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脑干诱发电位,以及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是检查什么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测试时患者无痛苦,不受患者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在较强如60 ~ 70dB 的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 个波形,主要为Ⅰ~Ⅴ波,分别由听神经(发出波Ⅰ)、耳蜗核(发出波Ⅱ)、上橄榄核(发出波Ⅲ)、外侧丘系(发出波Ⅳ)、下丘核(发出波Ⅴ)产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 毫秒,其余每波均相隔1毫秒。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为4 毫秒。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 毫秒。
④ 波Ⅴ 反应阈, 成人波Ⅴ 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 ~ 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2)脑干电位描记
①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钟10 ~ 20 次,叠加1000 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必要时,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采用70dB 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降低20 ~ 10dB,至波Ⅴ不能再辨认为止。
(3)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患者,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4 毫秒。
③耳聋的定位诊断。传音性聋患者,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波Ⅴ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长。对神经性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较小肿瘤波Ⅴ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超过0.4 毫秒,随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可更趋明显,多表现波Ⅱ以后潜伏期延长而波Ⅰ正常,超过4cm 大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
是的脑干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简称BAEP脑干诱发电位,是神经科用于检查听通路是否正常的标准检查项目。
在耳科上脑干诱发电位,称为听性脑干反应,简称ABR,主要用于测定听阈,即最低能听到多少声强的声音。
一般认为各波脑干诱发电位的可能发生源为脑干诱发电位:波Ⅰ,听神经颅外段;波Ⅱ,听神经颅内段和耳蜗核;波Ⅲ,内侧上橄榄核或耳蜗核;波Ⅳ与波Ⅴ,外侧丘系神经核;波Ⅴ可能尚与中央核团电活动有关。测试指标:主要测定BAEP主波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比及Ⅴ波反应阈值。常规测试中,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判断标准:正常标准:双耳均有典型的图像曲线,波形完整,分化清楚,重复性好,且Ⅰ、Ⅲ、Ⅴ主波出波率100%、PL及IPL在本实验室同龄正常范围。因此检查结果不仅仅看Ⅴ波反应阈值,还必须参考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结论。异常标准:根据Ⅰ、Ⅲ、Ⅴ波的缺失,PL、IPL及Ⅴ波反应阈大于本实验相同测试条件下3.0个标准差。异常类型:(1)周围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Ⅰ波缺失或PL延长,Ⅴ波阈值升高。(2)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Ⅲ、Ⅴ波的缺失、PL及IPL的延长或Ⅴ/Ⅰ波幅比0.5。由于各发生源神经自身解剖结构受损或神经传导通路受阻以及其它神经结构病变的影响均可造成BAEP波幅(Amp)和潜伏期(PL)的改变。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引起同步性放电神经元的数量的多少,波幅的改变可提示早期病理性功能改变。潜伏期的延长则提示从刺激点到反应波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的缺陷。较严重的病损可引起波形难以区分。儿童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该阶段的听觉形成和语言刺激是语言发育的关键,任何程度的听觉缺陷都会阻碍语言的发育。有资料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儿童BAEP提示存在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占28.6%,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示脑干中枢性损害占12.8%。且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有50%左右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有BAEP波阈值正常的情况,其Ⅴ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在同龄的2SD左右(2.5SD),这是否亦提示临床这些患儿脑干中枢性听路功能欠佳影响了其语言的发育,有待进一步统计论证。脑瘫患儿脑干传导系统受损害多,主要累及上橄榄核以上的高位脑干神经传导系统。脑瘫患儿中常并存听路损害,并多见脑干损害。因此测定脑瘫患儿BAEP可了解患儿的听路损害属周围性或脑干性,还可从脑干性受损的异常波型,结合临床,来协助对小儿脑瘫的诊断。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脑干其他结构的发育基本一致,故BAEP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用BAEP研究脑瘫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无异常也是可行的。众所周知,通常功能性的改变往往先于解剖结构的改变出现,有时在临床症状尚未出现时即能检出。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方便、易行,对脑损伤的早期诊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均具有一定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一项脑干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能客观敏感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BAEP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况,凡是累及听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往往脑干轻微受损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 。
全称是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脑干诱发电位,简称ABR)。
通过人为给予外界短声刺激,在头部可以记录到声刺激到达听神经后传导到桥脑、丘脑脑干诱发电位的一系列生物电生理波形,通过对波形各项参数的判断,来确定听通路是否正常。
常用于神经科、耳科及鉴定中心做客观听力检查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脑干病变,同时可用于鉴定诈聋及癔症等。
我认为是同一检查。而你所说的脑干诱发电位确切的说应该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 ) 又称为,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he tone burst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b-ABR )。2、测试方法为:使用GSI Audera脑干诱发电位仪测试,记录电极放置在前额正中,参考电极放在给声侧耳垂或乳突部,接地电极置于眉间。多采用短声刺激,刺激强度50~80dB或主观听阈+75dB;刺激频率为10~15Hz,持续时间 10~20ms,叠加1 000~2 000次。3、各种波型及起源:Ⅰ波起源于听神经;Ⅱ波耳蜗核,部分为听神经颅内段;Ⅲ波上橄榄核;Ⅳ波外侧丘系及其核团(脑桥中上部);Ⅴ波下丘中央核团区。4、临床应用:⑴ 客观评价听力:可帮助判断听力障碍程度,还可能于监测耳毒性药物对听力的影响。⑵ 发现肿瘤:对听神经瘤及桥脑小脑肿瘤瘤体小而CT不能发现者有重要诊断意义。⑶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患者BAEP的异常率约为87%⑷ 判断脑死亡:从昏迷发展到脑死亡,BAEP波形逐渐发生改变,早期可有Ⅴ波消失,继之累及Ⅲ波,最后Ⅰ波也消失。从面成为判断脑死亡的标准之一。⑸ 手术监护:桥小脑角肿瘤手术监护可避免听神经不必要的损害。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脑干诱发电位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是检查什么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