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能根治吗

登登百科 最新快讯 2022-12-23 403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立体定向放疗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立体定向放疗能根治吗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颅脑伽玛刀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什么区别?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tic radiotherapy,SRT)从字面来看有两个字不同立体定向放疗,一个是“外科”立体定向放疗,而另一个是“治疗”,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本质上立体定向放疗的区别。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建立在以往普通放射治疗技术之上,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原理发展而来。主要设备包括X刀、全身伽玛刀、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yapy,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等设备和技术。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立体定向放疗的特征是三维、小野、聚焦、单次、大剂量照射,而SRT是三维、小野、集束、多次、大剂量照射。区别主要在定位精度、射线聚焦点立体定向放疗的品质、治疗的次数及剂量上。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虽然这些设备也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来确定病灶靶点的坐标位置,通过射线聚焦的方式来对病灶实施治疗,但病灶定位一般采用头面模或体模固定,一次定位多次反复使用,以适应多次放射治疗的需要,这也就决定了SRT病灶定位不是非常精确。更主要的是由于射线聚焦方式的不同,靶区外放射剂量的衰减也没有颅脑伽玛刀那样陡峭,在病灶中心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的剂量要比颅脑伽玛刀大,所以SRT为了的安全起见,通常采用多次较大剂量(比普通放疗剂量大,比伽玛刀剂量小)照射。而颅脑伽玛刀采用颅骨固定定位,放射线聚焦能力更强,靶区外放射剂量的衰减梯度非常陡峭,采用单次大剂量照射也不伤害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并且单次和多次照射所产生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也颅脑伽玛刀对常规放疗不敏感的良性肿瘤也能起到良好的疗效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些原因,SRT还不能达到和颅脑伽玛刀那样“外科”的程度,属于“治疗”。 但是,SRT也代表了当今世界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对于恶性肿瘤,特别是体部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也不需要象颅脑伽玛刀那样达到“外科”的程度,只要“精确”就可以了,因为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存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对这部分组织进行照射也是必须的,对防止复发和转移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重大意义在于将立体定向放疗的治疗范围发展到了全身,使体部肿瘤的放疗也得到了比较精确的程度,而且直线加速器不仅能适形,还能调强治疗,还配以呼吸门控技术(保证在呼吸状态下治疗精确的技术),这也是其他放疗设备不具备的。对于高级别的恶性脑胶质瘤,相对于以前的普通放疗,其疗效大为提高,并且降低了副作用和并发症。但对于绝大多数颅内体积较小的病变和颅内特殊部位如鞍区、脑干的病变,特别是颅内良性肿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等颅脑疾病是颅脑伽玛刀SRT的良好适应症,是最适合颅脑伽玛刀治疗的,部分疾病甚至是其他放疗设备不能替代的。

三维适形放疗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什么区别?

三维适形放疗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成熟起来的技术,利用加速器使多个射线野等中心照射肿瘤,每个野的几何形状均与肿瘤的形状一致。虽然三维适形放疗与X刀都使用加速器进行治疗,具有从多方向上向肿瘤靶区聚焦照射的共性,但与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X刀和伽马刀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三维适形放疗照射的范围要大得多,照射区域内剂量分布均匀,不但可以照射头部肿瘤,而且还可以准确地治疗体部肿瘤;而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超过3cm的肿瘤时,照射区域内剂量分布不均匀,形成高剂量和低剂量区,不利于治疗。三维适形放疗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另外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它们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各有不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一次大剂量,或数次较大剂量的方式治疗小体积肿瘤或良性病变;而三维适形放疗以常规分割方式(每周5次放疗,1.8Gy~2.0Gy/次,总剂量70Gy左右)治疗大体积肿瘤或以10次左右中等剂量照射较小肿瘤。肿瘤放疗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是利用不同组织被放射线照射后的修复能力不同。因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组织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弱于正常组织,每次放疗后正常组织得到修复,而肿瘤的损伤未得到完全修复;所以多分次放疗后这种效应累计起来,肿瘤细胞被逐步杀死而正常组织未受到严重损伤。另外,由于缺乏正常的血管分布,大体积肿瘤中心营养不良,有很多对放射线不敏感的乏氧细胞;多次分次放疗时,随着肿瘤周边供氧充足细胞的不断被杀死,中心供氧明显改善使得乏氧细胞越来越少,最终消灭全部肿瘤。其次,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临床或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肿瘤周围存在着肉眼看不到的亚临床病灶;所以,如果只照射肉眼看得到的肿瘤或照射范围较小就会漏掉这部分肿瘤细胞,虽然技术精确但治疗结束后不久肿瘤就会复发。因而,少数几次大剂量放疗不但无法消灭体积较大的肿瘤,反而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所以说,除了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是目前被普遍使用的放疗技术。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定义和区别?

