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林蕴,以及林蕴仪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林默娘指的是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妈祖其人。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原名林默 ,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 四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去世以后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的影响扩大,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湄洲岛成为妈祖祖庙所在地。
扩展资料: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
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而且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
1.形容妈祖的诗句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录二)刘克庄湄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仿佛同。
但是至今游息地,邦人处处作离宫。虽沉璧马计安施?倏忽桑田变渺弥。
说与神通君看取,潮头不到艮山祠。白湖庙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鳅。
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封爵遂綦贵,青圭蔽朱旒。
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
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营卒尝密祷,山椒立献囚。
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取酬。
坎坎击社鼓,呜呜歌蛮讴。常恨孔子后,豳风不见收。
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束皙何人哉,愚欲补前修。
缅怀荔台叟,纪述惜未周。吾老毛颖秃,安能斡万牛。
2.歌颂妈祖的诗句
湄洲妈祖
柯居安
湄洲形胜地,千里拜神明。
显赫敷功德,慈悲佑人民。
灵威昭日月,震旦护乾坤。
圣母神威远,九州万古春。
登湄洲岛有感
陈建英
暮春文苑集名流,来作湄洲一日游。
野渡车横途欲塞,名蓝香盛殿如浮。
登瀛顿作超尘想,渡海全消逐浪忧。
端为和平资大用,非徒风险女神求。
妈祖颂(二首)
郑海峰
一
湄洲天后有神宫,祀典闽台两岸同。
慧眼预知晴雨候,慈心每治病愁容。
闻声救险显奇迹,护国庇民树大功。
几处阳春三月里,震天鼓乐香花江。
二
有德于民堪配天,红灯高举胜群仙。
千秋长壮航人胆,四处扶危旅客安。
圣绩显昭六甲海,威灵稳镇三宝船。
拯救苍生赓普渡,和风甘雨乐安然。
妈祖颂
王乐平
狂澜得挽溯湄洲,浪静风平喜断愁。
功并娲皇承德泽,恩齐大士仰神庥。
灵昭海表千秋在,绩着人间万古留。
历代铭旌称天后,万民歌颂世同讴。
定风波·湄屿潮音
马国泰
万里潮来诉故情,八方雁过总留声。圣母庙前鱼亦跃,归朴,三山龙舞伴歌鸣。
朝拜虔诚心事吐,寻祖。慈航普渡塔灯明。皓月当空帆照影,风静,赏心湄屿碧波平。
湄洲妈祖庙
林天祥
叆叇卿云瑞气浮,水天掩映似仙洲。
潮音清脆岸边拍,雕像玲珑峰顶留。
护海威灵扬百域,升天古迹阅千秋。
更喜祖宫人景仰,两岸心香岁岁稠。
3.形容妈祖的诗句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录二)
刘克庄
湄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仿佛同。
但是至今游息地,邦人处处作离宫。
虽沉璧马计安施?倏忽桑田变渺弥。
说与神通君看取,潮头不到艮山祠。
白湖庙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鳅。
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
封爵遂綦贵,青圭蔽朱旒。
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
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
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
营卒尝密祷,山椒立献囚。
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
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取酬。
坎坎击社鼓,呜呜歌蛮讴。
常恨孔子后,豳风不见收。
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
束皙何人哉,愚欲补前修。
缅怀荔台叟,纪述惜未周。
吾老毛颖秃,安能斡万牛。
4.描写妈祖文化园样子的作文
湄洲妈祖祖庙三大体系之一,妈祖文化园历经数载的艰辛建设,终于以鲜亮的主题,饱满的丰姿,耸立于妈祖山上,并于2002年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向海内外游客隆重推出。
妈祖文化园环绕妈祖庙和天后新殿。历经千年积淀的妈祖文化,在妈祖文化园内得到具体而充分的展现。妈祖文化园包容了妈祖碑林、妈祖故事群雕和妈祖文化展览馆。漫步妈祖山上,游人们可沐浴着妈祖的灵光,感受那深厚的妈祖文化历史底蕴。 在妈祖文化园的东山坡,碑楼、碑亭、碑廊、碑石各具风采。一座长3.23米,宽9.9米的主碑,镌刻着清代进士庄俊元的诗句:“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林蕴;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是文人墨客颂咏妈祖功德的代表。或古朴、或天然,或创意的碑林,点缀于现代园林之中,辅以风格迥异的书法艺术,透着悠然俊逸的意境。闲园信步,扑面而来的是妈祖的动人诗篇。 绕山南上,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雕群映入眼帘。这些石雕向人们诉说着妈祖的生平故事和传说。30组198尊石雕忠实展现了妈祖的普世关怀。 体味着妈祖故事群雕,拾级而下,但见妈祖文化展览馆内,人潮如流。那500多幅展示海峡两岸妈祖文化活动的珍贵照片,再现了近20年来两岸的交流史。照片里,有百岁老翁,有无邪幼儿,有知名人士,有普通信众,他们迎着妈祖的灵光,从重洋之外、华夏各地、海峡彼岸、河海之滨,不远千里,辗转前来,其虔诚之心,书之不尽。那一件件与妈祖有关的民俗物件,以实物的形式,展示了妈祖故乡人民独特的民俗风情及变迁。 领略着艺术的质韵,品位着文化的积淀,让人探寻着历史的足迹,追溯妈祖文化的源远流长,见证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情深似海、血脉相连的情缘。 妈祖文化园的开园,给神奇、秀丽的湄洲岛披上一件典雅的靓装,昭示着其旅游品牌的光明前景。
