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才 赵才双

登登百科 财经精选 2022-12-23 4070 0

今天给各位分享赵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赵才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薛仁贵玄孙薛从,和父亲同朝为官,在地方时兴水利,储备粮食防灾

薛仁贵开创了大唐薛氏一族的辉煌,延续百年辉煌,到了玄孙一代,还没有没落,带您了解一下!

薛仁贵玄孙一代主要是薛平的儿子,薛平十二岁时为磁州刺史。后入朝任职,宿卫 南衙 三十年,历任左龙武大将军、义成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 平卢节度使 ,在地方颇著政绩。826年,拜 河中节度使 ,累封韩国公。830年,被召为 太子太保 。次年,以 司徒 致仕。832年,薛平去世,年八十。

薛平有八个儿子,长子薛广,次子薛文范,幼子薛勤,这三人都没有 历史 事迹,也没有做官的记载。三子薛文度 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四子薛湘官至许州司士参军。五子薛宜僚,官至家令丞。七子薛廉,官至虢州司法参军。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六子薛从。

薛从,字顺之。大唐 绛州 万泉今山西 河津 人。 范阳节度使薛楚玉 之曾孙、 昭义节度使薛嵩 之孙,河中节度使薛平之子。

薛从门荫 入仕,凭借祖上的功勋为官入仕,起家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白居易《 薛从可右清道率府仓曹制 》:“惟汝父平,守吾藩镇,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畴庸既以启封,延赏亦宜及嗣。勉承义训,无忝宠章。可朝散郎行右清道率府仓曹参军。当时白居易是皇帝的拾遗官。认为薛从可以任职仓曹参军。

后来任职汾州刺史,任职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利民的事,兴修水利,引渠灌溉农田和公田,汾州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水利在当时那可是惠民工程,就是放到现在也是啊!这可是在古代啊!难能可贵!

薛从还很有远见,办事考虑在前,在任职濮州刺史期间,办的事被赵才提拔为将作监,当时赵才为赈恤使,因为此前薛从防患于未然,提前储备了粟米二万斛,防备天灾,当时山东发大水,因为有粮食,没有造成大灾难,所以赵才为其表功,特意提拔。

到了京城,他和父亲同朝为官,传为佳话,官至领军卫上将军,最终成为一代名臣,死后赠工部尚书。

薛仁贵后世子孙系列到此结束,这一代没有上过战场,做了文职,但是薛从也没有丢薛氏的脸面,而且治理地方很有功绩。

薛氏薛仁贵一系,到此为止,以后的子孙肯定也有做官的,不过没有见诸于史册,因为已经到了唐末,蕃镇作乱的时代了!

我再补一些薛仁贵子孙事迹,薛嵩弟弟薛昽,大历七年继承兄长薛嵩节度使位,但在大历十年,被部将裴志清所逐,将兵马归田承嗣,逃到洺州。后入朝请罪,唐朝廷免其罪,将其地一分为三,以薛嵩族子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为薛慎惑之孙,薛光之子为卫州刺史;薛坚,薛讷之孙,薛直之子为洺州刺史。田承嗣引诱薛雄造反,薛雄不从,被田承嗣派去的刺客杀害了。

仅供参考

翻译赵才传

隋书赵才传【原文】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祖隗,魏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父寿,周顺政太守。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籓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从征吐谷浑,以为行军总管,率卫尉卿刘权、兵部侍郎明雅等出合河道,与贼相遇,击破之,以功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俄迁右候卫大将军。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充等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宇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骁果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不对。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而卒,时年七十三。

