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药方法 预防新冠的中药煎药方法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4 405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中药煎药方法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预防新冠的中药煎药方法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中药煎药方法 中药煎药的方法

1、器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2、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

3、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4、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6、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7、时间: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8、再热: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

9、存放: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如何熬中药

分类: 医疗健康 中医

解析: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煎中药用什么方法最好

1、浸泡:煎煮中药之前首先要浸泡1h左右,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2、煎煮:通过煎煮能使药效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药材种类、性质有关。一般中药材煎30分钟左右时间比较合适,根据药材的质地不同,最佳的煎煮时间也有所不同,15—60分钟不等,像解表类、清热类的中药,以花叶为主的药材15分钟就可以,而滋补类、根茎类、矿物质的中药,可以煎煮40—60分钟。一般来讲,内服中药煎两遍,第一遍煎完以后再加水煎第二遍。煎好的中药如果药味量比较少,可以煎煮到200—400ml,药味比较多的可以煎煮到500—650ml,可以分两次喝;

3、器皿:煎煮药材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最好,现在的电子煎药机也很方便。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

中药的煎煮与熬制方法很重要,只有掌握正确的煎煮与熬制方法才能充分的发挥药效,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煎煮方法会使药效大打折扣,疗效甚微,起不到中药该有的药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了中药的煎煮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的发挥。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煎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煎药容器选择

煎药容器以瓦罐、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后会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二、煎药前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会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会使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影响药物疗效。

三、煎药前要浸泡

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冷水漫过药面,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时间可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延长或缩短,比如花、草、叶类药材可浸20分钟;根、茎、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可浸泡时间稍长,30-60分钟。

四、煎药水位选择

由于饮片均为失水后的干品,一旦加水引起药材细胞膨胀时,会吸收大量的水份,因此煎药时需要加够水量,不能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每剂药一般煎2-3次,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漫过药面3-5cm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略少,每次煎得药量100-200mL左右,一般一日服用一剂,将两次或者三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分2-3次温服。

五、掌握煎药火候

煎药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急火煎煮谓之“武火”,慢火煎煮谓之“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头煎煮沸15-20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头煎药慢煎20-30分钟,二煎药慢煎30-4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焦糊的`药不宜服用。

六、 注意特殊煎法

先煎药

贝壳和矿石类药物,因为质地坚实,药力难于煎出,应该先打碎先煎,煎煮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比如龟板、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则需先煎时间长些,煎煮6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某些质轻量大的药物,如芦根、夏枯草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替水煎其余的药,处方注明“煎汤代水”。

后下药

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其挥发油为有效成分的,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对所有后下药物,也应该先浸泡后再煎。

烊化药

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比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冲服药

某些贵重或芳香类药物不宜加热煎煮的,应研为细末,调入煎好的药汁或开水中冲服,如牛黄、麝香等。散剂、药物的粉末和鲜品的自然汁也需要冲服,如沉香粉、三七粉、生藕汁等。

包煎药

有些药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者易粘锅,如辛夷、车前子、旋覆花等,宜用纱布袋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另煎药

有些贵重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避免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以另煎,如人参、羚羊角。

七、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病在上焦,宜饭后一小时服;病在下焦,宜饭前一小时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

八、服药食忌

服中药一般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服药食忌包括两个方面:

病症对饮食的禁忌

如水肿病、心肾病患者应少吃盐;糖尿病患者忌糖;腹泻的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哮喘病人忌发物(鸡鸭鱼虾葱蒜等);肝病患者忌辛辣;肺病患者忌煎炒之物;胃肠病患者忌生冷油腻的食物等。

药物对饮食的禁忌

如服含有地黄的中药应不吃萝卜;服含有土茯苓的中药应忌茶叶;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时不吃大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不吃蟹肉等。

;

中药煎药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预防新冠的中药煎药方法、中药煎药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