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常用降压药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常用降压药的分类以及各类代表药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抗高血压药物目前已有百余种,但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1)利尿降压药,通过肾脏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并降低外周阻力,达到降压效果。常用的有氢氯噻嗪、氯噻嗪、氯噻酮、呋塞米、依他尼酸、氨苯蝶啶、螺内酯、阿米洛利等。
(2)β受体阻滞剂,使 β受体阻滞,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管介质的敏感性,抑制肾素的分泌,达到降压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噻马洛尔等。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作用,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从而降低体循环阻力,达到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和贝那普利等。
(4)钙拮抗剂,抑制钙离子通过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使平滑肌松弛,周围阻力降低,具有降压、抗心绞痛作用。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维拉帕米、氨氯地平等。
(5)血管扩张剂,具有对抗周围血管阻力,而达到降压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肼屈嗪、米诺地尔等。
(6)其他类的降压药物,还有作用于交感神经的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利舍平、可乐定等。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酚妥拉明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一般不作常规使用,有些目前已很少使用。
现在高血压患者是越来越多,有些人是自己测量出来的高血压;也有些人是到医院做检查,查出来的高血压;还有些人是发病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但不管是怎么发现的高血压,吃药那是必不可少的。在吃药方面,很多人就犯了一个错误,往往都是听邻居或同事说哪个药降压效果好,然后也就跟着买这个药了,不管它适不适合自己,只要能降压就行,那这个药酒有可能是白吃的了。
高血压常用药分为5类
1、利尿降压药: 常用药有吲达帕胺片、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这类药物一般多用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常用药物为培哚普利片、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片等;适应人群为: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病伴尿蛋白者优先。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 常用药有缬沙坦、厄贝沙坦片、替米沙坦等。适应人群为: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病伴尿蛋白者优先。
4、钙通道阻滞剂(CCB): 常用药有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尼莫地平等;此类药物降压作用强,耐受性好,无绝对禁忌症,适应范围广,特别适用于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患者。
5、β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尔洛尔、比索洛尔等;一般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
总结来说就是对老年低肾素、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多用利尿剂或钙通道阻滞剂;伴心力衰竭及肾病(如糖尿病肾病)者宜用ACEI或ARB;对伴心肌梗死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老年高血压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者,多伴有血容量多,易诱发脑出血、心力衰竭等,可选用利尿剂,一般不用β受体阻滞剂。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者,可选用钙通道阻滞药、ACEI及利尿剂。
一、5种降压药物的优缺点
常见的降压药有5种,今天跟大家说说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利尿剂类
利尿剂类的降压药主要是通过减少肾小管对钠盐的重吸收,减少血容量,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市面上,我们最常用的利尿剂类的降压药是噻嗪类利尿剂,其降压效果比较好。
利尿剂类降压药的优点,就是便宜,降压作用也比较平稳,持续作用也比较常,对于轻中度的高血压病人有比较好的降压效果。但是这种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低血钾症,还会影响血糖、血脂、血尿酸的代谢,所以患有糖尿病的病人要谨慎选择这类降压药。
2、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类)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类)降压药最适合1-2 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不全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等患者都适合使用这类药物,这类药物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但要注意妊娠者、双侧肾动脉狭窄、高血钾者要禁用。
3、ARB(血管紧张素亚受体阻滞剂类)
ARB的降压药不仅有降低血压作用,还能预防猝死和减慢心率同时降低心肌氧耗量,比较适合中型高血压患者。
但这类降压药对血脂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容易掩盖患者低血糖的症状,可能还会出现高血糖、心动过缓,大量使用可能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
因此患有失偿性心衰 、哮喘、Ⅱ度至 Ⅲ度心脏病 导 阻 滞 、病窦 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都不能用此类降压药。
4、CCB(钙通道阻滞剂类)
CCB降压药有较强的降压效果,对老年病人更合适,此类降压药有改善心脏、脑部及肾脏血液供给的作用,也有抗血小板凝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头痛、心跳加快、蹀部水肿等。合并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用此类降压药。
5、β 受体阻滞剂
β 受体阻滞剂类的降压药对高危的心血管患者的猝死可起到预防作用,少剂量适用于高血压伴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或心率偏快(心率 80 次/min及以上)的 1-2 级高血压以及冠心病心绞痛、快速性心律失常。
肺部功能异常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耐量异常者要慎用,哮喘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禁用。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大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对糖脂代谢会有影响,并坑内产生心动过缓、支气管筋挛等副作用同时不可随意停药,一面出现撒药综合征。
高血压一旦确诊几乎是要终身服用药物并且需要注意服药的方法和原则。
二、降压药使用有3大原则
说完常见降压药的优缺点,降压药使用的原则也需要了解,注意有以下3点。
第一,病人要尽量联合用药。很多降压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钙拮抗剂会产生脸部潮红或头痛等症状,而利尿素会对血脂与血糖的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尿酸升高的情况,因此联合用药可以更好的减少药物副作用并且发挥更好的降压效果。
第二,尽量做到错峰服药。一天之中人的血压会迎来血压高峰点,一个是早晨七点至八点,另一个是下午三点至三点半,在这两个时间段服降压药的效果会更好。有些老年患者早晨一起床血压就很高,这种情况可以睡前吃,但不管怎样都需要提前和医生询问一下。
第三,不能忽视定期测量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是需要定期测量血压的,因为血压一旦控制不好,出现症状之后会出现心脏病、脑梗死或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不仅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测血压,非高血压患者也需要定期测血压,建议无不良嗜好者每年测一至两次血压,有代谢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饮酒、抽烟、高压工作者及长期失眠者每季度测一至两次。高血压患者正常护理的情况下,每天测一至两次血压。若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不平稳的情况,需要每天测试二至三次。
高血压治疗是需要针对性方案的,不管是饮食还是服药都需要小心。
三、降压药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
很多人病人会问,降压药我到底是饭前吃好呢?还是饭后吃好呢?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要根据你服用是哪种药物来决定。
一般长效的降压药比较适合早晨空腹的时候服用,正常是每天服用一次,若是中短效的降压药每天服用二至三次,这类药物需要根据病人的血压变化来选择服药时间。
降压药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现在的降压药物一般都不会受食物影响,就算空腹也不会对胃肠道产生伤害。
所以不用特别纠结饭前吃还是饭后吃的问题。
四、血压稳定后,可以停用降压药吗?
关于血压稳定后,可不可以停药的问题,是大多数病人都关心的问题。从理论上说,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所以不建议病人自己擅自停药、或者增减药物。
高血压病人擅自停药或者减药,可以会导致血压反弹升高,从而增加中风,还会引起引起心、脑、肾等方面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4]。
五、哪些情况下,可以停用降压药?
我们讲,高血压病人理论上是不能停用降压药的,但是医生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改变治疗方案,那么哪些情况下,病人是可以停用降压药的呢?
若是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稳定且没有出现并发症,也没有导致心血管病变的因素,可以在医生的诊断下停用或减少降压药的服用[5]。
虽然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也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但这绝对不是绝症,很多患有高血压的病人依然可以享受人生,享受美好的一切,放宽心态,积极配合质量,按医生的叮嘱服用药物都可以帮助自己改善疾病
第一类,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洛尔类;第二类,ACEI又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普利类;第三类,ARB制剂又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沙坦类;第四类,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北洛地平等地平类;第五类,利尿剂或者噻嗪类:如氢氯噻嗪等;第六类,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第七类,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第八类,中药。
常用降压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常用降压药的分类以及各类代表药、常用降压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