赵才字孝才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啊。祖父赵隗,北魏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父亲寿命,周顺政太守。年轻时骁勇才能,熟习弓马,性格很粗鲁,没有威仪。周代是舆正上士。高祖受禅登基,多次因军功升为上仪同三司。事奉晋王,等到王为太子,授右虞候率。隋炀帝即位,改任左备身骠骑,后来升任右骁卫将军。皇帝因为才能王府的旧臣,逐渐被亲近。才能也勤恳不懈怠,哪里有声音。一年多,改任右候卫将军。跟从炀帝征讨吐谷浑,任命为行军总管,率领卫尉卿刘权、兵部侍郎明雅等人出合河道,与敌人相遇,打败他们,因功进位金紫光禄大夫。隋征讨辽东,再出碣石道,返回授左候卫将军。不久改任右候卫大将军。当时皇帝每当有巡视,人才一直是哨兵,肃清遏制奸邪不是,无所畏惧。在途中遇到公卿的妻儿违犯禁令的人,仅就出口大骂。很多的援助和,当时的人们虽然担心不礼貌,这样才能坚持,没有办法。十年,皇上到汾阳宫,因为有留守东都。十二年,皇帝在洛阳,将要巡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瓦解,恐怕是国家的祸害,自认为受恩深重,不能坐视灭亡,于是入宫进谏说:“现在老百姓疲劳,国库空竭,盗贼四起,禁止令不能行。希望陛下回京城,安定百姓,我虽然愚笨闭塞,我以死请求。“帝勃然大怒,因为有属吏。十天,皇帝心里很解,于是命令发出的。皇帝于是到江都,对待过亲近。当时江都粮食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充等人都劝皇帝幸丹阳。皇帝朝廷商议这件事,才极力陈述进入京城的策略,虞世基强调渡江的好处。皇帝沉默无言,才能和世基忿怨而出。宇文化及弑君篡位的时候,只有当时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骁果席德正在假造诏书追他。刚听说下诏而出,德正命令他的部下拿的,因为到化及。化及对梁有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不要为怀。”才沉默不回答。宇文化及痛恨才没有说,齐景公想杀了他,他却一点也不怕。因而受到孔子的称赞,三天就放弃。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曾经对化及饮酒,我劝他同谋逆的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宇文化及同意的。才拿着杯子说:“十八人只能一度作,不能在其它地方更为。众人沉默不回答”。走到聊城,生病。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才又见敌人。心里更加不公平,几天后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这两句赵才列传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1)赵才整肃遏制奸猾之臣,毫不避让,途中遇到有违犯禁令的公卿家室,他都直言不讳的训斥。

