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系统性硬化病,以及系统性硬化病能治愈吗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硬化病,即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病,是一种皮肤及各系统硬化的全身性结缔组织性疾病,区别于局限性硬皮病,将病症累及内脏器官的系统性硬皮病称为系统性硬化症。临床以皮肤肿胀、发硬、后期发生萎缩,可伴有骨脏损害为特征。
由于系统性硬化症是因血管和结缔组织硬化、小血管增生、管腔堵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它可造成全身性的损害,除上面谈及的皮肤损害之外,内脏损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胃肠道损害表现为胸骨后烧灼痛、返酸及吞咽食物后的哽噎感等。胃肠道的这些非特异性表现常常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尤其是在疾病早期,当发展至晚期,出现全胃肠道功能减低的表现如腹胀、间歇性腹泻、便秘等。 (2)肺损害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纤维化及限制性肺病等。患者常见咳嗽、气短、运动后呼吸困难等症状。在疾病早期,这些表现并不明显,胸部X线和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及了解病情。 (3)心脏损害心脏损害较为常见,可以出现心包、心肌或心脏传导系统的病变。肺部损害造成的肺动脉高压也可加重心脏的病变,在疾病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常见临床表现有心包积液、心肌受损、心律失常等。其中心包积液较多见,但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较为缓慢,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 (4)肾脏损害肾脏损害较为普遍,是硬皮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提示预后不佳,故应引起早期重视。早期的肾损害表现为轻度的蛋白尿或镜下血尿,逐渐发展可引起肾功能不全。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临床上称为硬皮病肾危象),或急骤进展的恶性高血压,可有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表现。 (5)其他的脏器损害系统性硬化还可引起其他系统损害,如神经系统的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肝脏并发的胆汁性肝硬化、钙化;部分患者出现抗甲状腺抗体,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总之,系统性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可有多系统损害,因此,对出现的相应症状应引起早期重视。 (来源:中国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临床研究基地北城中)
1.遗传因素
尽管系统性硬化症不是按经典孟德尔规律遗传系统性硬化病,但遗传因素依然是目前为止发现系统性硬化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2.环境因素
包括药物如博来霉素等可诱发纤维化,使用博来霉素诱发小鼠发生皮肤硬化充分证明其致病性。此外病毒感染等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均被怀疑与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有关。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在系统性硬化症发病中系统性硬化病的作用备受关注,研究表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高于常人,提示幽门螺杆菌可能参与系统性硬化症发病。
3.化学物品
如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硅、二氧化硅、环氧树脂等也被怀疑可能参与系统性硬化症发病。
一、病因一般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系统性硬化病:与遗传系统性硬化病的关系尚不肯定。有研究显示与HLA-Ⅱ类基因相关系统性硬化病,如HLA-DR1、DR2、DR3、DR5、DR8和DR52等位基因和HLA-DQA2系统性硬化病,尤其是HLA-DR1相关性明显。
2.环境因素:目前已经明确,一些化学物质如长期接触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环氧树脂、L色氨酸、博来霉素、喷系统性硬化病他佐辛等可诱发硬皮样皮肤改变与内脏纤维化。该病在煤矿、金矿和与硅石尘埃相接触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这些都提示系统性硬化病(SSc)的病因中,环境因素占有很重要地位。
3.性别:本病育龄妇女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故雌激素与本病发病可能有关。
4.免疫异常:SSc存在广泛的免疫异常。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诱发硬皮样改变,提示与免疫异常有关。近年的研究发现,提示病毒抗原与自身抗原的交叉反应促使本病的发生,因此可能与感染有关。