5.《妈祖》中的古文出自哪些典籍
来自民间传说。
(转自:/z/q15809676.htm)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
十年之后,司马睿于建业即帝位,是为东晋元帝,林禄以招远将散骑常侍领合浦太守。太宁三年(325),林禄奉敕守晋安(今福建省之 闽中、闽西和闽南沿海地区,治所在福州),卒赠晋安郡王。
林禄的十世孙林茂,于隋代迁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 一带)。迨至十六世孙林披,又迁澄渚(今西天尾镇澄渚村)。
( 林披于唐天宝十一年(752)明经出身,官终检校、太子詹事、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生九子,名苇、藻、著、荐、蕴、蒙、迈,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称“九牧林”。) 妈祖的七世祖林蕴,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贞元四年(788)明经出身,辟为西川节度推官。
元和元年(806)西川 节度使刘辟谋反,派刽子手持刀胁迫林蕴随他反叛,林蕴毫无畏惧地叱骂“死即死,林蕴我颈岂顽奴砺石耶?”刘见其大义凛然,终不敢杀。川乱平后,擢为邵州刺史。
卒后赐谥“忠烈”。林蕴后裔有一支居湄洲湾沿岸,地名叫忠门,即表其“忠节”之意,现在地名仍旧。
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 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也纷乱,弃官归隐。
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惟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
妈祖是这个家庭中的最小女儿。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口,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湄洲岛。
岛上有一座巍峨雄 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世界闻名的“海神” 妈祖。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
是当地的望 族。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人多行善积德。
一天晚上,王 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林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林蕴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 赐。”于是便怀了孕。
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 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 得四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
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 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
她出生至满,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妈祖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
八岁时到一所私塾读书,老师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会贯通。十岁余,她信佛焚香念经,早晚不懈。
十三岁时,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经常往来她家,对她说:“你具仙性,应得渡入正果。”于是授以“玄微秘法”。
她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妈祖十六岁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
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后有仙班簇拥着,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骇得跑开,妈祖则受之不疑,不一会便灵通变化。此后,她虽身在室中,却能时常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无不奇中。
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妈祖16岁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与兄驾舟渡海北上,当时妈祖正在室中精心织布,忽然伏在织布机上闭起眼睛,脸色突变。
一手抓梭,一手扶抒,两脚紧踏机轴,拼尽全力在挣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发觉后,十分惊恐,急忙把她叫醒。
妈祖于是失手将梭掉在地上。她睁开眼睛,顿足高声哭说:“林蕴我父得救,哥哥坠海死了!”其母听罢,十分惊慌,连忙差人打听消息。
不一会儿有人来报,妈祖所言果然属实。当时其父在怒涛中,仓皇失措,几次将翻船,若似有人稳住其舵,与她哥哥的船靠近,无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