(2)赵才看到天下大乱,社稷有倾覆之患,自认为受皇恩深重,不能坐视隋朝败亡。

墨香侠士谨献

开国中将赵镕的子女后代现状

1. 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赵胜家族,战国时强宗大族。赵胜(赵才?-前251),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赵武灵王赵雍之子,赵惠文王赵何之弟。有子孙赵代等。其后竟与赵俱亡。2. 马服(今河北邯郸市西北)赵奢家族,战国时军功世家。赵奢,以功封马服君。其子赵括(?-前260),善纸上谈兵。其后为马服氏,进而演为马姓。3. 苍梧(今广西梧州)赵光家族,秦汉时官宦世家。赵光,南越苍梧王,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封随桃侯。其子赵昌乐。赵光玄孙赵放。三者皆为随桃侯。4. 涿郡蠡吾(今河北肃宁)赵广汉家族,汉代名宦世家。赵广汉(?-前67),守京兆尹,其孙赵贡,其后代有名人,宋朝宗室自称为赵广汉之后。5. 新息(今河南息县)赵临家族,西汉豪门右族。赵临(?-前11),长女赵飞燕,次女昭仪,二子赵欣、赵钦,后徒家辽西。6. 平陵(今湖北均县)赵长年家族,西汉官宦世家。赵长年(?-前51),史记中的“赵成”。二子,赵欣、赵何齐。孙赵牧。7. 南阳宛(今河南南阳)赵憙家族,东汉官宦世家。赵憙(前4-80),长子赵代(或叫赵世),孙赵直,曾孙赵淑。8. 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赵岐家族,东汉名宦世家。赵岐,兄赵袭,族人赵息。9. 四川成都赵典家族,东汉文化世家。赵典,父赵戒,兄子赵谦、赵温。10. 安徽宿县东赵孝家族,东汉名宦世家。赵孝,父赵普,弟赵礼。11. 真定(今河北正定)赵云家族,三国武将世家。赵云,居四川成都府红花巷内。子赵统、赵广。12. 淮南(今安徽当涂)赵诱家族,两晋军功世家。赵诱,子赵龚、赵胤。13. 下邳(今江苏睢宁)赵伦之家族,南北朝隋唐官宦世家。汉丞相赵周后代。赵彪-赵裔-赵伦之。赵伦之姐姐赵安宗嫁刘翘,生刘裕(宋武帝)。赵伦之-赵伯符-赵倩。赵伦之七世孙赵绰-赵进、赵瑰。14. 山东平原赵彦深家族,南北朝隋唐官宦世家。原籍南阳赵氏,东汉太傅赵憙后代,赵彦深高祖父赵难北魏时任清河(后改名平原)太守,以后定居在此。赵彦深,本名赵隐,字彦深,北齐宰相。父亲赵奉伯。七子,赵元将、赵仲将、赵叔将、赵公方。赵元将-赵义纲。赵叔将-赵尹平。赵公方-赵仁溥、赵义高。15. 甘肃酒泉赵才家族,南北朝隋唐军功世家。赵愧-赵寿-赵才-赵道兴-赵文皎-赵玄俊-赵怀进。16. 河东(山西永济)赵君煦家族,隋唐官宦世家。天水赵氏分支。赵显和-赵世立-赵君煦-赵徽-赵睿冲-赵良器、赵良弼。赵良器,六子,赵密、赵扈、赵薰、赵复、赵纵、赵衮。赵良弼,三子,赵永、赵陕、赵潍。赵复,二子,赵元阳、赵真长,孙赵鲁,等五人。赵君煦,兄孙赵珍-赵匡、赵赞。17. 冀州(今河北冀县)赵捐家族,唐代文化世家。赵捐-赵博光、赵博宣、赵博文。18. 汲郡(今河南汲县)赵元亮家族,唐代官宦世家。原籍河南河间县。赵元亮-赵广微、赵需。19. 剑川(今云南大理北)赵善政家族,五代白族贵族世家。赵善政后事不明。20. 蔡州(今河南新蔡)赵德堙家族,唐五代军功世家。赵德堙-赵匡凝、赵匡明。子孙后居成都。21. 陕西华阴赵莹家族,五代官宦世家。赵溥-赵孺-赵居晦-赵莹-赵易则、赵易从。22. 秦州(今甘肃天水)赵延义家族,五代方术世家。赵省躬-赵师古-赵温珪-赵延义23. 涿州(今河北涿县)赵在礼家族赵景裕-赵士廉-赵元德-赵在礼,孙赵延勋。24. 幽州(今北京)赵德钧家族,五代宋军功世家。赵德钧,本名赵行实,义子赵延寿(本姓刘,父刘邧)-赵赞(原名赵美)。