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班蝥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班蝥的拼音怎么拼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斑蝥别名:斑猫、龙尾、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斑毛、班蝥、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 味辛、药性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功能攻毒蚀疮、逐瘀散结。内用治疗瘰疬、口眼歪斜,喉蛾,狂犬咬伤。外用治疗癓瘕肿块,恶疮,痈疽不溃,顽癣,赘疣。 注意:斑蝥毒性很大,内服须有医生指导,孕妇禁用。 附方: ①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 ②治疔肿:斑猫一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备急方》) ③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猫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方》) ④治牛皮癣: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一个。研细,水调贴颊上,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起泡即取去。(《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即可揭去。起泡处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河北中药手册》) ⑦治疟疾:斑蝥七只,麻黄、雄精各一钱二分,朱砂半钱。共研细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调放在膏药上,贴头颈项第二骨节处。(《浙江中医杂志》(7):39,1959) ⑧治剧烈头痛:斑蝥(去头、足)三至五个。研末布包,贴痛处。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饯,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纲目》) ⑩治耳卒聋:斑猫二枚(去翅、足,炒黄),巴豆一枚(去心、皮,生用)。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圣惠方》) ⑾治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斑猫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猫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于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经验方》) ⑿治一切瘘: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蝎三枚(炙令黄),地胆四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搀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二十丸。(《圣惠方》) ⒀治疯狗咬伤:斑蝥三七枚,去头、翘、足,先以七枚,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青烟为度,去蝥,只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利,再进。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医方大成论》) ⒁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斑猫十个(糯米炒),桃仁四十九个(炒),大黄五钱。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济阴纲目》斑猫通经丸) ⒂治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李杲·破毒散) 斑蝥图片