当时妈祖闭着眼时,脚踏着的是父亲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亲把她叫醒,梭坠地,兄船舵摧倾覆了,父亲脱险返航,而其兄则被汹涌的浪涛所吞没。兄溺水后,妈祖陪着母亲、嫂嫂和几个村民一道驾船径往茫茫大海寻找哥哥的尸体去了。
当时海水汹涌,他们突然发现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来。妈祖说,不要怕,并告诉水族不必迎接。
突然水色变清,她哥哥的尸体已浮于海面。这时大家才知道是水神护尸来了。
终于把兄尸载回,湄洲岛民无不称赞她孝顺和慈善。此后凡遇妈祖诞辰,半夜即有大鱼成群,环列于湄屿之前,好像拜舞的样子,黎明始散去。
湄洲之西,有一个地方叫文夹(今名文甲),为湄洲湾出入的要冲。礁石夹杂,分布其地。
有一次有艘商船经过这里遭到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情况十分危急,船中人哀号求救,妈祖知道后,非常焦急,忙对村民说:哆头商船即将沉没,应赶快前去援救。可是大家看着狂风巨浪,不敢向前。
在这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找了几根,抛向大海。刹时间,几根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有大杉相附,于是不致沉没。
不一会,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待到将船靠岸,忽发现大木不知去向,经询问乡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妈祖的神奇功力。
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草救商》。话说当时湄洲屿西北方有二神:一聪而善。
6.“妈祖保佑”主题对联征集作品选登
妈祖耀慈晖,千秋保佑;
莆阳萦瑞气,万众钦崇。
祁明规
弘彰妈祖施大爱,
保佑平安惠苍生。
郑世雄
四海尊崇妈祖;
千秋保佑苍生。
林新雄
妈祖显威灵,四海保绥锡佑;
黔黎膺福祉,千秋被泽蒙庥。
武亚木
中华妈祖,威灵保国千秋著;
世界女神,德泽佑民四海平。
施春莺
保镜功殊,普天祥瑞征途捷;
佑民德茂,四季平安妈祖恩。
黄金明
妈祖耀慈晖,保国佑民扶泰运;
港城标圣迹,传馨树德展宏图。
何国荣
情荡湄洲,披万里金光,济世仁心同保佑;
爱融妈祖,看千帆云影,扶危妙手共传扬。
神通昭妈祖,祥瑞保八方,一瓣心香歌懿范;
大爱起莆阳,平安传两岸,千重慧雨佑苍生。
祁朝洪
妈祖频临保佑;
人民共享升平。
潘真进
志远品高,凡女终成妈祖;
德馨威盛,圣灵保佑世人。
李育新
妈祖施恩,九域黎民承福惠;
女神保佑,五洲信众沐祥光。
肖建民
承运仁心赐妈祖;
佑民德举保平安。
翁涵建
妈祖慈悲海峡共恩保佑;
人民善愿神州得望平安。
林振华
妈祖驾祥云,保国佑民平社稷;
莆阳盈瑞气,安居乐业颂和谐。
方宗和
妈娘大爱泽布九州保吉利;
祖庙无私恩施四海佑平安。
邱金亮
圣贤妈祖,济世播德千载颂;
保佑黎民,扶危行善万家兴。
陈春林
妈祖慈航四海风平浪静;
女神保佑九州国泰民安。
陈恩厚
妈祖情缘连两岸,佑中华昌盛;
同胞血脉系一心,保祖国和平。
潘国泉
妈仪圣德俎豆千秋佑福祉;
祖庙祥云海天万里保平安。
黄金祚
妈祖神通,海疆砥柱;
保国佑民,懿德仁心。
王松坤
7.《妈祖》中的古文出自哪些典籍
来自民间传说。
(转自:/z/q15809676.htm)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
十年之后,司马睿于建业即帝位,是为东晋元帝,林禄以招远将散骑常侍领合浦太守。太宁三年(325),林禄奉敕守晋安(今福建省之闽中、闽西和闽南沿海地区,治所在福州),卒赠晋安郡王。
林禄的十世孙林茂,于隋代迁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一带)。迨至十六世孙林披,又迁澄渚(今西天尾镇澄渚村)。
( 林披于唐天宝十一年(752)明经出身,官终检校、太子詹事、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生九子,名苇、藻、著、荐、蕴、蒙、迈,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称“九牧林”。)妈祖的七世祖林蕴,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贞元四年(788)明经出身,辟为西川节度推官。
元和元年(806)西川节度使刘辟谋反,派刽子手持刀胁迫林蕴随他反叛,林蕴毫无畏惧地叱骂“死即死,我颈岂顽奴砺石耶?”刘见其大义凛然,终不敢杀。川乱平后,擢为邵州刺史。
卒后赐谥“忠烈”。林蕴后裔有一支居湄洲湾沿岸,地名叫忠门,即表其“忠节”之意,现在地名仍旧。
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也纷乱,弃官归隐。
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惟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
妈祖是这个家庭中的最小女儿。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口,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湄洲岛。
岛上有一座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世界闻名的“海神” 妈祖。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
是当地的望族。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人多行善积德。
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于是便怀了孕。
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得四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
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
她出生至满,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妈祖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
八岁时到一所私塾读书,老师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会贯通。十岁余,她信佛焚香念经,早晚不懈。
十三岁时,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经常往来她家,对她说:“你具仙性,应得渡入正果。”于是授以“玄微秘法”。
