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山枝,以及山枝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山枝不是桂枝。
山枝为海桐花科海桐花属植物光叶海桐。药用部分为它的根或根皮。植物光叶海桐,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贵州、湖南。具有补肺肾,祛风湿,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虚劳喘咳,遗精早泄,失眠,头晕,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疼痛,小儿瘫痪。
山枝树
桂枝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桂枝树
1、治虚劳喘咳,遗精早泄,失眠,头晕,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疼痛,小儿瘫痪。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骨折,小儿麻痹后遗症,产后风瘫,心胃气痛,牙痛。
3、《广西植物名录》:祛风活络,消肿解毒,活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产后风瘫,胃痛,毒蛇咬伤,疮疖肿毒。
4、《常用中草药配方》:治肾虚遗精,多年哮喘,虚劳咳嗽,神经衰弱。
1.中药山枝其实就是栀子山枝的别名山枝,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别名山枝,比如山枝:山栀、山栀、卮子、大山栀、黑栀子、黄栀子、黄枝子、鲜支、支子、山枝、枝子、黄枝、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等山枝,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说法,叫法还是很多的。
山枝别名是栀子。山枝生手山野山枝,常缘灌木。通常高二、三尺。叶对生或轮生,具短叶柄,叶片革质光滑,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二、三寸,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全绿。春夏枝梢开白色单生花,花冠整齐,呈高脚碟状,有芳香,凋落后变黄色,萼缘色筒状,有锥形裂片六枚。果实黄褐色,具翅状纵棱五至八条,汁液黄色,具宿萼。
山枝生长习性
山枝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低于15℃或高于30℃均可助长落花、落果。气温降到12℃以下时地上部分进入休眠,在一5℃可以安全越冬。喜湿润山枝的气候,忌积水,较耐旱。
山枝(光叶海桐)有消肿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1、山枝根(光叶海桐的根或根皮)功效:
具有补肺肾,祛风湿,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虚劳喘咳,遗精早泄,失眠,头晕,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疼痛,小儿瘫痪。
2、山枝仁(光叶海桐的种子)功效:
功能主治为:清热,生津止渴。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泻痢后重,倦怠乏力。
扩展资料
1、山枝的别名
山栀、山栀、卮子、大山栀、黑栀子、黄栀子、黄枝子、鲜支、支子、山枝、枝子、黄枝、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等。
2、山枝仁药材性状
干燥种子呈颗粒状,为不规则的微下凹的多面体,棱面大小各不相同,径约3~7毫米。外表呈棕色或红紫色,少敷呈棕褐色,光滑。质坚硬,不易粉碎,内心白色,嗅之有油香气。以颗粒饱满、色红、香味浓、无果柄果壳等掺杂者为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叶海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枝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枝仁
关于山枝和山枝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