25. 真定(今河北正定)赵晁家族,五代宋军功世家。赵晁-赵延溥-赵承彬-赵咸一、赵咸熙。26. 范阳(今河北涿县)赵上交家族,五代宋官宦世家。赵光邺-赵简章-赵上交(894-961)-赵晙、赵“日严”(日+严)。27. 怀戎(今河北怀来)赵逢家族,五代宋军功世家。赵崇-赵逢-赵极。28. 河南洛阳赵安仁家族,五代宋文化世家。赵武-孙子是赵孚-赵安仁,字乐道,三子,赵温瑜、赵良规-赵尚宽。赵良规-赵君锡。29. 顿丘(今河南浚县)赵延进家族,五代宋军功世家。赵珲-赵延进-赵昂。30. 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赵邻几家族,宋代耕读世家。赵邻几-赵东之。31. 河南洛阳赵普家族,宋代豪门右族。原籍幽州蓟(今河北蓟县),因后唐幽州大帅赵德钧连年用兵,不堪其苦,赵迥举族迁到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后又迁到洛阳(922-992)。赵冀-赵全宝-赵迥-赵普-赵承宗、赵承煦。赵普弟二人,赵固、赵安易(930-1005)。赵安易-赵承庆-赵从政。32. 山东乐陵赵镕家族,宋代官宦世家。赵镕(944-1000)-赵忠辅、赵忠愿、赵忠厚。33. 湖南衡山赵方家族,宋代军功世家。赵士羊-孙赵棠-赵方-赵董、赵疑、赵范、赵葵。赵方孙赵淮为赵葵从子。34. 汾州(今山西)孝义赵昌言家族,宋代名宦世家。赵睿-赵昌言35. 德州平原(今山东邹平县北)赵自化家族,宋代名医世家。赵自化,高祖赵常,父赵知岩,兄赵自正。36. 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赵鼎家族,宋代官宦世家。赵鼎-赵汾。37. 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赵汝愚家族,宋代皇族的一支。赵汝愚,赵元佐七世孙。太宗派。父赵善应,子九人,长子赵崇宪、次赵崇度。赵崇宪-赵必愿。曾孙赵良淳。38. 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赵抃家族,宋明官宦世家。赵抃,字阅道(1007-1084)-赵屼-赵云。其后有一支迁居到浙江兰溪。赵年-赵晨-赵贤-赵志皋,字汝迈-赵凤梧。39. 凤翔周至(今陕西周至)赵瞻家族,宋代文化世家。原籍亳州永城。赵刚-赵瞻(1010-1082)-赵孝谌、赵献诚、不详、赵彦诒。40. (益都)赵氏(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赵平家族家风赵才:严守礼教,诗书传家。北宋靖康年间,为避乱,迁蒙阴。始祖赵平,明永乐初年再迁益都的颜神镇。赵平-赵彦名-赵廷杰(南赵分支)、赵廷毅(北赵分支)。赵廷毅-赵课-赵振业-赵继美、赵双美、赵济美、赵进美、赵元美。赵进美(1620-1692)。赵继美-赵作肃。赵双美-赵作肱-赵执信(1662-1744)、赵执谷、赵执蒲、赵执黄、赵执绥。赵进美-赵作谋、赵作耳。赵元美-赵作羹。赵执信-赵愚、赵戆、赵“孙[心底]”、赵念、赵勰、赵庆。赵执信孙九人,曾孙八人。后人还有赵吉。41. 浙江嘉兴赵泊泽家族,宋代皇族的一支。赵泊泽(1133-1218),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世鸿-赵令睹-赵子裕-赵泊浩、赵泊汶、赵泊泽、赵泊浚。宋史记载,赵泊泽-赵师边、赵师然、赵师膳;但《赵泊泽墓志》明确记载:赵泊泽子男一人,师边。孙二人,赵希励、赵希扐-赵与侵。42. 明州(今浙江宁波)赵善湘家族,宋代皇族的一支。赵善湘,赵允让五世孙,父赵不陋。赵善湘子四人,赵汝櫄、 赵汝榟、赵汝榗、赵汝楳。43. 浙江东阳赵公藻家族,宋代皇族的一支。