她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妈祖十六岁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
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后有仙班簇拥着,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骇得跑开,妈祖则受之不疑,不一会便灵通变化。此后,她虽身在室中,却能时常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无不奇中。
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妈祖16岁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与兄驾舟渡海北上,当时妈祖正在室中精心织布,忽然伏在织布机上闭起眼睛,脸色突变。
一手抓梭,一手扶抒,两脚紧踏机轴,拼尽全力在挣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发觉后,十分惊恐,急忙把她叫醒。
妈祖于是失手将梭掉在地上。她睁开眼睛,顿足高声哭说:“我父得救,哥哥坠海死了!”其母听罢,十分惊慌,连忙差人打听消息。
不一会儿有人来报,妈祖所言果然属实。当时其父在怒涛中,仓皇失措,几次将翻船,若似有人稳住其舵,与她哥哥的船靠近,无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
当时妈祖闭着眼时,脚踏着的是父亲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亲把她叫醒,梭坠地,兄船舵摧倾覆了,父亲脱险返航,而其兄则被汹涌的浪涛所吞没。兄溺水后,妈祖陪着母亲、嫂嫂和几个村民一道驾船径往茫茫大海寻找哥哥的尸体去了。
当时海水汹涌,他们突然发现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来。妈祖说,不要怕,并告诉水族不必迎接。
突然水色变清,她哥哥的尸体已浮于海面。这时大家才知道是水神护尸来了。
终于把兄尸载回,湄洲岛民无不称赞她孝顺和慈善。此后凡遇妈祖诞辰,半夜即有大鱼成群,环列于湄屿之前,好像拜舞的样子,黎明始散去。
湄洲之西,有一个地方叫文夹(今名文甲),为湄洲湾出入的要冲。礁石夹杂,分布其地。
有一次有艘商船经过这里遭到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情况十分危急,船中人哀号求救,妈祖知道后,非常焦急,忙对村民说:哆头商船即将沉没,应赶快前去援救。可是大家看着狂风巨浪,不敢向前。
在这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找了几根,抛向大海。刹时间,几根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有大杉相附,于是不致沉没。
不一会,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待到将船靠岸,忽发现大木不知去向,经询问乡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妈祖的神奇功力。
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草救商》。话说当时湄洲屿西北方有二神:一聪而善听,号。
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父讳愿,字惟懿,官都巡检,慈祥乐善,乡里称为善人。母王氏,生有一男六女,默娘最小。其生时红光绕室,异香氤氲。因生弥月不闻啼声,故曰默娘。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年十六,能通晓变化,妙用玄机。驱邪治病、济世活人,能呼风唤雨。常于大海狂澜,救护难船。又应县令之请,登坛祈雨,获降甘霖。屡显神异,以济世人,人以为神。
林姓是莆田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十年之后, 司马睿于建业即帝位,是为东晋元帝,林禄以招远将散骑常侍领合浦太守。太宁三年(325),林禄奉敕守晋安,卒赠晋安郡王。林禄的十世孙林茂,于隋代迁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一带)。迨至十六世孙林披,又迁澄渚(今西天尾镇澄渚村)。
(林披于唐天宝十一年(752)明经出身,官终检校、太子詹事、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生九子,名苇、藻、著、荐、蕴、蒙、迈,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称“莆田九牧林”。)
妈祖的七世祖林蕴,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贞元四年(788)明经出身,辟为西川节度推官。元和元年(806)西川 节度使刘辟谋反,派刽子手持刀胁迫林蕴随他反叛,林蕴毫无畏惧地叱骂“死即死,我颈岂顽奴砺石耶?”刘见其大义凛然,终不敢杀。川乱平后,擢为邵州刺史。卒后赐谥“忠 烈”。
林蕴后裔有一支居湄洲湾沿岸,地名叫忠门,即表其“忠节”之意,现在地名仍旧。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也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
妈祖的父亲名惟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妈祖是这个家庭中的最小女儿。
分类: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解析: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十年之后,
司马睿于建业即帝位,是为东晋元帝,林禄以招远将散骑常侍领合浦太守。太宁三年(325),林禄奉敕守晋安(今福建省之
闽中、闽西和闽南沿海地区,治所在福州),卒赠晋安郡王。林禄的十世孙林茂,于隋代迁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
一带)。迨至十六世孙林披,又迁澄渚(今西天尾镇澄渚村)。
( 林披于唐天宝十一年(752)明经出身,官终检校、太子詹事、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生九子,名苇、藻、著、
荐、蕴、蒙、迈,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称“九牧林”。)
