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心脏复苏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心脏复苏救治时,按压心脏的频率应该在每秒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心肺复苏就是对于一些心跳呼吸骤停心脏复苏的患者心脏复苏,采取人工的胸外按压配合人工呼吸的方法心脏复苏,帮助患者进行循环和呼吸的一种抢救的常用方法。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扩展资料心脏复苏:
心肺复苏术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一、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二、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三、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四、为避免病人发生不可逆脑损伤,一旦病人出现心跳呼吸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
五、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时,急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的心脏复苏,然后拨打120启动EMS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脏复苏术
心肺复苏的7个有效步骤
心肺复苏的7个有效步骤,心脏骤停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学会心肺复苏很重要,这样还可以在关键时候救人一命,因为心脏在骤停后的4分钟是最佳的抢救时间,下面分享心肺复苏的7个有效步骤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心肺复苏的7个有效步骤1
1、大动脉搏动恢复(主要是颈动脉、股动脉)。
2、收缩压达到60mmHg。
3、末梢循环改善(口唇、颜面、皮肤、指端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
4、散大的瞳孔缩小并恢复对光反射。
5、自主呼吸恢复。
6、病人由昏迷而出现躁动。
7、生理反射出现。
心脏复苏的步骤
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主要包括胸外挤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心脏骤停
对于突发倒地,不省人事者,目击者首先应拍击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病人,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或存在不正常的`呼吸,如果病人没有反应并且无胸廓起伏等呼吸征象,即可判断患者为心脏骤停。
1、胸外按压法
施救者以靠近病人下肢的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缘自下而上移动至肋缘交会处,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排,另一手掌根部置于此两指旁,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贴腕跷指,手指跷起不要压到胸肋,速度为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减少按压中断。
2、人工呼吸法
以压额抬颏法(一只手按住病人的额头,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托起他的下巴,使头向后仰)开放气道,用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嘴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嘴,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吹气时间为1秒钟。
当看到病人的胸廓起伏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手指,施救者再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连续进行2次人工呼吸。避免过度通气。
3、连续对病人实施按压
通气比例为30:2的心肺复苏,尽量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恢复呼吸、脉搏。
心肺复苏的7个有效步骤2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
(3)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4)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
(5)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
(6)吹气频率:12~20次/min,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双人操作按5:1进行。吃名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
(7)吃名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目前比较公认以800~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按照当前使用中心脏复苏的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心脏复苏的流程为CAB,当发现有人无意识倒地后应立即轻拍其双肩检查并在其双耳边大声呼喊检查意识情况,若无意识检查是否有呼吸(一听二看三感觉),10秒内无呼吸检出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周围无人先呼救,周围有人请求呼救)。
第一步C为胸外按压,以掌根接触胸骨下段按压,手臂垂直胸壁用力,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过6厘米,频率100次/分~120次/分,共按压三十次。