明代东阳四大姓之一为赵,清代东阳十大姓之一。赵公藻,赵廷美之后。其后赵与调、赵与淮、赵若恢。赵若恢家族迁城内。赵若恢之孙赵希德迁东阳巍山。后人,赵贤意,赵忠浩,赵祖鹏,赵明锋,赵睿荣,赵睿雍。同治初年,又有一支赵氏宗室,迁东阳降祥头,其祖为赵世将,随高宗赵构南渡,赐地于浙江永康,该家族迁东阳后使赵氏成为东阳十大姓之首。44. 冠氏(今山东冠县)赵天锡家族,元代军功世家。赵天锡,父赵林。六子,其中之一为赵贲亨。45. 临桃(今甘肃珉县)赵阿哥潘家族,元代藏族赵氏望族。赵巴命-阿哥昌-赵阿哥潘-赵重喜-赵官卓-赵德寿。46. 山东济南赵受益家族,元代文化世家赵受益(1235-1293),祖赵友,父赵成,世居青州西流河之南蔡家里。金末为避兵难,赵成举族迁济南。47. 蔚州(今河北蔚县)赵瑨家族,元代官宦世家赵瑨,父赵昆,兄赵珪,子赵秉温,孙赵惠。48. 山东成武赵昶家族,元代地方望族。南宋皇室赵氏后代。赵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代孙东靖王之子。元初,姐弟三人为避元兵追杀,各自逃命。其兄赵旭,流落禹城。赵昶随其姐逃到成武境郜城集落户隐迹,以国号为姓,称宋昶,县内宋氏超过万人。宋氏族人皆称“赵宋一家”49. 颖川(今河南许昌)赵宏伟家族,元代官宦世家。赵宏伟(1282-1326),二子,赵思恭、思敬,孙赵琏、赵琬。50. 管城(今河南郑州)赵毓家族,元代名门望族。原籍唐州(今河南泌县),赵毓父赵福始迁至管城。长兄赵瑞,次兄赵选。51. 河北赞皇赵良弼家族,元代女真族赵氏望族。赵良弼(1216-1286),女真人,兄赵良贵-赵谠,从兄赵良材。子赵训。52. 山西怀仁赵璧家族,元代官宦世家。赵璧(1219-1276),二子,赵仁荣、仁恭。孙赵崇、赵弘。53. 永平府惠州赵炳家族和迁安赵胜家族,元代军功世家。赵炳,父赵弘。子六,仁显、仁表、仁荣、仁旭、仁举、兴轨。明代军功世家。赵胜,史称系出汉朝赵充国后代,世居河朔。至伯父赵赤(无嗣)和父亲赵再兴,于明初始徙家永平之迁安。两者同为一个家族,明惠州省入迁安,地处迁西。54. 上海乌泥泾镇赵如珪家族,元代著名耕读世家。赵如珪-赵庭芝。55. 四川成都赵世延家族,元代蒙古族赵氏望族。赵世延(1260-1336),曾祖“黑旦”公,祖父按竺迩,父赵黑梓。五子,三人知名,野峻台、月鲁、伯忽。56. 黄县(今山东烟台龙口)赵永福家族,元明地方望族。该家族原籍山东掖县,因避金兵,赵永福举家徙居此地。四子,赵仲礼、赵仲良、赵仲安、赵仲仁。后分东、西两支。57. 山阴(今浙江绍兴)赵俶家族,明代文化世家。赵俶-赵圭玉。58. 浙江余姚赵锦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锦,燕王德昭之后。南宋初年南迁余姚。赵玫-赵呙-赵埙-赵锦。59. 豪州(今安徽凤阳)赵德胜家族,明代军功世家。赵德胜-赵睿,赵德胜父赵仁,有五子,赵均祥、赵德胜、赵鉴、赵端、赵裕。赵端-赵麟-赵本-赵辅-赵承庆,赵承庆四传至玄孙赵光远。60. 益都(今山东青州)赵秉忠家族,明代文化世家。赵秉忠(1575-1627),族谱记载:“赵氏始祖赵谨,蓟州枣强县人,因花马州军兵作乱,兄弟偕逃,避居山东。一托足于临”月局“县之行山,一栖于益都县之郑母(村)”。父亲赵喜,第十四代孙赵焕斌把状元卷献给国家。61. 江苏常熟赵用贤家族,明代文化世家。其先世为宋宗室简国公赵仲谈-赵士鹏,守江阴军。十传至赵实,赘于常熟钱氏,遂家常熟,赵实-赵玭-赵承谦-赵用贤-长子赵琦美,赵用贤孙赵士春、赵士锦。62. 高邑(今河北元氏)赵南星家族,明代名宦世家。赵南星-赵清衡。63. 广州番禺赵介家族,明代文化世家。赵介-赵洁、赵绚、赵释、赵纯。64. 汝阳(今河南汝南)赵好德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好德-赵毅。