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它利用CT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靶区,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

调强放疗:即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放疗。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区别如下:

一、原理不同

1、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它利用CT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结构,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

2、调强放疗:把每一个辐射野分割成多个细小的野(也叫做线束)。在制定计划时,按照靶区的三维形状和与相关危及器官之间的解剖关系,对这些线束分配以不同的权重,使同一个射野内产生优化的、不均匀的强度分布,以便使通过危及器官的束流通量减少,而靶区其他部分的束流通量增大。

二、优点不同

1、三维立体适形放疗:采用CT模拟定位,定位精度高;通过TPS重建CT图像,实现三维空间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关系清楚,靶区勾画更精确。

2、调强放疗:使用计算机辅助优化程序不获取单个放射野内非均匀的强度分布以达到某种确定的临床目的。

三、应用不同

1、三维立体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肿瘤,特别是在脑肿瘤、头颈部肿瘤(包括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等)、肺癌、纵隔肿瘤、肝肿瘤、前列腺癌等方面疗效显著。

2、调强放疗:实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调强放疗

百度百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喉癌与放疗: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武汉肿瘤医院

喉位于咽部与气管之间,颈前部正中。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喉部发生的癌统称喉癌。喉癌的症状一般根据部位而定,声门上癌为有异物感、疼痛、音哑、呼吸困难或颈部肿物,声门癌(声带癌)为音哑、呼吸困难,声门下癌为咳嗽、呼吸困难。放疗是临床上治疗喉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可以消除肿瘤,也可保留喉功能,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及治疗后不丧失发音功能,这也是放射治疗喉癌的最大优点。

对于声门上癌,因症状不明显而发现较晚,有的患者已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单纯性的手术治疗创伤大,功能损坏明显,全喉切除常不被患者所接受。而喉癌放疗的适应范围较广:早期声门癌,经过及时正确的放射治疗,其疗效基本与手术疗效相似,五年生存率在90%左右,且病人能保存发音功能,这对于工作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中晚期患者以采用放疗加手术或术后加放疗,均会取得较好疗效。

作为现代精确放疗的前沿技术,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以其较陡峭的剂量梯度和良好的适形性,可以在靶区内获得充分处方剂量及良好剂量分布的同时,较好的保护喉癌周边正常组织,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放射治疗的一般流程是怎么样的?

放射治疗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流程组成:

登记 --诊断检查  -- CT定位 --器官(靶区)勾画 --计划设计(和计划评估)--计划验证和确认 --治疗(多次)--出院 --随访。

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是:

1、 诊断检查

检查主要是确诊肿瘤,肿瘤早期多数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内脏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及肿瘤系列化研究的飞速发展,肿瘤的实验室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杂交瘤技术研究的成功和单克隆抗体工程的崛起,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常规实验检查虽然不能诊断肿瘤,但是对于鉴别诊断和决定肿瘤治疗方案是不能缺少的,这些方法有:(1)血、尿、粪常规检查;(2)痰液检查;(3)胸、腹水检查;(4)胃及十二指肠液检查;(5)生化检查;(6)肿瘤标记物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查。

这里不对这些常规方法做深入解释,需要提出的是,影像检查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比如CT/MRI/PET-CT等。

(1)普通X线检查:胸部X线透视和拍片,方法简便,容易发现肺部肿块,是肺癌诊断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骨骼、鼻咽和鼻窦的肿瘤诊断也需x线检查参考。消化道肿瘤需做胃肠钡剂照影x线检查。泌尿道和胆道造影有助于泌尿系肿瘤和胆道肿瘤的诊断。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也离不开x线检查。此外,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也要行x线检查。

(2)B型超声检查:能显示人体软组织的形态及活动状态,而且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是肿瘤初筛首选的诊断方法,尤其对肝、胰、胆囊、甲状腺和泌尿生殖系肿瘤颇有诊断价值。

