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段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段锦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式,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锦之称。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咸丰年间,潘《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十二段锦之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
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是道教打坐之动功段锦,段锦,是内功段锦的锻炼功法。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方法。
十二段锦又称“坐式八段锦”。是中国古代养生方法的杰出代表。受到明、清众多医学家、养生家的大力推崇。她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医疗、运动、养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生命质量、完善生命状态为基本目标,提倡通过自我的运动、锻炼,来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十二段锦的养生思想,系统反应了中国传统养生道法自然、内外兼修的锻炼原则。尤其是对于放松身心有良好作用。
十二段锦由十二段动作组成,动静结合。其中,静功锻炼内容包括入静、冥想等 ,动功锻炼内容包括坐式运用及自我按摩。练习时呼吸、导引、意念相互配合,动作柔和、自然,顺畅,形神兼备。全套动作简单、明了,易学易练。适合不同年龄的人锻炼。长期坚持锻炼可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达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实际内容与一般所说的“八段锦”差别很大,曾被少林寺僧作为主要练功内容之一,此后逐渐被广大练功者采用。
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势。
“十二段锦”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的功效显著,适合于患慢性、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有助于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气肿、溃疡病、胃下垂、腰肌劳损、慢性肾炎、肾虚腰痛等患者的康复。
十二段锦总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清代乾隆年间
据考证,十二段锦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徐文弼编辑的《寿世传真》一书,其功法内容则来自于“钟离八段锦法”。
第一段锦段锦:闭目冥心坐段锦,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 ( 或大方凳或床上 ) 上段锦,轻闭两眼段锦,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 ( 轻细无声 )10 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 ( 脊梁挺直,腰不可软 ) ,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段锦的一种姿态。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 ( 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 。呼吸 9 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 ( 与叩齿同时做 ) 。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 9 次。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 ( 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 ) ,左右指同时弹击 24 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 24 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 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 26 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方法:吸气后闭气,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觉神阙穴发热后,则将气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阙穴即肚脐,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一个区域。 以意引导,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学者若是气不会行,可用手指点在脐下,以加强条件反射,练习既久,气自会下行。 第八段锦:左右辘轳转。 方法:弯曲两臂,先以左手连肩圆转 ( 用摇辘轳状 ) 三十六次,然后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锦: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方法:两脚自然前伸,两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时要用力,好似向上托举重物一般,托后缓缓放下,收于额前,连续上托 9 次。 第十段锦:低头攀足顿。 方法:两手向前伸,握住双足,用力扳,扳时身体向前倾,头向下低,12 次,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收手握固。此式抻筋拔骨,壮腰健肾。 第十一段锦: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方法:舌抵上腭,闭目静坐,待津液满口时,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一度 ( 即第五段锦 ) ,此次两度,所以说:"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锦: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尖第。 方法:意念脐下丹田似有一团热气 ( 初练此功时,脐下热感不明显,一般练功百日后,就会有明显的感觉,这时真的产生了热气团,并非只是意念 ) ,将此热气引导下行,冲过会阴穴,过尾闾,沿后背上升腰间命门穴,再升至脊背、后脑 ( 玉枕穴 ) 、头顶心 ( 百会穴 ) ,然后顺着两太阳穴、经耳根前、面颊、降至喉头、心窝 ( 膻中 ) ,再下行至神阙,归于下丹田。存想此一团热气如发火烧身,行至何处,热至何处,一吸一呼,可存想热气从身前到身后,上升头顶,再沿任脉降下,完成一个循环。这最后一式初练时,每次 5 ― 10 分钟,随着功夫的逐步加深,时间自然会延长,能坐多久就坐多长,实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缓缓睁开双眼,下坐,再散步几分钟就全部练完了。
关于段锦和段锦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