第二步A为开放气道,以压额抬颌法开放气道,必要时清理气道异物,为人工呼吸准备。
第三步B为口对口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在保持开放气道动作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口包住患者的口吹气一秒,吹气前普通吸气即可。吹气后放开捏鼻的手,让气体自然呼出。一共吹气两次。
以如上30:2的按压通气比例反复进行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出现自主循环体征。
对于已知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情况,则应该在不终止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请人取来,并在除颤器取得后尽早尝试除颤。
1)人工循环
(1)心前区叩击在心脏停跳后1分钟内施行心脏复苏,从距离患者胸壁20~30cm高度心脏复苏,用拳捶击心前区或胸骨中部2~3次心脏复苏,无效即放弃,不可浪费时间,一次拳击可产生相当于5~10焦耳能量,在某些病人可望恢复心跳。
(2)胸外心脏按压将病人置于水平位,头部不高于心脏水平,下肢可抬高。若胸外心脏按压在床上进行,应在病人背部垫以硬板,一手与病人长轴方向平行地置于其胸骨前后,掌根相当于胸骨的下1/3与2/3处,另一手掌根重叠其上,双肘关节伸直,靠操作者体重的力量,有节奏地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骨下端下陷4~5cm,按压后迅速放松,使胸廓弹回原来形状。按压的频率为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应对等,不断地进行,不应有片刻中断。按压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按压部位正确,不宜过高或过低,不可左右偏斜,切勿按压胸骨下剑突处;②直接按压间歇放松期,施术者的双手仍不离开病人胸壁,以免错位;③按压需均匀有节奏的进行切忌突然急速的猛击。胸外按压有效的判断标准:①可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②收缩期血压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③唇、皮肤颜色转红;④已散大的瞳孔再度缩小,睫毛反射恢复;⑤恢复自主呼吸;⑥肌张力增高。
2)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气道通畅的条件下,术者一手捏住病人的两颊部,使口张开。另一手捏紧双鼻孔,并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绕病人的嘴唇吹气,每次气量约800~1200ml,然后将口移开。由病人完成被动呼气,如此重复,每分钟16~20次,吹气是否有效的标志为,可见胸廓起伏动作;吹气时感到肺膨胀的阻力;被动呼气时有气体排出。在单人进行复苏操作时,心脏按压和通气之比为5∶1进行。
(2)口对鼻人工呼吸若病人牙关紧闭或脱齿、口唇封闭不严,以及婴幼儿口鼻间距离太近,可口对鼻呼吸。方法是一手压额部使病人头后仰,一手抬颌使病人口唇紧闭,深吸一口气,气量同前,用双唇包绕病人的鼻孔吹气。
3.高级复苏即进一步生命抢救
1)进一步维持有效的换气和循环:应及早采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可接人工球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行机械呼吸。气管插管时间为72小时为宜,最长不超过5天,以防拔管时气管软化塌陷,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时,要注意呼吸机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呼吸道湿化,每1~2小时给生理盐水5~10ml,每4小时将气囊放气一次,每次15分钟,以免长期压迫气管粘膜引起溃疡或坏死。
2)心脏复苏药物的应用
(1)肾上腺素是α和β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兴奋剂,可加速心率、使心肌收缩,并增强周围血管阻力。心脏骤停时应用,有助于增加心肌和脑组织的血流量,使心室细颤变为粗颤,有利于电除颤。目前主张早用、剂量加大。常用剂量及方法:0.5~1mg静脉推注,必要时每隔5分钟重复给药。如未建立静脉通道,可予1mg,气管插管内给药,也可以0.5~1mg肾上腺素皮下、肌肉、心内注射。
(2)利多卡因为Ⅰ型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若出现频发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应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若无效可间隔5~10分钟重复,总负荷量应在300mg以下,其后用1~4mg/分,静脉滴注维持。
(3)阿托品为M型胆碱能神经受体阻断剂,主要作用是提高窦性心律,并促进房室传导。一般给予1~2mg,以5%~25%葡萄糖10~20ml,稀释后静脉推注,必要时每隔5分钟重复给药0.5mg,也可以0.5~1mg心内注射。静注阿托品偶见诱发室颤和室速。
(4)托西溴苄铵为肾上腺素能阻滞剂,能直接加强收缩力,改善房室传导,临床主要用于利多卡因或电复律无效的难治性室速和室颤常给予以3~5mg/kg加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总负荷量不超过30mg/kg维持量为1~2mg/分静滴。(5)碳酸氢钠能直接增加机体的碱储备,使体内氢离子浓度降低,但过多应用,由HCO-所引起的PCO2增高,同时使氧合血红蛋白曲线左移,抑制氧的释出,CO2蓄积进入心肌细胞和脑细胞,影响其功能的恢复。因此仅在高钾血症引起的心脏骤停及血气分析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应用。常用方法以静脉滴注为好。用量5%碳酸氢钠每次20~50ml,最多一次不超过100ml。
(6)钙制剂心肺复苏时不作常规应用,仅在高血钾诱发反复室颤者成低血钙、钙拮抗剂中毒时应用。疑有洋地黄中毒时禁用。每次5%氯化钙3~5ml或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葡萄糖溶液内稀释后作静脉缓慢注射。
3)电除颤与起搏:尽早给予心电监护,心脏复苏了解心脏骤停的性质,指导治疗。