【炮制方法】
斑蝥的传统炮制方法是去头、足、翅,用干燥虫体,内服米炒后入药。现有的炮制方法有米炒,麸炒、烘制、水制、酒制、油炙、一面裹等。另有新法碱制法。
① 米炒:取斑蝥50g,去头、足、翅后,取米2两,湿润后平贴锅底,中火加热至冒白烟后倒入药物,炒5分钟后,米上温度达110℃,7分钟后米呈褐黄色,取出,去米,放凉。
② 麸炒:取斑蝥50g,去头、足、翅后,将麸2两置锅内,中火炒至冒白烟后倒入药物,炒3分钟后,麸内温度达到110℃,炒7分钟后出锅,去麸,放凉。
③ 烘制:取净选的斑蝥置于下面放砂,上放草纸的瓷盘内,在110℃恒温干燥箱中烘26~30min,取出放冷,1.10~1.15%。
④ 碱制:取净选斑蝥,加6倍量的0.75%NaOH水溶液,50℃~60℃浸渍6小时,74.08%,取出干燥。
又:取净选斑蝥,加6倍量的1.0% NaOH水溶液,70℃~80℃,浸渍12小时,取出干燥,转化率76.04%
⑤ 面裹油炙:
取大小相似的斑蝥,投入事先调即的面糊中,使其外表粘满面糊,取出,晾干。必要时可重复包裹,使虫体全部被面糊包裹为度。待油烧沸,将面裹斑蝥投入,不断翻动,以文火保持微沸,炙至面裹层微黄后,从漏勺捞起,沥去油。
【现代研究】
1.不同炮制方法对斑蝥素含量的影响
80℃烘烤斑蝥1小时,斑蝥素就可受到损失。但在此条件下完整斑蝥与粉末斑蝥的斑蝥素含量相近。同在110℃电热箱中烘烤60min比烘烤30min的斑蝥在米上拌炒的方法。由于米烟对斑蝥体色的熏染干扰,影响正确观察米色,受热不均和受热较短,因而斑蝥仅损失7.4%,而清炒至焦棕黑色(锅温150~170℃)斑蝥素损失达85.6%,损失率最大,因而此法不合适。
2.炮制方法比较及讨论
斑蝥头、足、翅所含斑蝥素的量极微,仅为所有斑蝥素含量的2~2.5%[5]。但对斑蝥素的提取与浸出有一定妨碍,如在提取过程中加大浸出溶媒的量可排除此干扰,可考虑不去头、足、翅。
(1)辅料的温度米炒时是达到110℃以上2分钟,麸炒为4分钟。所以麸炒斑蝥素含量略低,从减低毒性来看是好的,同时又可节约粮食,因此是可行的。炮制后的米、麸均有毒,应深埋处理。
(2)米炒与烘制均可明显降低斑蝥素含量,110℃烘26~30min后斑蝥素含量与米炒品相差甚微。斑蝥素是已知抗癌的有效和有毒成分,在110℃时可升华[1,3],传统加工米炒,主要使斑蝥素挥发减量而降低毒性,烘法可达同一目的。因此,烘法完全可以代替米炒。此外,斑蝥中所含的甲酸为毒性物质,它本身有强烈的刺激性,能腐蚀皮肤,引起炎症,皮肤灼伤等;内服过量,还会引起内脏损害[6]。甲酸沸点100.7℃,在恒温110℃时较易挥发,故米炒、烘制均可明显降低其含量,这也是斑蝥加热炮制减毒的又一新的实验理论依据。
(3)面裹油炙法与传统米炒方法相比较,使虫体在炮制过程中更均匀,有效克服了炮制过程中虫体局部炭化现象。在患者吞服过程中,避免虫体直接接触食道粘膜,克服对食道粘膜的刺激,保证服药安全。而在米炒、油炙、面裹油炙三法中,油炙法损失斑蝥素最多,面裹油炙最少,相对提高治疗效果。
3.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研究
斑蝥中斑蝥素主要集中在虫体腹部[2,4],故除去头足翅后其含量相对升高,毒性及抗癌作用均增强。
斑蝥经炮制后(米炒、烘烤)均明显地降低斑蝥的急性毒性,小鼠LD50值由生品的230.66mg/kg变为346.74mg/kg和338.84mg/kg。炮制后对大鼠的肾脏毒性亦有一定的降低[9]。
急性毒性试验亦表明,碱处理新法炮制的斑蝥[7]较米炒者毒性低,而在亚急性毒性中,两者差别不大。碱处理品组与米炒品组相比,在外观和组织损害方面略轻,产生病变的例数较少。再次证明斑蝥素的内酯环被氢氧化钠水解后,毒性减弱,副作用降低。同时亦说明通过适当条件在虫体内直接将斑蝥素转化为斑蝥酸钠,最大限度地保留抗癌成分,和提取单体进行结构转化效果近似,达到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的炮制目的。斑蝥的生品及炮制品均显示一定的抗癌活性,且含量越高,作用越强。由于生品及米炒品中均含斑蝥素,尤其去头足翅后米炒者含量较高,在体内抗肿瘤实验中,因中毒无法使动物显示出抗癌活性;而同等剂量的碱处理品(去头足翅组)由于毒性降低安全范围扩大,体内外均显示出较强的抗癌活性。说明班蝥经碱液处理后,不仅毒性减弱,而且抗癌活性进一步提高。因而说明了用低浓度的NaOH液体为炮制辅料是可行的[7]。