65. 德化(今江西九江)赵光抃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赞化-赵光抃。66. 四川内江赵贞吉家族,明代文化世家。赵贞吉,先祖为宋丞相赵安仁(洛阳赵安仁家族),子赵鼎柱。67. 浙江江山赵镗家族,明代文化世家。该家族为宋商王赵元份后代。太宗派。靖康年间,武略将军赵善孚以护高宗南渡,始家邑西乡之竹和。元代末年,赵友三又举家徒居泉塘,号泉塘赵氏。赵同鹏-赵思汤-赵志谦-赵平海-赵风山-赵镗。68. 代州(今山西代县)赵文博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思明-赵忠-赵文博(1424-1497)。69. 祥符(今河南开封)赵云翰家族,明代文化世家。原籍河北邢台。赵云翰-赵愚、赵鲁。70. 山东济宁赵崇璧家族,明代军功世家。原籍山东鱼台县,赵荣-赵忠(永乐中为济宁卫,遂家济宁)-赵胜-赵雄-赵禄-赵卿-赵崇璧。71. 云南鹤庆赵德宏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德宏(1476-1539),先世为蒙诏人,始祖为赵铎率,后有赵坚-赵连-赵获-赵春-赵应-赵敏-赵远-赵德宏。72. 潞州(今山西长治)赵伟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彦举-赵友谅-赵子和-赵伟。73. 长州(今江苏苏州)赵忠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忠,为宋宗室福王之后代。福王六代孙赵繇汴迁越再徒苏。赵孟桂-赵由瑶-赵宜睿-赵学礼赵忠。74. 江都(今江苏扬州)赵辉家族,明代豪门右族。赵和-赵辉,妻为明宝庆公主,朱元璋最幼女。75. 山东寿光赵槛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铎-赵福-赵槛-赵岳、赵岩。76. 安徽休宁赵坊家族,明代文化世家。赵坊,其先为陇西人。唐朝中和年间,先祖赵思举家迁到新安海宁(今安徽休宁)之龙源里。其后有赵安庆-赵光祖-赵大振-赵梦营-赵弥孝-赵象元、赵克明(五男二女)幼子赵坊。77. 桐城(今福建泉州)赵钹家族,明代文化世家。赵钹,原为燕山“著族“。先祖赵藻的五世孙赵彝道,迁桐城,赵彝道-赵敏敬-赵信-赵永芳-赵弼,五子,第四子为赵钹。78. 山西垣曲赵载家族,明代官宦世家。赵郎基-赵信-赵鼎-赵载。79. 掖县(今山东莱州)赵焕家族,明清著名文化世家。原为河北真定赵云的后代,赵云随刘备入四川,遂居四川成都府红花巷内。赵焕五世祖赵守义,明初任金州卫经历,因家东莱。曾祖赵秀,祖父赵惠,父亲赵孟。赵焕兄弟三人,兄赵燿,弟赵灿。赵燿-赵胤昌-赵士元、赵士亮、赵士宽、赵士完、赵士冕。赵士亮-赵玉澡、赵玉攒。赵灿-赵喜昌-赵士哲-赵涛、赵瀚。后人还有赵琳,赵琪。80. 上海赵灼,赵焕家族,明清文化世家。宋皇族后代,明代迁至上海县南城。赵灼弟赵焕改名赵廷炯。赵廷炯孙赵东曦(立为赵灼后)子赵子瞻,三子,赵维宗、赵维圭、赵维炎。81. 武进(今江苏常州)赵申乔家族,明清文化世家。赵继鼎-赵申乔、赵申季。赵申乔-赵熊诏、凤诏。赵熊诏-赵侗学-赵绳曾-怀玉、球玉-赵振祚(子学彭)、振基。凤诏曾孙赵钟书-赵仁基-三子,其中次子赵烈文。82. 山东烟台牟平赵昌胤家族,明清科第世家。原籍广西,一说云南,明洪武年间,赵怀宝举家徒居宁海(即牟平)。赵世隆-赵昌胤-6子:赞、赓、质、资、贤、贡。赵昌胤孙十余人,中字辈8人,吉(在后)字辈3人。83. 浙江平湖赵汉家族,明清文化世家。宋宗室后,世居平湖。赵汉六世祖赵友一。二子赵伊、赵偕。赵伊子:赵邦程、赵邦秩。赵邦秩子赵棕。