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什么是酮体,以及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1、酮(tóng)体(k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2、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但当肝糖元储存饱和时,进入肝细胞内过多的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酸 )
酮体主要包括了乙酰乙酸、β-羟丁酸,还有丙酮。
正常情况下,葡萄糖无氧酵解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基酶的作用下可以被氧化为乙酰乙酸。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时候,主要是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受阻,乙酰乙酸不能被氧化代谢,从而被氧化成了β-羟丁酸。β-羟丁酸又可以在肝细胞线粒体内自动的转化为丙酮,所以,这三者又合称为酮体。
如果产生的酮体能够被血液中的缓冲系统全部中和,就只会发生酮血症,如果不能被全部中和就会发生酮症酸中毒。也就是说酮症酸中毒属于酮血症的失代偿期。
酮体有三兄弟,分别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它们是脂肪分解后,在肝脏经一系列化学变化诞生的,酮体的诞生,是身体利用脂肪的表现。
酮体虽然是酸性物质,但也是有自己的使命的,那就是进入心脏、骨骼肌、肾脏和大脑,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部分能量。正常情况下,血液和尿液含量极少。
酮体与糖尿病患者联系尤为紧密,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糖代谢就有障碍,身体只好依靠分解脂肪,来给身体提供能量。随着脂肪的分解,越来越多的酮体兄弟们产生,但酮体却不能全部进入心脏、骨骼肌、肾脏和大脑供能,只能留在血液里无所事事,就形成“酮症”,此时血液也会呈酸性,造成酸中毒!此时的尿常规就会显示尿酮体阳性。
因此尿酮体也常作为糖尿病辅助判断的指标,也是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要关注的指标。日常做尿常规的方法有两种:
1、如果时间充裕,医院或者体检机构都可以做尿常规,当天下午可以出尿检报告,成本在30~40元。
2、在家里的马桶上安装智能尿检马桶盖,如厕过程可以自动采集尿液进行检测,2分钟就可以在app上产看尿检报告,成本大概10元/次。并且智能尿检马桶盖也有加热和消毒功能(不用担心细菌感染、天冷冻PP了),日常不仅可以作为智能马桶使用,非常适合糖尿病以及其他肝脏、肾脏慢性病患者日常使用。也可以作为家人的健康预警机器人。
中文名称: 酮体 英文名称: Ketone Bodies.Ket 临床意义: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仅在肝内形成,它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正常成人24小时尿内含量分别为25mg,9mg和3mg,因含量少,用一般方法无法检出。 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的分解代谢增加,所产生的酮体(严重者可使血浆酮体高达3~4g/L)超过肝外组织所能利用,即积聚在体内,可引起酸中毒。 尿内出现酮体,是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妊娠中毒性休克,还可见于中毒(如:磷、乙醚、氯仿等)、热性病(如: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结核等)及惊厥时。另外,分娩后以及摄入多量脂肪和蛋白质、重症不能进食(如食道癌等)或进食而不摄入糖类时,均可因体内缺乏,大量分解脂肪而致尿中酮体阳性。 正常值: 阴性
1、酮体是肝脏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故酮体是脂肪、而非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检测血酮体主要用于筛查、检测和监测1型或有时2型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DKA)。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2、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但当肝糖元储存饱和时,进入肝细胞内过多的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酸。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什么是酮体和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