可见,本病可能是在遗传基础上反复慢性感染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后引起的结缔组织代谢及血管异常。
二、发病机制
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激活、分泌多种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等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活化,进而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壁和组织的纤维化。
1.雷诺现象
常常是系统性硬化症的首发症状,可先于皮肤病变几个月或几年出现。表现为手指末端(足趾末端)在遇冷、情绪激动(紧张)后出现皮肤发白、发紫,再变红的变化。有时可伴有手指麻木感、肿胀、僵硬和疼痛。发病早期主要是由于局部小血管痉挛所致,随病情的进展,组织缺血加重,可以出现指端溃疡、瘢痕、末节指骨坏死及指骨的坏死、吸收、变短。
2.皮肤改变
皮肤硬化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即肿胀期(水肿期)浸润期和萎缩期,病变为对称性、逐渐发展。
(1)水肿期 是系统性硬化症的早期改变,手指呈腊肠样,手背肿胀明显,皮纹消失。有时可发生于前臂皮肤。
(2)浸润期 皮肤厚而硬,失去弹性,紧贴于皮下组织,不能提起。除手指、手背、四肢、躯干出现上述皮肤损伤外,面部皮肤病变可出现面具样改变,面容呆板、皮肤皱折消失,口唇变薄、鼻端变小、鼻翼萎缩变软、张口困难。
(3)萎缩期 经水肿期、浸润期5~10年可以进入萎缩期,这时皮肤发紧已不明显,可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变软,外表光滑,可伴有色素沉着或减退。在手关节周围的皮肤容易出现溃疡,可并发皮下软组织的钙化。
3.关节、肌肉病变
关节周围的肌腱、筋膜及皮肤的纤维化改变可使多数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常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纤维化严重者可造成关节变形,呈屈曲挛缩状,关节周围皮肤可伴发慢性溃疡,主要发生于指间关节,偶有大关节也可发生。
皮肤严重受损者常有肌无力、肌肉废用性萎缩,可伴有肌痛。约30%患者出现肌炎的表现,有肌酶谱的增高,肌电图可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可显示间质纤维变性,伴有或不伴有炎细胞的浸润。
4.消化道病变
多数患者可出现吞咽干食困难,少数有胸骨后烧灼感、伴反酸,食管造影提示食管蠕动和排空减慢,尤其是食管的中、下段明显,同时管壁张力减低而呈扩张状或僵硬状。十二指肠、结肠均可受累。约20%患者小肠出现蠕动减慢和扩张,导致食物在局部滞留和细菌过度繁殖,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吸收不良等一系列症状,结肠受累则出现憩室、腹胀、便秘和腹泻交替。
5.肺部病变
肺功能的检测中以弥散功能异常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最多见,X线片中常见的病变是非特异性的、对称性肺间质纤维化。其他改变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等。晚期常有气短和活动后呼吸困难,如肺动脉高压严重者,往往会发展为肺心病,预后较差。
6.心脏病变
表现为缓慢发展的无症状性心包积液、心肌病变及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发生的原因是心肌内出现了片状纤维化病变,肺动脉高压可加重右心室的负荷,引起肺源性心脏病。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心前区疼、双下肢及踝部水肿。少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束枝传导阻滞、房早、室早等。
7.肾脏病变
肾脏受累导致的“肾危象”是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恶性高血压,特点为:①发病较急骤;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130mmHg;③表现为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眼底渗出、出血和视乳头水肿;④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或)急性肾功能衰竭,⑤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预后差。
8.其他脏器的损害
约30%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合并有口干、眼干的表现。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等。累及肝脏可表现为胆汁性肝硬变等,甲状腺受累表现为甲状腺炎。
9.分型
根据皮损的范围,系统性硬化症分为两种临床亚型,即弥漫皮肤型硬皮病和局限皮肤型硬皮病。弥漫皮肤型硬皮病是指皮肤有广泛的、对称性的皮肤硬化的损害,常累及四肢的远端和近端、面部皮肤、躯干的前胸和腹部皮肤。局限皮肤型硬皮病是指皮肤损害仅累及四肢的远端和面部,包括有CREST综合征:以皮肤和皮下组织钙化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突出表现,包括皮肤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管功能低下、手指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
关于系统性硬化病和系统性硬化病能治愈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