妈祖的七世祖林蕴,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贞元四年(788)明经出身,辟为西川节度推官。元和元年(806)西川
节度使刘辟谋反,派刽子手持刀胁迫林蕴随他反叛,林蕴毫无畏惧地叱骂“死即死,我颈岂顽奴砺石耶?”刘见其大义凛然,
终不敢杀。川乱平后,擢为邵州刺史。卒后赐谥“忠烈”。
林蕴后裔有一支居湄洲湾沿岸,地名叫忠门,即表其“忠节”之意,现在地名仍旧。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
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也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
妈祖的父亲名惟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妈祖是这个家庭中的最小女儿。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口,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湄洲岛。岛上有一座巍峨雄
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世界闻名的“海神” 妈祖。
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当地的望
族。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人多行善积德。一天晚上,王
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
赐。”于是便怀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
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
得四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
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妈祖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八岁时到一所私塾读书,老师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会贯通。十岁余,她信佛焚香念经,早晚不懈。十三岁时,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经常往来她家,对她说:“你具仙性,应得渡入正果。”于是授以“玄微秘法”。她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
妈祖十六岁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后有仙班簇拥着,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骇得跑开,妈祖则受之不疑,不一会便灵通变化。此后,她虽身在室中,却能时常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无不奇中。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妈祖16岁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与兄驾舟渡海北上,当时妈祖正在室中精心织布,忽然伏在织布机上闭起眼睛,脸色突变。一手抓梭,一手扶抒,两脚紧踏机轴,拼尽全力在挣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发觉后,十分惊恐,急忙把她叫醒。妈祖于是失手将梭掉在地上。她睁开眼睛,顿足高声哭说:“我父得救,哥哥坠海死了!”其母听罢,十分惊慌,连忙差人打听消息。不一会儿有人来报,妈祖所言果然属实。当时其父在怒涛中,仓皇失措,几次将翻船,若似有人稳住其舵,与她哥哥的船靠近,无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当时妈祖闭着眼时,脚踏着的是父亲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亲把她叫醒,梭坠地,兄船舵摧倾覆了,父亲脱险返航,而其兄则被汹涌的浪涛所吞没。兄溺水后,妈祖陪着母亲、嫂嫂和几个村民一道驾船径往茫茫大海寻找哥哥的尸体去了。当时海水汹涌,他们突然发现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来。妈祖说,不要怕,并告诉水族不必迎接。突然水色变清,她哥哥的尸体已浮于海面。这时大家才知道是水神护尸来了。终于把兄尸载回,湄洲岛民无不称赞她孝顺和慈善。此后凡遇妈祖诞辰,半夜即有大鱼成群,环列于湄屿之前,好像拜舞的样子,黎明始散去。
湄洲之西,有一个地方叫文夹(今名文甲),为湄洲湾出入的要冲。礁石夹杂,分布其地。有一次有艘商船经过这里遭到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情况十分危急,船中人哀号求救,妈祖知道后,非常焦急,忙对村民说:哆头商船即将沉没,应赶快前去援救。可是大家看着狂风巨浪,不敢向前。在这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找了几根,抛向大海。刹时间,几根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有大杉相附,于是不致沉没。不一会,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待到将船靠岸,忽发现大木不知去向,经询问乡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妈祖的神奇功力。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草救商》。