(1)电除颤一旦心电图证实为室颤,应立即直流电非同步除颤复律,首次电能为250~300焦耳,可增加能量至360焦耳。若无效可短期内(3分钟内)同样能量再次电击。若室颤波小,可先静注肾上腺素0.5~1mg后再电击。由于心跳骤停80%为心室纤颤,可不等心电图结果而首先进行盲目电击除颤。
(2)电起搏经皮下、静脉插入电极至心脏起搏。
4.心跳、呼吸恢复后处理心跳、呼吸复苏后,循环功能不稳定,机体仍处于缺氧状态,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低下,因此需要进一步处理。首先针对引起心脏骤停的毒物、药物及引起的代谢紊乱,应用解毒剂、拮抗剂及恢复内环境平衡的药物,维护心、肺、肾脏器功能,防治脑水肿和脑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继发感染等。
1)维持有效循环
(1)改善心脏功能药物的应用心搏恢复后,其功能可能受到损害,心肌收缩力抑制,可考虑应用下列药物:①多巴酚丁胺:用于心肌收缩无力所致心功能受损,与硝普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一般用25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从小剂量开始,通常为每分钟2.5~20μg/kg静脉滴注;②硝普钠:同时扩张周围动、静脉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增加心排血量,作用开始很快,停药作用立即停止。一般加50mg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配制成200μg/ml的溶液使用。以每分钟0.5~1.0μg/kg滴速静脉滴注。使用输液泵从小剂量开始,调整到所需剂量。③毛花苷C: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左心室容量。以毛花苷C0.4mg,溶于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心脏复苏;④硝酸甘油:松驰静脉血管平滑肌,扩张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排血量,降低心肌氧耗;剂量,先以10μg/mim速度静脉滴注,每3~5分钟增加5μg/mim,直至所需速度,最大剂量200μg/mim。
(2)纠正低血压考虑应用下列药物:①多巴胺常与间羟胺联合应用于心肺复苏后心搏已恢复,而不能保持正常血压时。常以20mg多巴胺以5%葡萄糖液250~500ml稀释,按每分钟2~20μg/kg静滴,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情况,逐渐调整滴速和浓度;②间羟胺2~5mg静脉注射,10~15分钟可重复,或取20~100mg间羟胺加5%~10%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滴。
(3)纠正心律失常心搏恢复后,常出现心律失常,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如下药品,阿托品、利多卡因、毛花苷C、托西溴苄胺,关于用法及剂量在前面已述。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者,可用人工心脏起搏器。
2)维持呼吸功能(见后面急性呼吸衰竭章节)
3)纠正酸中毒:心搏停止后,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组织缺氧,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积滞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由于呼吸减弱或停止,体内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呼吸性酸中毒。当酸中毒时,心脏收缩无力,血管对药物的反应不敏感。纠正酸中毒,必须针对呼吸性及代谢性两方面。
(1)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保证有效血液循环,迅速建立通气及换气功能,加压给氧,使潴留体内的CO2尽快排出。
(2)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在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的同时,在相应时机应用碱性药物治疗。①碳酸氢钠(前面已赘述)。
②氨丁三醇(THAM):又称三缓冲剂,可纠正细胞内、外液的酸中毒,减少钠、水潴留。一般用3.64%(0.3mol)的溶液,每次静脉滴注150ml。
4)维持肾功能
5)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搏恢复后必须进行保护脑细胞及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
(1)脱水剂的应用适用于脑水肿,脱水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镇痉、控制抽搐可选用氯丙嗪:25~50mg肌注;安定:5~10mg,肌注或静脉注射。
(3)改善脑循环及脑细胞代谢此类药物较多可选用胞二磷胆碱0.5~0.75g加入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或0.1~0.25g肌注,每日2次。
6)促进细胞代谢药物的应用:如ATP、细胞色素C、辅酶A等。
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助于细胞膜稳定并使钠钾泵恢复功能。
(1)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
(2)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
8)支持疗法:供给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进食者喂食、鼻饲等。必要时输入人血白蛋白、血浆或全血等。
9)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是保证复苏成功的重要条件,应该具体情况予以相应治疗。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心脏复苏和心脏复苏救治时,按压心脏的频率应该在每秒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