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胃癌遗传吗 遗传几率有多大

登登百科 百科 2022-12-27 189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胃癌,以及胃癌遗传吗 遗传几率有多大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胃癌是什么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指在胃壁最内侧粘膜内的细胞,由于未知的原因变成癌细胞并无秩序的反复增殖。癌细胞需要数年的发展才能通过胃癌检查等手段发现。随着癌细胞逐渐变大,会浸透至胃壁中,甚至蔓延至其附近的大肠及胰脏。

造成胃癌的原因

关于胃癌的产生已经有很多研究,也指出了不少原因。其中,吸烟、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持续感染等是造成胃癌高发的主要原因。饮食生活主要是指摄入盐分过多的食品,腌制食品,且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不足。但并非说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都会发展成胃癌。无论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都应注意不要吸烟、不要摄入过多盐分的事物,还应多吃蔬菜与水果。

症状

胃癌一般在早期阶段无自觉症状,甚至发展至后期都无任何感觉。代表性的症状如胃痛、呕吐感、食欲不振、胸闷等,并非胃癌的特有症状,胃炎及胃溃疡也会导致相似症状。若不进行检查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因此最好去医院接受相应检查,而非自己根据症状胡乱吃药。有些病患因为胃炎及胃溃疡等原因接受内镜检查,也会偶然发现早期癌的病例不在少数,当然也有通过贫血或黑色大便等原因发现早期癌症。一般出现厌食、体重减轻等症状有可能是胃癌,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胃癌检查

1. X线钡餐检查

主要是通过服用造影剂以及发泡剂,观察胃部粘膜的检查。除了发现胃癌,也有很多病患发现溃疡或息肉等。在检查当天应注意不吃早饭,检查后也有部分人群会出现便秘现象。

2. 内镜检查

即将内镜插入胃中直接观察。由于需要将内镜插入鼻中或口中,因此需要注射喉咙或鼻子的麻醉、镇定剂等。内镜检查可直接发现胃部很小的病变,通过胃部X线检查有怀疑症状时,可通过内镜检查进行确认。

3.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等,查看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该项检查不能诊断胃癌,胃癌检查一般还是推荐胃部X线检查以及内镜检查。

中国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胃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平均胃癌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在各类癌症中,胃癌是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治疗的早与晚,效果大不一样。早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95%。如果胃癌发展到了晚期,胃癌死亡率就更高了。

1. 全世界的胃癌发病情况

2002年全球每10万名男性发生胃癌的的人数为22人,女性为10.4人;死亡率在男性中为每10万人16.3人,女性为7.9人。2002年全世界估计有90万胃癌新患者(其中男性为60万,女性为33万),同时有70万人死于胃癌(男性为45万人,女性为25万人)。男性中,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前列腺癌,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在女性中,胃癌的发病率居第五位,排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和肠癌之后。

按地理分布,有三分之二的胃癌分布在日本、中国、韩国、中南美洲、东欧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欧和印度的发病率较低。

发达国家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十年有显着下降了,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年死亡率约为22/10万,90年代下降至3.7/10万以下。日本近年来亦有明显下降趋势,这得益于采用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定点筛查,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根治率也显着提高。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在卫生部组织的1990~1992年全国第二次死因调查中,中国胃癌的粗死亡率为25.2/10万,占到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数的23.2%,接近四分之一

2. 我国胃癌死亡率为每三分钟就有一人

今天大家谈谈胃癌,因为胃病发病率高,几乎每个人都有轻微胃病,大多数人都有常年胃病缠身,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九十三万四千例,其中有近四十万在中国内地;患病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名中国人死于胃癌。这是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胃癌专业委员会今天披露的最新数字。

国家卫生部、中国抗癌协会和上海罗氏制药联合举行的"中国癌症防治科普宣传促进计划——胃癌专题宣传月"发布会上称,随着胃镜及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已提高到百分之十左右,早期治疗治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但目前中国住院病例中超过九成是中晚期才就医,五年生存率不到五分之一。即便是国内领先的医院,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点三,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值得关注的是胃癌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临床显示,近五年来十九岁至三十五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三十年前翻了一番。他提醒年轻人,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胃液以及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者,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睡眠严重不足、饮食不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以为然,是 "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年轻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加之容易误诊,确诊胃癌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此时才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3. 胃癌的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胃癌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恶魔,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大癌症死因,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有16万,近年来青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胃癌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胃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基础,也是减低胃癌死亡率的关键一环。"胃癌专家提醒公众,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消化科做胃镜或实验室检查,搞清病因。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体检,定期进行排查。

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专家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

