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方歌

登登百科 财经精选 2022-12-23 211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附子泻心汤,以及附子泻心汤方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伤寒论》笔记73| 胃热兼表虚—附子泻心汤

一七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汗出” 代表表虚。身体正常流汗不会恶寒,身体虚弱流汗会恶寒。张仲景在有表虚出现时一律用炮附子,专用于固表阳。

汗血同源,故失血很多时,跟汗出恶寒是同一处方,还是可以用炮附子。炮附子用于救逆上,阳不足用生附子, 炮附子固阳 ,遗精频尿用龙骨牡蛎还是收不住时加炮附子,汗尿亦同源。

会用到附子泻心汤,病人除了胃有问题外,兼有表虚,舌苔必黄,大便有点秘。

附子泻心汤处方:

大黄二两,黄连二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

用量及用法:

大黄2钱,黄连2钱,黄芩1钱,炮附子一枚。炮附子煮汁,三黄用泡的,合在一起;或先煮炮附子,煮完后的水来泡三黄。

会用到三黄,一定胃热很盛,胃有点发炎不舒服,三黄是寒凉的药,用西医的名词讲,即消炎的药。

有的人胃热,里面没有发炎,胃口大,比如糖尿病的中消,食百碗不解饥,那要用大剂的石膏了。

有时候不一定要等到汗出,大家都穿短袖,就他一个人穿长袖,就可以用炮附子了。

附子泻心汤

胃中有热,全身阳虚,解法: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本方在仲景的五泻心汤中,既不同于大黄黄连泻心汤,也不同于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用于寒热夹杂、虚实相兼的痞证,而是一首较难掌握的方剂。然而,若是真正把握了它,在临床上便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极寒大热,配伍精当

从病情的需要出发,将寒性药物与热性药物组合成方,是仲景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这在六经病证的施治中,始终都得以体现。附子泻心汤由大辛大热的附子与大苦大寒的大黄黄连黄芩组成。可以说是仲景寒热并用方中最简练、最单纯的一首方剂,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特点。

一般说来,疾病是机体阴阳失调所致,平调阴阳是治疗疾病的总则。寒热并用,温清兼施,就是从平调阴阳出发,以达到阴阳常阈为目的。本方名为“泻心”,实则是以苦寒之大黄、芩、连清泄心下部位之热,亦即降低胃脘过盛之阳,同时用辛热之附子温壮在表不足之阳,使之达到阴阳平衡。况且以三黄与附子共同组方,三黄得附子,其苦寒沉凝不致留滞阴邪,附子得三黄,其慓悍暴烈不致劫伤津液。如此极寒大热集于一方,全收复阳驱邪之效。

更为独特的是本方的煎服法。大黄、黄连、黄芩三味,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是指三黄不用煎取,且用开水浸泡的时间也不长,为的是只取其轻清之气,以清泄胃热而消痞;附子另煮取汁,取其醇厚之味,以温阳固表而消除恶寒并止汗,真可谓寒热异气,并行不悖,分建奇功,诚为先圣之妙用。

有人认为本方与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同属清上温下之剂,用以治疗上热下寒证,此说不无道理。但本方以附子与寒凉药相配伍,其他四方均以干姜为主与寒药配伍,附子主表而不守,为整体阳虚而设;干姜守中而不走,针对中焦局部阳虚有寒。显然整体包括了局部,因而附子泻心汤主治的下寒证,可有中焦虚寒的表现,但又远远不限于此,这一点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某女,37岁。2015年2月25日来诊。患者胃脘部隐痛10余年。去年以来疼痛加剧,先后服药已数十剂,仍未见效。现觉心下胀闷而痛,时有烧灼感与嗳气,饮食、二便尚可;舌质暗红苔黄,脉细缓。诊脉时触及两手及腕发凉,据称平素常四末不温,且时有畏寒,1周前经胃镜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翻阅既往病历,所服中药多为四逆散合金铃子散、陈夏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及其他行气止痛方药。其中以寒热并用的半夏泻心汤比较适合此证,然亦未见效。原因恐与姜味甚辣,刺激性大有关。但更很重要的是畏寒与四末冷乃全身阳虚,并非中焦虚寒,故用干姜无益此证。

选用附子泻心汤合失笑散加味,每日1剂,服后逐渐好转,至20剂服完,症状消失。后以香砂养胃丸调理善后,并嘱注意饮食,保证充足睡眠,至今胃病未见复发。

此例中病机责在胃中有热,全身阳虚,附子泻心汤主之,只要用之得当,加减相宜,便能收到良效。临床上,有时并未严格按原方煎服之法,或取附子先煎,或三黄煎的时间短一些,效果也同样好。大部分病人服药后,大便次数可能增多,这是火热下泄,邪有出路,只要事先向病人说明,便不会引起惊慌,即使有轻度腹痛,病者也能忍耐。

本文认为,本方是温清并施的范例。药物配伍严密,可广泛运用于胃肠道疾患,也可用于胃肠道以外的一些病症,只要抓住胃中蕴热、阳气虚衰这一病机,并能灵活加减运用,便可取得满意疗效。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伤寒论讲义》:泻热消痞,扶阳固表之功效。主治阳虚热结,心下痞闷,恶寒汗出,脉沉者(①《伤寒论》: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②《简明医彀》:心下痞,恶寒汗出,有阳证仍在,又见脉沉,足冷身重;③《张氏医通》:...