赵偕-赵邦黍-赵志堂-赵昺、赵昊84. 青岛城阳赵名一家族明清地方望族。原居湖广省岳州府沣州慈利县枇耙树村,明洪武三年(1370)徙居山东莒县,赵名一徙居城阳。子赵亮,有6子,赵晟、昱、日下永、旻、冕、昂。此后分六大支。85. 甘肃宁夏(今宁夏银川)赵良栋家族,清代军功世家。先世居陕西绥德卫,后迁安边堡。赵良栋,长子赵宏灿(子之垣),次子赵宏夑(子之壁)。86. 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赵景贤家族,清代官宦世家。父亲赵炳言。长子赵深彦,次子赵滨彦,赵溱彦,赵涞彦。87. 安徽休宁赵吉士家族,清代官宦世家。赵吉士(11627-1706),曾祖赵廷贤,祖父赵完璧,父亲赵时腴,三子,赵道凯、赵景从、赵景行,孙12人,继字辈,曾孙4人。88. 深州(今河北深县)赵德俶家族,清代名宦世族。先世居山右之洪洞,明初徙居直隶,永年旋迁深州,四世祖赵秉谦,赵克中-赵廷玠-赵德俶-赵盛奎、赵盛举-赵家廉、赵家熙、赵家焘。89. 上海青浦赵颐家族,清代文化世家。赵颐-赵汝霖-赵逢源-赵福畴。90. 登州大嵩卫(今山东海阳)赵作舟家族,清代名门望族。赵作舟(1622-1695),初为滨州赵氏,远祖以军功世袭登州大嵩卫镇抚使,遂为卫人。祖父赵廷策,父亲赵景星。91. 上海赵文哲家族,清代著名文化世家。赵宏璧-赵绅-赵文镐、赵文鸣、赵文哲赵文哲-赵秉渊、赵秉冲、赵秉淳。赵秉渊-赵模、赵凯,赵模-赵继勋。赵秉冲-赵荣、赵林。赵秉淳-赵枚。赵文哲从弟赵文钦-赵溶-赵梅、赵柄-赵光勋。92. 贵阳赵国澍家族,清代文化世家。赵国澍在青岩堡设馆授徒。四子:赵以焕、赵以炯、赵以炳、赵以奎。三进士、一举人。赵以炯(1856-1906),光绪十二年进士第一,为清代第106位状元,也是清代贵州第一名状元。93. 河南商丘赵应奎家族,清军功世家。赵应奎1674年为江西袁州副将,其子赵衍庆、赵衍祥。94. 山东泰安赵国麟家族,清代文化世家赵国麟(1673-1751),其先上羽人,祖赵瑷始家泰安。其子赵起鲁。95. 云南昆明赵光家族,清代豪门望族。宋宗室秦王赵德芳之后。湖州迁居绍兴诸暨,再迁山阴城外西宜、华舍二村,族甚繁。赵光太高祖赵大本、高祖赵宾[始由绍兴迁顺天(北京)]、曾祖赵文志、祖父赵煜宗、父赵坤。赵光1820年进士,1854年卒,益“文恪”。其兄赵锡奎,弟赵百禄,其子赵廷璜。96. 山东安丘赵葵畦家族,清代文化世家。赵葵畦,1902年贡生,二子:赵录绩(字孝陆)、赵录绰(字孝孟)97. 仁和(今浙江杭州)赵昱、赵信家族,清代藏书世家。赵昱(1689-1747)、其弟赵信,其从兄赵铁岩,其子赵一清,字诚夫。98. 湖南湘潭赵启霖家族,清代豪门望族。赵咸宁-赵照德-赵长春-赵启霖-赵家宏、赵家环、赵家寮、赵璋英(女)、赵湘莹(女)、赵寿筠(女)-赵声琅(兄弟五人、姐妹3人)-赵修诜。赵启霖宣统年任四川提学使。99. 武进(今江苏常州)赵衡家族,清代名门望族。赵衡(1877-1946),字颂平,一字仲平。世居漕桥镇,其宗祠在距镇一里多的楼村。江南诸赵,多为宋太祖次子燕王后代,南渡后,散居各地,楼村支,即其一。其祖赵应辰,字星五,公正廉洁,为一乡祭酒;父赵荫棣。赵衡兄弟三人,兄赵之基,字颂眉,官河南。其弟赵之屏,字叔成,官甘肃天水。赵衡创办振声小学,与其妹婿孙宇耀共同创办养根小学。赵衡二子:赵诏熊、赵访熊,均为清华大学教授。二女:赵婉贞,赵婉和。孙一人:赵南华;孙女一人:元元。100. 辽宁铁岭赵尔巽、赵尔丰家族,清代至民初官宦世家。赵尔巽(1844-1927),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东三省总督。其父赵文颖是道光进士,官至山东知县。赵尔丰(1846-1911),字季和,赵尔巽之弟。其兄弟四人,三人中进士。四川总督。

