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 抗结核药多久能杀死结核杆菌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4 476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抗结核药,以及抗结核药多久能杀死结核杆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抗结核药有哪些

应用于临床的抗结核药种类众多。第一线药物为杀菌剂,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第二线药物为抑菌剂,常用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等。

常用的抗结核药有哪些?

①异烟肼(雷米封):用于各种类型抗结核药的结核病。

②硫酸链霉素: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核病抗结核药,对大肠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沙门氏菌属等感染均有效。

③对氨基水杨酸钠: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抗结核药,副作用多,有被利福平、乙胺丁醇取代的趋势。

④利福平(甲哌力复霉素):与异烟肼合用有协同作用,新生儿不用,3个月内婴儿少用。

⑤乙胺丁醇:应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主要用于经链霉素、异烟肼治疗失败的各种结核病患者。

⑥吡嗪硅胺:对细胞内缓慢生长的结核菌有效。常用于抗结核短程疗法中。

肺结核吃啥药?

肺结核抗结核药的病人需要通过服用抗结核药物来进行治疗。

通常选用抗结核药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抗结核药,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类型的肺结核,选用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

原发性肺结核的患者需要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加上链霉素或者乙胺丁醇,强化治疗两个月,然后单独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两种药物巩固治疗4个月。

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强化治疗在2-3个月,巩固期4-9个月,在巩固期间还可以加用乙胺丁醇。

抗结核治疗需要遵循早期、全程、规律、适量以及联合的原则,同时需要配合高蛋白饮食、适当休息等一般治疗,通常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对于化疗效果不明显,或者发生坏死液化时,则需要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仍然需要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来巩固疗效。

肺结核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药

你好。常用抗结核药物有经下几种:1.异烟肼(INH):对结核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其价格低廉,是治疗结核病必不可少的药物。2.链霉素(SM):是初治肺结核强化期〈开始两个月〉治疗化疗方案组成药物之一,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杀菌作用。该药对颅神经有损害,可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口唇麻木等副作用,故孕妇、儿童及老人应禁用或慎用。3.利福平(RFP):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是继异烟脚之后最为有效的抗结核药,也是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物。4.乙氨丁醇(EMB):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已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菌仍有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视力变化。5。吡嗪酰胺(PZA):对细胞内或静止状态下的结核杆菌具有特殊杀灭作用。上述五种药物是当前治疗结核病最常用或最有效的药物,医生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组成合理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抗结核、抗麻风药有哪些种类?

抗结核药物有两类,一类为抗结核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利福平及其衍生物;另一类为合成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及其衍化物、乙胺丁醇、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氨硫脲等。链霉素及卡那霉素将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作介绍,本节

只对利福平做必要的简介。重点叙述合成抗结核药物。

利福平

利福平(RFP)又名异丁哌、甲哌利福霉素、力复平,为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和麻风病;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药理和毒理】

本品抗菌机制是干扰细菌的核糖核酸合成。口服吸收快,2~4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迅速分布全身,经肝脏内代谢,胆道排泄,10%~20%由肾脏排出。血浆半衰期1.5~5小时,血药有效浓度可维持6~12小时。本品在肝中有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作用;有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者及老年人用药易引起肝脏损害;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可增加肝内毒性反应。对孕妇有潜在致畸作用。

异烟肼

异烟肼又名雷米封,为结核杆菌的杀菌或半杀菌剂,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同样有效,是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

【药理、毒理和病理】

本品主要抑制结核杆菌的RNA、DNA合成而使之杀灭。口服有迅速吸收,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能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肝脏代谢,肾脏24小时排泄75%~95%。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本品可产生各种毒性反应,如消化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周围神经炎、代谢性酸中毒、血液系统症状、肝损害及内分泌失调导致维生素B6缺乏等。少数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病理变化为各器官高度充血,尤以脑及脑膜为著;视神经束脱鞘、脊髓灰质软化、脑水肿;血管周围出血;心脏扩张;心、肝、肾有脂肪变性以及肾小管坏死等。