附子药对(2)-黄连配附子之方剂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麻黄——附子;附子——肉桂;附子——细辛;附子——甘草;附子——白术;附子——熟地;附子——当归;附子——桂枝;附子——花椒;附子——茯苓; 黄连——附子 ;大黄——附子;茵陈——附子;黄芪——附子;干姜——附子。

黄连配附子的意义

一起配伍功效:

黄连为苦寒泻火解毒之要药。尤长于泻心胃实热,止湿热痢疾。附子辛温燥烈,回阳救逆之力最强,为峻补元阳,温经散寒之要药。二药合用,辛苦相投,一寒一热,有寒热并用,阴阳相济之义。即王旭高所谓:“黄连配附子能交水火于倾刻。”

主治:1.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脘腹痞闷作痛,泄泻不畅,呕恶心烦而兼见阳虚不固,汗多恶寒,肢冷脉弱等症。2.泄泻、痢疾属寒热错杂者。

黄连配附子的方剂

1.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服法:大黄12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 附子10克 (炮,别煮取汁)。上四味,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切三味。

功能主治: 温经回阳,泄热消痞。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

2.黄连制附丸《活人心统》

组成服法:姜川连一两,煨附子七分。上为末,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以淡姜汤送下。

功能主治:气虚膈塞吞酸。

里虚的人喝附子泻心汤有什么结果'?

里虚的人喝附子泻心汤。会清热泻火。拉肚子。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不要喝。

8.22泻心汤(9-168-180)

一、三黄泻心汤

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苓一两。

1、主证:心下痞,按之濡。右手关上浮大。

2、煮法:放到开水里捞3-10分钟。吐血流鼻血不止的时候,煮久一点。

3、消火,降火,破阴实,也可以拿来化瘀。

4、现在很多吐血,牙龈出血,阳虚造成的现象比较多。

5、上焦过热,主证补一个心烦。大便会有一点偏干、偏硬、小便黄。

6、对应三黄泻心汤证的时候

1)脑溢血,我压会降下来,降血压祛瘀

2)心烦失眠,热气郁结在上焦

二、半夏泻心汤

呕而肠鸣,心下痞,

1、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需复煎

2、半夏泻心汤结构:和解剂+热药寒药

3、心下痞:压痛不像结胸那么明显。胃胀、闷,越按越不舒服,就是痞。

4、呕而肠鸣,容易呕吐,肚子呼噜呼噜响

5、三泻心汤区别

1)半夏泻心汤:心下痞,而容易吐

2)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而一直嗝气出来,吃饱了之后会有一个气嗝出来

3)甘草泻心汤:心下痞而烦躁失眠

6、当一个人的身体能量不够的时候,喝泻心汤,脾胃会倒掉,吃的再多一点就开始拉肚子或长白头发。

三、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怕冷出汗,汗流不止,附子煮一碗,然后和三黄加在一起喝下去

2、上热和下寒不得交。

泻心汤系

三泻心汤,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跟甘草泻心汤。是同一个主要方剂结构作一个加减,差别不大。主症都是抓心下痞。服法都是要先用比较多附子泻心汤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然后把渣渣捞掉,再光煮那个汤,收到三碗。也是柴胡汤的煮法。和解剂的煮法。胃闷而不痛,压痛不像陷、结胸病那么明显。压痛没有那么明显的胃胀的感觉、闷的感觉,那就是痞证。即使有柴胡证汤,也应适用半夏泻心汤。三黄泻心汤主症是心下痞。心下痞的症状跟结胸是很容易鉴别的,心下痞,按之濡,痞证没有很明显的压痛,只是按附子泻心汤了不舒服。

心气不足,吐血或者是流鼻血的人是泻心汤主之。桂林本是二黄泻心汤,《金匮要略》写的是三黄泻心汤。煮服法就不再是滚开水泡一泡附子泻心汤了。是用三碗水煮成一碗水,比煮桂枝汤要短时间,但是还是要煮一段时间。药性有泻下的作用了。大上火特上火的人,才喷血,才要用降火的药。肾阳不够,要用附子。心阴不够,会阴虚发热,破血妄行,吐血或者流鼻血,除了热气本身之外还有瘀。有类似血栓之类的东西塞住了,走不通,血找别的管道喷出来。煮过一下的二黄或者三黄泻心汤,是有一定威力的破瘀药。

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附子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又恶寒又汗出,主症是比较完整的。用附子的时机就是,阳虚而自汗,又会怕冷又会出很多汗,冒冷汗。那么上面的热,用三黄去退。下面的阳气不足,用附子去补。附子另外去煮一碗附子的汤,三黄快速泡一个三黄茶,在喝的时候加到一起喝下去。有火证之痞。上半身觉得很热,要扇扇子,出大汗,干。可是脚是要裹棉被,觉得脚很怕冷的。就是上热和下寒不得交通,三黄跟附子有用。栀子豆鼓的上热下寒是扛在膻中穴位置。泻心汤的痞是扛在中脘穴位置。

关于附子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方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