话说当时湄洲屿西北方有二神:一聪而善听,号顺风耳。一明而善观,号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作崇,村民甚受其苦,祈求妈祖惩治。神姑于是混杂在妇女当中上山采摘,经十余日,方与之相遇。二神误以为妈祖是民间女子,将近前,经妈祖将手中丝帕一拂,遂霾瘴蔽空,狂风卷地,两怪仍持斧疾视。妈祖说:敢掷下你们手中的斧么?他们竟然丢下,但再也收不起来,因而咋舌伏法。两年后,二神又出来作崇。这次是在水上出现,乘涛骑沫,沉浮滚荡。当时巫觋都治不了它们。妈祖说:“江河湖海,水德攸钟,彼乘旺相之乡,须以土木方可克之。”于是演起神咒,林木震荡,呼呼作响,沙石飞扬,二神无处躲闪,于是拜伏在地,愿归依妈祖。神姑乃将他们收之为徒,作为耳目,为拯救海难,驱恶扬善效力。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中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大家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了香,念了经,与诸姐说:“今天要登山远游,实现自己的心愿,但道路难走而且遥远,大家不得与我同行,”诸姐笑着安慰她说:“要游去游就是了,何须多虑呢!”妈祖于是告别诸姐,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只见湄峰顶上浓云四合,一道白气冲上天空,仿佛听见天空有丝竹管弦奏起的仙乐声,直彻云天,彩虹辉映,妈祖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俯视人世,若隐若现。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湄洲人仰头望去,无不欷嘘惊叹。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于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护国佑民。于是乡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还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说,已经历代的册封等等你可以到这个网站去看
mazu/
林蕴,唐代元和年间人。字复梦,泉州莆田(今福建泉州)人,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累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从卢肇授“拨镫法”,从此书日进。
《拨镫序》,《书苑菁华》第十六卷题下汝瑮注曰:《书画 谱》标题作唐林蕴《拨镫四字法》,标题之次行有“推、拖、捻、 拽、”四字。所谓“四字法”即指此。
推、拖、捻、拽
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肇罢南浦太守,归宜春。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蕴窃慕小学,因师于卢公子弟安期。岁余,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殊不知用笔之力,不 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翰林禁经》云,笔贵饶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无遏其势。俾令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画尔,非书也。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推、拖、捻、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蕴加以久罹戎事,笔砚多亡,终不能穷其妙。亦犹古之有得不死之术者,人将从学焉,未至,得术者物故,叹恨不极。人或讥之曰:彼尚不能自免,何恨之有耶?客曰:昔有善算术者,临终,传于子,终不能晓。乃传于人,他人尽其妙。彼何妨得而不能演哉。愚虽受卢公之命、既不能自益其要妙,敢恡复传于智者。
妈祖传说流传较广的当推林清标的《敕封天后志》。这一书是在《天妃显圣录》基础上增删编纂而成的,该书全录有天后神蹼图说四十九种,每个故事都配有绘图。
故事题材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妈祖庇护历代文武官员履行出差的居多。此后各地妈祖宫庙编绘圣迹图,蔚然成风。或绘于妈祖庙堂两壁,或绘于绢纸装裱成轴张挂殿堂中,供人观赏膜拜。
其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内容则常以《敕封天后志》所辑录的传说为蓝本。而与文人编辑的妈祖故事相比,广泛流传在福建沿海地区的妈祖民间传说。
情节更多曲折,故事更为完整,形象更为生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它们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反映了各阶层信仰妈祖的不同心态,是妈祖神话传说中的精华。
清乾隆年间林清标编辑《敕封天后志》记载的有49种,其中头15则是妈祖在世的传说。《天妃显圣录》记载的则为16则,内容大同小异。
主要是有关拯救海难,降伏妖怪,祛病救人,除水患、祈雨等方面造福人民的故事和传说。有些虽近于神奇怪诞,但反映了妈祖在世时以慈悲为怀。
除恶扬善,乐于助人,互助互爱,济世救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莆田市文化部门正式编辑出版了《妈祖的传说》一书。
收入了妈祖故事传说(详见目录)林默出世等50篇,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妈祖传说系口头文化,在流传中变异很大,讲故事的老人年事已高,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扩展资料林蕴:
乾隆拜妈祖的故事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南下游江南,特意到了福建省莆田境内。因为他早就听人说湄洲岛的妈祖庙的神女有灵有信,神女对他成为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心里觉得非见见妈祖圣像不可,便决定和随行太监小张子,亲自去湄洲岛妈祖庙瞻仰。
这天下午,天气很热,也没有风。乾隆和太监来到莆田县文甲村渡口,江上一直没有任何船只,直到日落西下,还不见一只船影。两人本来已经走得脚酸腰痛,此时饥肠辘辘的,那小太监牢骚满腹,说:“万岁爷贵为天下之主,何必为一尊地方菩萨,受此劳苦呢?”
乾隆听后很生气地说:“我们既然来了,当然得上岛走一趟。如果妈祖以虚名惑众,寡人定要拆除神庙,砸毁其金身!”乾隆刚刚说完,只见海面漂来一只小船,船头坐着一位老渔翁,船尾立着一个小姑娘,生得很俊俏,象仙姑一样,头顶发式如一道顺风帆,帆边别着数枚五彩贝壳。
上身穿白纱裙,下配水火鞋,鞋头镶着一束浪花图。统治者本来就是一些好色之徒,皇帝犹为甚者,乾隆皇帝自然也不离外,看见这个渔姑后,如同喝了五斗酒,两颗眼珠一直盯着那女子的隐秘处,恨不能立即把那女子据为已有,他是皇帝,有什么办不到的?
