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北柴胡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1、北柴胡北柴胡,也叫竹叶柴胡、柴胡。它与柴胡其实是没有区别的,而与其差别比较大的其实是南柴胡,虽说都是柴胡科的植物,但是这两种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南柴胡,也叫狭叶柴胡、红柴胡。两者均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瘀之功效。由于两者植物形态非常相似,在生产上很容易混淆。
2、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3、北柴胡的主根粗大、坚硬,外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常有少数侧根,它是茎丛生或单生,上部多分枝,略成“之”形弯曲。茎基部无纤维状叶柄残基物。北柴胡的茎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中部叶倒披针形,有平行脉7~9条,叶宽6~16mm。
4、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北柴胡了解到,北柴胡就是柴胡,这两者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有些人喜欢将柴胡称之为北柴胡,这主要是与南柴胡区分开。
1、北柴胡的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2、作用: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3、禁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4、北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1、北柴胡是一味中药,它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北柴胡的性味辛、苦、微寒,归肝经、胆经和肺经。它的功效与作用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北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入肺和胆经,善于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所以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无论是风热、风寒表证都可以使用。
2、同时柴胡又善于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所以也可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导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北柴胡需要和南柴胡区别用药,汉唐时期用的柴胡主要是北柴胡,到金元以后逐渐引入了银柴胡和南柴胡的概念,现代药典上北柴胡和南柴胡主要是来源的不同。
北柴胡(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DC.)是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5厘米。主根坚硬较粗大,棕褐色,茎表面有细纵槽纹,实心,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叶表面鲜绿色,背面淡绿色,常有白霜;茎顶部叶同形,复伞形花序,花序梗细,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甚小,狭披针形,花瓣鲜黄色,上部向内折,中肋隆起,花柱基深黄色,果广椭圆形,棕色,9月开花,10月结果。
关于北柴胡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