(3)放射性核素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P-32、I-131、Au-198、In-113、Tc-99、Ga-67等,如用Au-198诊断肝癌,可在病灶部位显示出充盈缺损区或占位性病变;用Ga-67诊断肺癌,可在病灶处见到浓集的放射性“热区”。但核素检查并非是肿瘤唯一的特异型诊断,因为肝囊肿、肝脓肿也可以出现占位性病变,肺部炎症也可显示出放射性浓集的“热区”。因此,必须与临床其他检查配合,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现在常用Tc-99做全身骨显像检查,能早期发现骨转移和原发性骨肿瘤。

(4)CT:解剖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高,横断面断层可避免影像的重叠,能够发现早期较小的肿瘤,特别是能够直接显示腹部实质脏器的解剖结构,例如胰腺癌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有了CT之后,诊断率可大大提高。

(5)MRI:较CT的组织分辨率高,又能像核素检查那样进行机体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的监测,而且不需要造影剂即可观测血管甚至血流速度和方向。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肿瘤、脊椎、四肢、骨关节及盆腔的肿瘤诊断效果更佳。对腹部如肝内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优于CT和B超:MRI对区分肺门肿块与血管或淋巴结效果最佳,对肺癌侵犯纵隔、大血管和胸壁的诊断有价值,MR血管成像(MRA)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技术,能够立体三维显示颅内血管和肺动咏系统。

(6)PET:是目前核医学最高档次的显像技术。临床检查主要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由于癌组织大量摄取F-FDG(氟脱氧葡萄糖),因此PET可以早期、准确地诊断肿瘤,并能准确分期,诊断准确率高于现行其他技术。一般PET和CT是一起做的,叫PET-CT。输出的图像是PET和CT的融合图像。

2、 定位

(1)扫描摆位。这是获得精确放疗结果的第一步。在平面 CT 床上,将病人按放疗时要求的体位进行摆位,根据病人情况和部位进行体位固定。在立体定向放疗和要求获得高精度的放疗时,必须进行体位重复性高的体位固定。目前常用的体位固定器按精度顺序:头部依次为有创头架,无创头架,面网,真空枕等,体部依次为固定板,固定网,真空垫和体架等。

(2)画摆位线标记。在体位固定完成后,通过

CT 两侧的激光十字线在体侧中线附近皮肤上标记水平线,通过顶篷的激光十字线在体正中皮肤标记垂直线。体位标记线尽量画在靠近肿瘤区域。体位标记线是为了使病人体位在 CT 定位扫描和放疗时均保持一致,是提高放疗摆位和重复摆位精度的重要标记。在用固定板,真空枕或固定网进行体位固定时,需将激光定位十字线在皮肤的相应部位暴露出来,必须把激光定位线画在皮肤上,切不可画在体位固定器表面。

(3)CT扫描。按治疗计划的要求对相应部位进行 CT 扫描,最好采用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应比常规 CT 检查范围大,特别在立体定向放疗时,靶区上下两端的范围更需大一些,一般扫描层次要求 40 层以上,肿瘤区域层厚最好为2~5mm (具体根据肿瘤大小和定位精度要求而定)。为了获得较大的扫描范围又不至于使层次太多,可采用混合扫描技术,即病灶区层厚 2~5mm,以外区域逐步过渡为 5~10mm。扫描结束后,通过 CT 网络(Network)直接传送所有 CT 图像到治疗计划的工作站。

3、 靶区勾画

利用所有 CT 层面自动勾画体表外形,建立立体三维体表轮廓。然后逐层勾画靶区周围剂量限制性器官的轮廓。在立体定向放疗时,要求尽量勾画肿瘤周围重要脏器及射线可能涉及的重要器官的轮廓。靶区轮廓勾画是能否实现精确放疗的关键。因此不但要求有高质量的图像显示,还要求有高水平的肿瘤诊疗医生配合,根据肿瘤大小和形状在相应的各 CT 层面上勾画靶区轮廓。在肿瘤轮廓显现不清时,应在增强扫描图像或 CT/MRI 融合图像上进行轮廓勾画。靶区的勾画可在TPS上进行,也可在第三方勾画软件上进行。

4、 计划设计

肿瘤医生和物理师根据肿瘤和周围重要脏器之间在三维空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合理的照射野。在 BEV 显示窗口调整射野大小。在设计立体多野计划时,尽量采用非共面多野照射。设计照射野的原则是使放射剂量高度集中在靶区,而使周围正常重要器官的照射量控制在剂量限制范围以内。

目前最常见的几大TPS(治疗计划系统)厂商是:飞利浦的Pinnacle、瓦里安的Eclipse和医科达的Monaco,近几年国内也有几家在做TPS,而且也做得挺不错的。