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是作好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30%~40%,而早期胃癌(EGC),即癌细胞仅浸润至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在80%~90%,其中始发阶段小胃癌(SGC)及微小胃癌(MGC)的10年生存率可达100%。故胃癌的早期及时准确检出和治疗,对于降低胃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发现早期胃癌?自然人群的普查有资料表明,间隔期为1.5~2年的大规模筛查有助于检测早期胃癌。如日本医学界采用放射影像学的气钡双对比方法进行普查,然后对可疑病例进行胃镜精检,结果胃癌早期手术率达到50%以上,5年存活率达90%以上。我国目前主要在胃癌高发区进行选择性局部普查,如年龄大于35岁,有食用高盐、霉变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肿瘤家族史等,然后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个体,再行内镜及X线摄片检查。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胃癌检出率约0.037%~0.6%,在检出的胃癌中,早期胃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患者胃癌的发现率。据统计,无症状胃癌患者中半数左右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绝大部分无淋巴结转移;而有症状胃癌中有57%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所以对自然人群的普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早期胃癌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强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此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及良性胃溃疡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为胃癌。我国门诊筛选早期胃癌检出率0.27%,低于日本(0.88%)而介于西欧(0.37%)和美国(0.1%)之间。现在普遍认为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最好的筛选方法。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门诊胃镜检查26634例,检出胃癌951例,占胃镜检查术的3.57%,其中早期胃癌72例,占全部胃癌的7.6%。由于患者的传统习惯以及部分医院胃镜检查适应证偏严,致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难以提高。

高危人群随访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者。前者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胃黏膜皱襞病等。后者主要指病理上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高危人群随访法对胃癌及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普查法和门诊筛选法。现在认为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对高危人群每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较为合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还不清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以预防胃癌,但有胃部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有临床症状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开展随访研究,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

什么是胃癌?

什么是胃癌?胃癌恶性肿瘤是我们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我们就称之为胃癌。在临床中多见于老年患者,其中男性的发病比例要高于女性。胃癌早期可能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有的人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有的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上腹不适、上腹饱胀、恶心,然后呕吐这样情况,有一些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便血,严重的贫血一系列的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在临床中我们是很难跟胃炎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进行鉴别的。因此出现这些症状以后,我们建议患者进行胃癌的筛查,进行胃镜的检查,争取能够早期发现胃部的恶性肿瘤。目前如果胃癌能够早期发现,我们就可以进行微创的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的创伤性也很小,费用相对来说也比较低,生存期也可能比较长。如果说因为轻视这这些非特异性的症状而延误了治疗,胃癌进展成晚期的胃癌,我们后续只能采取些手术和化疗这样治疗手段,可能就会产生很大痛苦,同时费用也比较高昂,预后也比较差。对于中国来说,胃癌是一个高发的地区。因为饮食的习惯,比较喜欢吃腌菜、熏肉食品,可能胃癌的发病率较其他的欧美国家都要相对来说更高。跟日本比起来,因为他们的胃镜筛查是作为一个常规的体检手段在开展,因此他们早期胃癌的发现率非常高,患者的生存率相对来说就非常高,但是我们国家,受限于患者的认识程度以及经济条件,胃肠镜的检查在很多人中间的开展还不是特别的好。早期胃癌的发现率跟欧美国家和日本比起来是远远低于他们的。因此提示这些饱胀、恶心、反酸这些常规症状的人,如果说症状一直持续,通过药物不能够改善,逐渐出现了有食欲,胃口不好、消瘦、贫血的情况的患者,一定要早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胃癌有哪些表现?

胃癌各个时期胃癌的表现胃癌

1、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胃癌,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也有约80%患者有上腹部不适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都较轻,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

2、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体重减轻。常有较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的表现。

3、晚期表现当胃癌发展扩大,尤其在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癌肿毒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消瘦、乏力、贫血,营养不良,最后表现为恶病质;

癌肿长大后,可出现梗阻症状,贲门或胃底癌可引起下咽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症状,腹部还可扪及肿块;

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至于转移灶如直肠前触及肿块、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的出现,更是晚期胃癌的证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胃癌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占胃恶性肿瘤的95%。可见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

1.早期表现

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都较轻,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就医时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故中年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给予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①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②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规律性改变,且程度日趋加重。如症状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又有发作者,也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及时作进一步检查。

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的。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

2.晚期表现

当胃癌发展扩大,尤其在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癌肿毒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消瘦、乏力、贫血,最后表现为恶病质。癌肿长大后,可出现梗阻症状,贲门或胃底癌可引起下咽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症状,腹部还可扪及肿块。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至于转移灶如直肠前触及肿块、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的出现,更是晚期胃癌的证据。

关于胃癌和胃癌遗传吗 遗传几率有多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