你看不懂

问题六:怎样看血液细胞检验报告单 你好,血红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WBC):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 (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血常规化验单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001(0%~1%)

淋巴细胞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0.03~0.08(3%~8%)

问题七:如何查看血液检验报告单 首先纠正一下您的提问:报告表明不了症状,可以反映是否 贫血但是不能看出有无低血压。血压需要用血压计测量。

从该报告单看出,主要的异常在于血小板偏低。我们分析一下可能的情况:

1、患者本身血小板少:如果这样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川临床表现有没有出血的情况,有没有不易止血的情况,当然有的人血小板很低仍然凝血功能正常。所以可以做一个出凝血的检查。如果有凝血异常就要请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治疗了。

2、患者本身血小板正常,仅仅是本次检查出现了误差。所以需要过几天再进行复查,或许就正常了。这种情况多见于采血不顺利,或者操作不规范,导致血小板激活聚集,这样仪器检测的结果就会偏低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患者的情况并不一定是患了什么严重的疾病,所以不用太担心。进一步检查排除不良情况就放心了。

问题八:如何查看血液检验报告单 现在看血常规报告,主要是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如有这几项有异常在看其余的检测项目

问题九:怎么看血液检验报告 40分 白/中性粒细胞高代表细菌性炎症,淋巴细胞高代表病毒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高和寄生虫有关,嗜碱性粒细胞高和过敏俯关,红细胞/血红蛋白高和血液黏稠有关,低与贫血有关,血小板高和血栓有关,低和出血有关

问题十:血液检测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既然写的是正常,就说明血液是正常的。但是,也说明了医生选择的检验项目,没有查出你消瘦的原因。建议您看看中医,调理一下您的脾胃。我过去也是十分消瘦,外号“排骨”。经过中医调理后,终于长肉了!

血常规化验单究竟该如何看?

其实看血常规是一件有技巧血检报告单怎么看的事,抓住技巧,分3步看,很多异常或者是疾病都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断的,下面血检报告单怎么看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该如何看血常规的化验单,以便大家日后可以简单的给自己或者家人看看有无明显异常情况,判断健康,指导生活。

当拿到血常规报告单时血检报告单怎么看我们要关注哪些内容呢

首先来说,我们要大致了解血常规里面包含了哪些内容,能够指导哪些方面的疾病异常,也就是有目的有依据的进行解读。血常规大致分为贫血指标、感染指标、凝血指标,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血细胞、白细胞还有血小板,而其血检报告单怎么看他那么多项目多是这三个指标的子集或者是辅助项目,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简单分三部分。(血细胞)红细胞这一部分主要的看有没有贫血、有没有红细胞异常方面疾病,这里面包括的项目主要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压积,当然还有一些小项目,对于非专业血液科医生是无需掌握的,我们平时关注有无贫血也只是关注这几个项目,而大家了解这三项是足够了。

有没有贫血我们该如何判断呢

1、首先,如果是单纯的体检的话,发现这几项有异常,我们要按以下思路进行考虑,首先要看血红蛋白,这也是最基本的项目,因为是体检,所以每年都会检查的,所以基本上是不会出现明显异常的,如果有明显异常那就说明不是个好预兆,因为如果一年内血红蛋白下降的很多的话,可能是肿瘤、溃疡出血、妇科出血等失血性疾病,是一定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的,但是如果血红蛋白比上一次相差不是很大,仅有10以内,那么基本上不会有很大的问题,毕竟与检查的仪器以及患者不同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但是如果血红蛋白在100以下,那就要好好查找一下自身有无导致出血的疾病了,除了上面所说溃疡出血、妇科出血或者是肿瘤出血以外,最主要的是看看自己有么有痔疮、千万不要小看痔疮,我的一个病人来住院,入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只有50多,比正常差了一倍多,但是患者自己就知道是痔疮惹的祸,经常出血,但是就是不想处理,这是很不正确的想法,血红蛋白这么低,是会影响到全身的供氧供血的,患者是会有浑身没劲、面色苍白爱睡觉等表现。

2、如果血红蛋白降低的话,可以关注一下红细胞压积这一项,如果这一项也低的话,是可以辅助证明有贫血的情况的,但是这只针对于普通人,对于一些大手术术后或者是外伤的患者的话,如果血红蛋白降低,而红细胞压积升高了,也是存在贫血的,只是血液被浓缩了,需要进行补充。

3、当然红细胞计数也是这样的道理,比较好理解,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存在贫血、红细胞被破坏等疾病。

关于感染指标白细胞这一组,我们该做一下了解

1、现在不少人都是知道白细胞升高是存在感染的情况,这样说基本上是正确的,白细胞计数升高是代表有细菌感染,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感冒、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胃肠道炎症等,而一般情况下白细胞是不会升高很明显的,差不多都在10左右,如果白细胞升高到了10几个以上,那么说明感染的情况还是蛮重的,这时的患者应该是有比较明显的症状的,如发热,比如说一个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10几个的情况。