5、 计划评估

物理师按照临床医师的要求利用TPS计划系统设计射野及布野,设计完成后与临床医师反复讨论评估,利用DVH曲线和剂量曲线图等工具评价计 划优劣,最终确定最优的放疗计划。评估优化的目标是在保证肿瘤获得足够放疗剂量的同时,尽可能控制重要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不超过其耐受剂量,从而保护重要器官组织的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一般计划评估在作完计划之后,在TPS系统上进行;当然可以在第三方系统中进行,如下图为深圳医诺(Yino)推出的高级计划评估系统APE。

6、 放疗计划验证

放射疗计划执行之前,应进行放疗中心位置验证、射野验证和剂量验证。放疗中心位置验证是依照计划系统给出的肿瘤中心位置,找出对应的体表标志作为放疗摆位时的依据。射野验证是指在确定放疗中心位置后,利用模拟机拍摄X光片,或在直线加速器下使用电子射野验证系统进行拍摄验证片,核对中心位置、每个照射野形状、入射角和射野大小等是否正确,可将误差降到最低。剂量验证是由物理师通过人体仿真体模,核实体内所接受的射线照射剂量与计划系统所设计的照射剂量是否一致。

7、 进行治疗

真正到了放射治疗这一步,只需要将治疗计划发送到治疗机,并按照设计的计划进行治疗即可,这一步要求治疗技师的参与。而对于计划系统,一般情况都是一类治疗机对应都有自己的TPS(计划系统),而且从安全角度一般也不敢让治疗机接其他厂商的TPS系统。

另外一般的治疗都是分次进行的,如,每周5次,总共30次;有些还是治疗间隔,如,每周3次,隔一天做一次等等。

8、 院后随访

随访是指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对曾在医院就诊的病人以通讯或其他的方式,进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指导患者的康复的一种观察方法。随访往往从患者出院以后不久开始,一般每3个月至1年一次,视不同疾病的病期和治疗方法而定。在近期随访中,医生主要观察病人治疗的效果及某些反应,并根据随访的情况和复查结果来调整用药;远期随访可获得某一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远期并发症及生存时间,有利于筛选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建立资料档案,掌握某一疾病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

随访的流程,每个医院稍有不同,但大体一致。下图为广州某医院的随访工作流程:

如果不正确之处,请指正!

放疗一个疗程30次要多少钱

放疗的费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放疗前的定位费用,一般是3000-5000元之间,每个地方定位费的收费标准是有差异的。另外是放疗的单次费用,目前主要的放疗方式有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旋转调强,最常用的就是这三种放疗方式,收费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单次的放疗收费一般是2000-3000元一次。放疗30次,如果在北京一线城市,需要60000-75000元之间。如果是中部或者西部省会城市,相对价格会便宜,主要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情况而定,由各个省的物价部门决定,像中部或西部省会城市收费标准放疗一次费用大概是1000-2000元之间,放疗30次费用大概是30000-60000元之间,再加上放疗前的定位费,大概就是30000-60000多块钱。 另外,在放疗得同时会给身体带来很强的副作用,因此建议在使用期间可以尝试参百益作为辅助治疗,不仅能缓解副作用对于人体的伤害,还能起到增效减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放疗周期基本在30天左右,通常的治疗需要25到30次,每周进行5到6次的放疗,一次的时间是在10到20分钟,但这只是大概的时间参照。放疗的费用根据医院不同,病症不用,放疗方式不同价格也是有所差异的,大致一次的费用在1万~5万之间。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同,价格区间会有所差异,都知道,放疗次数太多也会给身体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可以搭参百益一同进行服用,能有效提高身体机能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放疗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常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于放疗根据所选择的技术的不同,费用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选择电子线照射每次费用180元,而对于行适形调强放疗,也就是精准放疗的患者,单次费用往往需要900块钱1次,放疗过程中一般还需要定期的查血常规,了解有无骨髓抑制情况,放疗往往属于局部治疗,副反应较少。放疗分成普通放疗、调强放疗以及立体定向放疗三种。普通放疗30次,一般在2万到3万块钱。调强放疗,30次,一般在5万到6万块钱,但有少数像鼻咽癌,也能用到7万到8万块钱。立定向放量,虽然它的次数少,但是每次的费用是8500一次,按照做一次来算,放疗费加计划费用等大概一起是一万块钱左右;如果做三次是在25000到3万;如果做五次是45000到5万块钱左右。以上费用都是没有医保报销前的费用。

立体定向放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立体定向放疗能根治吗、立体定向放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