可是,他现在是微服私访,身边只有一个小太监,那种呼风唤雨的本事却施展不出来了,一个皇帝也如同一个地痞流氓一样望着月中的嫦娥想入菲菲罢了,除非有一只天鹅老死了,在那水池中腐烂,被癞蛤蟆碰上,当然能美美的饱餐一顿,也不枉癞蛤蟆做了一个美梦。
站在旁边的小太监,看见皇帝那个色迷心窍的样子,于是轻轻地拉了拉他的衣裳角,示意主子不要露出马脚。然后,小太监放开他那母鸡声,对那摆渡的老艄公大叫道:“请施个方便,渡我们上岛,以免误了时辰,事后自当厚谢!”
老艄公听了后,摸了把胡子说:“我父女两人,专门在这里接引过往客官,只是今天天气炎热,过渡人客不多,所以晚出来了,两位客官一定久等了,快请上船吧!”乾隆皇帝还在注视着那渔女,企图找出这渔女与他的成群嫔妃有何不同。
可那女子并没有正面看他一眼,一双玉手握着木桨,注视着大海。小太监不得不把主子拉了一把,扯上船来。渔翁摇橹,渔女掌舵,向湄洲岛划去,没有想到,船刚到海中,忽然哗啦一声,一阵风过后,那小小的渡船便在波涛上颠簸起来。
这突然的变故,可把这皇帝老倌的幻想抛到了这大海之中了,不说占有这渔女,怕要与这渔女一起到鱼腹中去做夫妻梦了!想到此,那双脚一软,那对只在情人面前跪过的膝盖竟与那硬邦邦的船板接吻了。那小太监当然对美色早失去了功能,但这种功能却转发到了权力、金钱上了。
当然给皇帝做狗,总比给那些官僚做狗要荣耀些吧。但如今怕做狗都不可能了,主仆两人倒在一起,只有在这时,才丧失了尊卑,等级!渔翁与渔女却安然无恙,一边划船,一边谈笑风生。渔翁见这两位客官惊慌得那个样子。
于是安慰道:“客官不必惊惶,这小船来往有妈祖保佑,逢凶能化吉,请两位客官放心,保林蕴你万无一失!”乾隆听了,觉得自己是九五之尊,天帝的儿子,在这女子面前,即使她是神女,也绝不能丧失了尊严,想到此,便壮着胆,站了起来。
那双一直盯着渔女的眼睛才在船舱中发现了供奉的一尊神像,那神像面貌装束,与那掌舵的渔女差不多,不同的是渔女身着白纱裙,而神像却着的是红裙子。一个皇帝的心态自然与地痞流氓的心态是不同的,同时与那些狗官也不会一样的。
在神圣面前,他虽然是九五之尊,也自觉得渺小了许多,那双膝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此时他当然不是向情人求欢,而是真心崇拜神圣。然而,不知怎么回事,他那双膝却对准了掌舵的渔女,可那渔女却把身子一侧,他那头正好对着渔女的屁股。
其实,这渔女虽然面貌装束与妈祖的面貌装束一模一样。但,她并不是妈祖,却是妈祖的侍女兰兰,她在普陀山修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终成正果,可人世间已经过了数百年了,生生死死竟是数十代了,改朝换代。
那些自封为上帝的儿子的人们,清廉的也好,荒淫无耻的也好,残暴的也好,宽容的也好,都如同走马灯似的,在人间世匆匆而过。又一个狂妄的人世间皇帝--乾隆出现了,妈祖当然知道他的前世究竟是谁,正因为她知道这一“天机”。
所以,妈祖才决定派兰兰与千里眼一起去超渡乾隆诚心向佛,以佛心治理国家,做一个好皇帝。于是,兰兰与金将军千里眼化装成父女来接乾隆皇帝,趁机超渡他。兰兰却没有想到,一个天下人崇拜的至圣至明的“天子”也是一个好色之徒。
所以,她鄙视地转过了身--因为她没有妈祖那种神力,来推测弘历的前世,假如她知道的话,她一定会爱屋及乌,也许不会来鄙视他的。乾隆皇帝就面对着渔女的屁股,双手合什,祈祷道:“神女在上,赐朕平安,若能如愿,自当厚报!”