4.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的研究
斑蝥去头足翅者与未去者比较,在Ca、Mg、Zn、P、Cu含量上比全虫均高,在Fe、Pb含量上均低;在Al、 Mn含量上略有相差;在Cr、Cd、Sr含量上无异常,均偏低。去头足翅者比全虫含Fe、Pb低,二者含Cr、Cd亦低,对肿瘤病人有利。当患者因Fe、Pb、Cd、Cr含量偏高致癌时,亦用去头足翅者。在Mg、Zn、Cn等抗癌成分上去头足翅者比未去者及头、翅的含量依次偏高,有害元素Pb比未去者及翅、足依次偏低,从这一角度来看,说明传统炮制净选去除头足翅有一定科学道理。尤当患者因缺乏Mg、Zn、Cu等元素致癌时,应用去头足之斑蝥治疗有扶正抗癌双重作用。
斑蝥与步行虫不是一种。
步行虫又名:虎斑步(虫甲)。 形似斑蝥。体长14~22mm,宽5~8mm。头部黄色,向前突出。触角棕色,头部中央有1块似三角形的黑斑。复眼黑色,卵形突起。头上散生白色短毛。触角鞭状。前胸背板棕黄色,其前缘、后缘及中央黑色。鞘翅黑色,小盾片棕黑色,两鞘翅的肩胛区各有1块黄斑,鞘翅中部也各有1块较大的黄斑。每个鞘翅各有7条几乎平行纵走的脊。足黄色,胫节及跗节棕色。腿节上有较细的黄色毛,胫节密生棕色大毛,跗节丛生棕红色钉状粗毛。后足胜节末端有两个棕黑色的粗大的刺。前胸及后胸腹板黄色,中胸腹板黑色,腹部腹面黑色,可见7个腹节。 生活于潮湿处、田间及石下等处。夏、秋季夜晚活动,遇敌时放出黄色臭气防卫。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至秋季捕捉,捕捉时带手套,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
斑蝥(Spanish fly或Lytta vesicatoria):别名斑蚝、花斑毛、斑猫、芫青、花壳虫、章瓦、黄豆虫等,俗称西班牙苍蝇。呈长圆形,翠绿色的鞘翅目甲壳昆虫有特殊的臭气。
斑蝥有很强的肾毒性,属剧毒物品,能分泌被称为斑蝥素的液体,用来防御敌害。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有使用这种液体作为春药的记载。
两者的区别是班蝥有大毒,可作药,具体消炎镇痛的作用,而瓜黑蝽无毒,也可用作药材,甚至作为食材使用。
斑蝥是一种虫子,并且是一种能分泌出剧毒液体的虫子,斑蝥分泌有毒液体主要是用来防御天敌保护自己的。当夏季和秋季的时候人们会大量的扑捉斑蝥之后,在经过加工制作成为中药材。作为中药材的斑蝥主要用于治疗身体出现的痈疽不溃以及恶疮死肌等病症,并有一定的明显效果。
状况一
斑蝥若误入眼中,则引起流泪、眼睑浮肿、结膜炎、虹膜炎、甚至角膜溃疡。接触皮肤时局部似烧灼疼痛,发热潮红,继之形成水泡和溃疡。吸收后出现全身症状,发病时间约2小时。
状况二
如口服可有剧烈的消化道症状:口腔咽喉烧灼感、口麻、口腔粘膜水泡及溃疡,食管粘膜剥脱、恶心、呕吐、呕血、腹部绞痛、便血、头晕、头痛、视物不清,毒素由肾脏排出时刺激泌尿道,引起尿频、尿道烧灼感和排尿困难,尿内有红细胞或血尿、尿少、尿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状况三
可有性器官兴奋现象,如阴茎勃起、子宫收缩或出血,孕妇流产。血液循环方面表现为血压增高、心律失常,周围循环衰竭,外周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增多,瞳孔散大,严重时可有高热、寒战、脉速、谵妄、惊厥,常因昏迷、虚脱、心脏和呼吸被抑制而导致死亡,如能恢复,偶可遗留慢性肾炎症状。
状况四
斑蝥属剧毒药,如果滥用、超量应用、与酒蒜同用、生用(或泡制不当)、外用面积过大、蓄积、肝肾功能不全、冲服会引起中毒,中毒剂量为0.6g,致死剂量为1.5g;斑蝥素0.14μg能诱发皮肤起泡,10mg可产生严重中毒或致死,给临床应用带来麻烦。
斑蝥,中药名。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phalerata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cichoriiLinnaeus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瘸,攻毒蚀疮的功效。主要用于瘕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关于班蝥和班蝥的拼音怎么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