隋书赵才列传文言文翻译

隋书

《隋书·赵才传》原文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字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

《隋书·赵才传》译文

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赵才年青时骁勇英武,擅长骑马射箭,性情粗悍,但没有庄重的仪容举止。北周时担任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即位后,赵才因多次建立军功升迁为上仪同三司。被分派去事奉晋王,等到晋王立为太子后,被授予朝廷右虞候率。隋炀帝即位后,转任左备身骠骑,后提升为右骁卫将军。炀帝因为赵才是自己的府邸旧臣,逐渐亲近器重他。赵才也勤于政事,毫不懈怠,所任职之地都留下好名声。一年多后,转任右候卫将军。等到辽东之战,赵才率兵两次出击碣石道,回来后被授为左候卫将军。当时炀帝每次出巡,赵才总是负责侦察,严厉禁止违法乱纪之事,没有什么回避的。在途中遇到公卿的妻子儿女有违犯禁令的,他总是恶语斥骂,牵扯到很多人。当时的人虽然都憎恶赵才出言不逊,但因赵才公正廉洁,也无可奈何。大业十年,炀帝驾临汾阳宫,让赵才留守东都洛阳。大业十二年炀帝在洛阳,打算出巡江都。赵才看到天下四分五裂,担心成为国家的灾难。自认为蒙受皇恩深重,不允许自己坐视隋朝灭亡,因此进谏说:“现在,百姓疲惫劳苦,府库空虚,盗贼蜂起,禁令得不到施行,希望陛下回京都安抚百姓,我虽然愚笨无知,冒死相请。”炀帝勃然大怒,把赵才交给执法官吏处置。十天后,炀帝怒气稍稍缓解,于是下令放他出来,炀帝于是就到江都,待赵才更加亲昵。当时江都粮尽,隋朝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次鼓动炀帝前往丹阳,炀帝在朝堂上商议此事,赵才极力陈述回京的计策,虞世基极力陈说渡江的好处,炀帝沉默不语。赵才、虞世基互相忌恨,忿忿退出朝廷。反贼宇文化及弑君叛乱之际,赵才当时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遣席德方假传诏书追回他,赵才听说有诏书就出来接旨,席德方命令他的手下捉住了他,把他带到宇文化及处。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希望你别放在心里。”赵才默然不语。宇文化及恨他不说话,想要杀他,三天之后,才放他出来。赵才任原来的官职,但一直郁郁寡欢。赵才曾经陪同宇文化及宴饮,请求向跟宇文化及一同谋反的杨士览等十八人劝酒,宇文化及答应了他。赵才拿起酒杯说:“你们十八人只能做一次这样的事,不要再在别处做什么了”。诸人默然。赵才坐车行到聊城,染上疾病。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再次被俘,心中更加忿闷不平,几天后便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三岁。

关于赵才和赵才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