乾隆的诚心祷告,终于打动了妈祖,转眼之间便风平浪静,小船平稳地渡过了海峡。船停靠湄洲码头。乾隆主动要请老渔翁陪他游妈祖庙。他虽只请老渔翁,自然渔女也会一同游览的,他也就趁机好仔细观察一下,这渔女究竟是不是神女?
老渔翁见客官一再邀请,不好再推脱,只得陪同客官一游。渔女在前带路,乾隆与老渔翁紧紧随着渔女,来到了妈祖庙。弘历抬头一望那妈祖神像竟是如此的威严,而从那威严中对他又透出了一种亲切感--他真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不由自主地大跨两步,走到莆团前,从太监手中接过一锭银子,放在了那“功德箱”上,因为那“功德箱”的进入孔太小,那银子无论如何放不进去的,然后,那双腿便跪了下去。站在旁边的尼姑手拿起敲罄的木椎,当乾隆叩一次头,她就敲响一次。
因为施主给的银两多,所以这尼姑也就特别卖力气,把那罄敲得特别响。罄声就在这小小的妈祖庙里回响,恰好此时是酉时,庙宇后面的钟也敲响了,钟声自然就压倒了罄声。乾隆在妈祖像前三跪九拜毕,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庙宇,真是一步三回头。
他在脑海中总想从他的那些嫔妃中找出一位与妈祖圣像相似的面孔。太监见主子的异样举动,真有点莫明其妙的,他不得不来把乾隆拉走。那渔女见这皇帝老倌竟如此的反常,她想到:为什么龙女自己不亲自来超渡他,却要派她来的原因,她不由得把那美丽的小嘴瘪了一下。
然后,才对乾隆嫣然一笑。“老渔夫”虽然根基深厚,他一样不明白这个中的来龙去脉--龙女总不好得带着人间皇帝来朝拜自己嘛!太阳已经西下了,乾隆不得不再次请求渔翁父女划船送他们回去。在回去的船上,乾隆再把掌舵的渔女与那妈祖神像一比较。
显然,这渔女虽然与妈祖长得很相似,但缺乏妈祖神像那种威严感,当然这渔女选进宫中,做一个才人,自然是别有韵味的。当他再把目光从渔女身上转向渔翁时,于是好奇地问道:“为何妈祖神女如此灵验呢?”
渔翁回答道:“行船的人,心中有妈祖,精神也就集中,临危不慌,自然无难无灾,神女因此灵验!”渔翁重新把客官送到文甲村渡口。乾隆主仆两人上岸后,再回头一看,那船与渔翁父女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留下的却是一派无边无际的大海。
海中的湄洲岛--妈祖庙中的妈祖圣像占据了整个天空。乾隆站在那里却产生了一股莫明其妙的惆怅,他这九五之尊也黯然丧神。然而,他一捏手,那手中却有一个贝壳,他便顺手拢进了他的长袖。回到旅馆,当小张子给他去准备茶水时,他重新从袖中拿出来。
这贝壳并没有啥奇特处,他用手把它搬开,一股奇香扑鼻而来,一看里面是一粒药丸,他毫不犹豫地把它送进了口中。再看那手中的贝壳却不见了。他慢慢地咀爵着药丸,眼前又出现了妈祖那庄严肃穆的圣像……那头上点缀着五彩贝壳的渔女,对他一瘪嘴,最动他心魄的是那嫣然一笑。
“皇上,请饮茶!”乾隆才从想入菲菲中回过神,接过小张子递到他手边的茶杯,呷了一小口和着仙药咽了下去。弘历凭着神女送他的这粒仙药,在位六十年,活了八十岁。撇开他荒淫的一面,他确实还是一位好皇帝,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到了晚年,主动地把皇位让给了他的儿子嘉庆。
乾隆回到北京,心念妈祖的恩德,岂敢失言,立即挥毫,写下四字--“海不扬波”,命人做成金匾,派太监送往湄洲妈祖庙供奉,弘扬妈祖功德。同时,命一宫中画师与太监一起去湄洲妈祖庙把妈祖的圣像描摹回来,供奉在宫中,使他每天都能看上一眼妈祖。
乾隆的子孙,给妈祖的封赠达到了极点,咸丰皇帝封妈祖为“天后”,封字长达64字:“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潭覃海宇恬波宜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从此,妈祖由一个地域性的民间偶像,到达了与上帝平起平坐的地位。直到清末,近一千年间,各个朝代对妈祖的封号多达四十余次。自此,人们心中早已遗忘了那些各种各样的男海神,只知道女海神--妈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传说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林蕴和林蕴仪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