2、但是不要光看白细胞的计数,要看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比率是升高的,既可以增加细菌性感染的证据,但是大家不要以为白细胞升高才是细菌性感染,白细胞降低的话,也可能是细菌性感染的可能,但是一般情况下代表感染是很重的,就好像体温一样,体温升高大家觉得是存在感染性疾病,但如果体温降低的话,那么则是重症感染的表现。

3、因为除了细菌性感染以外,还有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等,这类感染的话,白细胞一般是不会升高的,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降低的,但是中性粒细胞不会升高,一般会降低或者正常,而淋巴细胞或者嗜酸性粒细胞是会出现升高的,这就要说一个大家质疑的事了,有人质疑为什么孩子感冒了却要查血常规,这是因为血常规是可以基本判断出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上感的,以便指导用药。

关于凝血方面,血小板并不是唯一的

血常规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血小板,那么血小板到底有哪些作用与危害呢,血小板简单的讲就是给我们止血的物质,不小心割了手指,血小板就会来到这里止血,所以说是个好东西,但是这个血小板升高的话,就不是好事了,因为太多了血液就会黏稠凝固,该出现血栓性疾病了,所以说多了不是好事。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原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是这些骨髓抑制性的疾病一般都会合并三系的减少,也就是血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都减少。而血小板升高的话,除了见于血液疾病以外,还可能是存在急慢性的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的检验报告书,如何才能看明白呢?

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生病住院,最常做的一项化验就是血常规。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是最简单且最重要的常规血液检查,故而取名血常规。很多人一拿到化验单,看着报告单上20多个医学术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箭头上上下下的,有点懵,不知所谓。今天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下面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检验报告:

面对多达20 余项的血常规,我们该关注什么呢?最重要的是3 项: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因为这3 项分别反映了人体外周血中最主要的3 种成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

白细胞是我们的战斗力

白细胞是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主要起免疫的作用,白细胞的变化提示体内免疫系统的变化(正常值3.5-9.5*10^9/L)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提示我们体内可能有了炎症。要具体判断究竟是什么感染引起的炎症,还得同时看3个主要的血象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5类。白细胞各种组分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例如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下占所有白细胞的50–70%。

红细胞反映的是我们的精气神

红细胞主要作用是给全身输送氧气,排除二氧化碳,但运送氧气的功能是由红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完成的(红细胞计数正常值3.8-5.1*10^12/L)。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结合氧气,协助红细胞输送氧气。反映在报告单上就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分别从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这三个侧面进行考察,它们彼此相关,但是血红蛋白最常用。

血小板是我们的维修师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它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正常值125-350*10^9/L)。血小板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医生一般也是从生成不足、消耗过多、破坏增加等方面分析病因。血液中的血小板过少时,就要注意是否患上造血系统疾病,或者脾脏功能亢进。血小板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变,或脾脏于近期被切除。而血小板异常增多的人可能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更细节的情况应通过反映血小板发育情况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率”来判断。

另外,做血常规时有时还会做一项指标-C反应蛋白(CRP),CRP是第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由肝脏合成的反映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可通过C反应蛋白增高来判断炎症程度,考虑治疗方案。

血检报告怎么看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是最基础的一项血液指标临床检查,在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中常见的指标有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相关指标,当白细胞升高时意味着感染,血红蛋白降低意味着贫血,血小板异常可能提示造血系统疾病。

血液常规检查在做健康体检的时候是最常检查的项目,当我们生病住院时,也需要检测血液常规检查。既然叫血液常规检查,也就是说其应用范围是最为广泛的。很多患者朋友们在拿到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时,却不知道如何看血常规检查报告单。那么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怎么看?现在小编就来大家详细地讲解一下这个问题,为你解读血常规指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血常规在临床上是最基本的一项血液检查指标。不管是抽取人体的静脉血还是末梢血,都可以很快速地检测出人体的血液常规指标。当我们面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时,我们应该从上往下地读,才能读懂其中的临床含义。

检查单的最上面几排文字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会提示机体有炎症感染,也是医生下一步采取治疗的有效手段。血红蛋白的高低决定了患者是否有贫血。如果血红蛋白低,则提示有贫血的发生。红细胞数量增加,多见于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接下来是血小板,血小板升高或者降低,提示血液系统疾病。另外,检查单中还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宽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前面三种细胞和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后面三种指标下降则提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普通人群只需要看明白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就可以了。

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WBC(白细胞)正常

(4——10)x10^9/L

RBC

(红细胞)

....

(4.0——5.5)男,(3.5——5.0)女x10^12/L

HGB(血红蛋白)...

(120——160)男,(110——150)女g/L

HCT(血红细胞比容)...

(0.40~0.50)男,(0.35~0.45)女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 (

80~94)fL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27-34)pg

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20~360)g/L

PLT(血小板计数)...

(108~273)男,

(148~257)女×10

9

/L

LYM%(淋巴细胞百分比)..(20--40)%

RDW-SD

(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37.0--54.0)

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

11.5~14.5)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9.4-12.5)

关于血检报告单怎么看和肿瘤血检报告单怎么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