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对结核杆菌呈抑制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联合用药可延缓其他抗结核药耐药性的产生。

【药理和毒理】

本品口服迅速吸收,2~4小时达血药高峰,半衰期3~4小时。24小时以原形从肾脏排出50%。该药易与体内二价金属如镁、锌、钙等结合而排除。与锌结合可损伤视神经及视网膜,引起视力及辨色障碍。与钙、镁等结合成络合物,加快排除,常出现低钙、低镁血症的症象。

吡嗪酰胺

吡嗪酰胺又名异烟酰胺,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显著减少结核病的复发率。

【药理、毒理和病理】

本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菌体内的酶脱酰胺转化为吡嗪酸、发生抗菌作用。该药对肝脏毒性较大,可引起严重的肝脏损害;病理检查表现为广泛性坏死,重则肝的支架组织全面破坏,大多由于剂量大或长期用药所致。本品还能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而致高尿酸血症。部分病人可发生过敏反应。口服后吸收良好,2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穿透力强,分布于全身组织,主要经肾排出。

氨苯砜类药

氨苯砜及其衍生物醋氨苯砜:苯丙砜(扫风壮)均为常用的抗麻风药。

【药理和毒理】

氨苯砜口服吸收完全,苯丙砜口服则仅50%~70%从肠道吸收。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皮肤、肌肉,肝脏、肾脏中浓度较高,最后缓慢从肾脏排泄。其毒理作用为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急性溶血和肝脏损害。常与磺胺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伯氨喹

伯氨喹简称伯喹,主要用于复发性间日疟的根治。

【药理和毒理】

本品口服易吸收,6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24小时排泄完。在体内代谢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化合物,能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某些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一般剂量本品后,可发生溶血反应。大剂量可致骨髓造血功能阻抑。

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又名息疟定,主要用于疟疾的预防。该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易发生中毒。

【药理和毒理】

本品为二氢叶酸抑制剂,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核酸合成受限。由于抑制叶酸代谢,会引起某些叶酸缺乏的表现。该药口服易吸收,4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约4天,主要经肾脏缓慢排泄。

卡巴胂

卡巴胂又名碳酰苯砷、对脲基苯砷酸,为五价有机砷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病,局部用作治疗阴道滴虫,与乙胺嗪合用治疗丝虫病等。

【药理和毒理】

本品口服易吸收,经肾缓慢排泄。毒性系由于其分子中的砷与酶系统的巯基结合发生砷中毒性反应。对肝、肾亦有损害,肝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治疗量也可能发生肝、肾组织的坏死。

乙胺嗪

乙胺嗪又名海群生,是目前常用的抗丝虫药。

【药理和毒理】

本品口服在肠道吸收,3小时达血药高峰,48小时排泄完毕,体内无积蓄。该药毒性很低,但误服大量后亦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及异体蛋白过敏反应等中毒症状。

吡喹酮

吡喹酮为异喹啉吡嗪衍生物,是一种抗虫谱广的抗蠕虫新药。可用于治疗人体血吸虫病。

【药理和毒理】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1~2小时达血药高峰,血浆半衰期1小时,大部分在体内代谢灭活,24小时肾脏排出70%。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治疗囊虫病时,由于囊尾蚴被杀死可引起局部炎症和水肿反应。

哌嗪

哌嗪又名驱蛔灵、哌哔嗪,主要用于蛔虫病和蛲虫病的治疗,毒性较小。

【药理和毒理】

本品口服后迅速从消化道吸收,主要在肝脏代谢,24小时后大多数以原形由肾脏排出。抑制蛔虫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使蛔虫肌肉麻痹。每日口服超过6g,可引起中枢中毒症状。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用本品后可加重发作。与吩噻嗪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大锥体外系的反应。

关于抗结核药和抗结核药多久能杀死结核杆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