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性味的意思

登登百科 百科 2022-12-27 281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性味,以及性味的意思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何谓中药的性味?四气五味种类?

性味指药物的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每味药的气和味不尽相同,导致药物作用的千差万别。

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

还有更多关于中医的问题可以去国医战队免费问诊中心提问。

中药材的性味是指什么?

性味

①指药物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详该条。

中药的性质和滋味。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性味,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性味,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每味药既有气又有味,气和味的不同组合形成性味了药物作用的千差万别。

②专指药物气味。即五味。五味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止汗、止咳、止泻、固精药多具酸味,主治多汗、久咳、泻痢、遗精、遗尿等证。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味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

参考性味

食物的性味有几种?

食物的性味有4种,也称为四性,即寒、凉、温、热。实际上是寒、热两个性质。

寒性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通便、清热燥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丝瓜、萝卜、梨子、紫菜、白菜、西洋菜等。温性食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补肾壮阳、益气补中等作用,如生姜、葱、韭菜、辣椒、胡椒、羊肉、牛肉、鸡肉等。

食物的性味归经及补益

豌豆

【别名】荷兰豆、雪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能】益脾养中,生津止渴。具有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主治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

应用:消渴:豌豆适量,淡煮常吃。 气血虚弱:豌豆、羊肉各适量炖吃。

【制作指导】

1. 豌豆可作主食,豌豆磨成豌豆粉是制作糕点、豆馅、粉丝、凉粉、面条、风味小吃的原料,豌豆的嫩荚和嫩豆粒可菜用也可制作罐头。

2. 豌豆粒多食会发生腹胀,故不宜长期大量食用。豌豆适合与富含氨基酸的食物一起烹调,可以明显提高豌豆的营养价值。

3. 许多优质粉丝是用豌豆等豆类淀粉制成的,在加工时往往会加入明矾,经常大量食用会使体内的铝增加,影响健康。

4. 炒熟的干豌豆尤其不易消化,过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

5. 应用于消渴:豌豆适量,淡煮常吃;应用于气血虚弱;豌豆、羊肉各适量,炖吃。

【使用注意】炒熟的干豌豆尤其不易消化,过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

生菜

【别名】叶用莴笋、鹅仔菜、莴仔菜、油麦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

【功效】清热安神、清肝利胆、养胃的功效。适宜胃病、维生素C缺乏者;适宜肥胖、减肥者;适宜高胆固醇、神经衰弱者、肝胆病患者食用;生食、常食可有利于女性保持苗条的身材。

【营养与食用】因其茎叶中含有莴苣素,故味微苦,具有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辅助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生菜中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生菜中含有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可刺激人体正常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生菜含热量低,生菜的主要食用方法是生食,为西餐蔬菜色拉的当家菜。

现在市场上一般会有两种:球形的团叶包心生菜和叶片皱褶的奶油生菜(花叶生菜)。团叶生菜叶内卷成球状,按其颜色又分为青叶、白叶、紫叶和红叶生菜。青叶菜纤维素多,白叶生菜叶片薄,品质细,紫叶、红叶生菜色泽鲜艳,质地鲜嫩。

【使用注意】1. 生吃要注意农药化肥的残留;  2. 对乙烯极为敏感,储藏时应远离苹果、梨和香蕉,以免诱发赤褐斑点; 3. 生菜用手撕成片,吃起来会比刀切的脆,将生菜洗净,加入适量沙拉酱直接食用,常食可有利于女性保持苗条的身材。尿频、胃寒者少吃。

茴香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之功效。

适用于胃寒痛、小腹冷痛、痛经、疝痛、睾丸鞘膜积液、血吸虫病等症。

适用人群:

1. 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

2. 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多食会伤目、长疮。 制作指导:

1. 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其茎叶部分即茴香菜。

2. 大、小茴香均是常用调料,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

3. 发霉茴香勿吃。茴香菜作馅应先用开水焯过。

刀豆

【别名】大刀豆、关刀豆。

【性味归经】种子味甘,性温。刀豆壳味甘,性平。根味苦,性温。种子入胃、肝、肾经。刀豆壳入肝、胃经。根入肝、肾经。

【功能】种子温中降逆,补肾。刀豆壳通经活血,止泻。根散瘀止痛。具有利肠胃、止呕逆、益肾补元的功效;对于肾虚腰痛、气滞呃逆、风湿腰痛、小儿疝气等症有一定疗效。

【应用】

肾虚腰痛:刀豆种子几粒,煨烂,酒送服,一天两次;或,刀豆根30克,水煎去渣,与糯米适量炖服,每天一次。 风湿性腰痛:刀豆根30克,酒、水各半煎服。

【适用人群】

尤适于肾虚腰痛、气滞呃逆、风温腰痛、小儿疝气等症患者食用。

【制作指导】

1. 刀豆嫩荚食用,质地脆嫩,肉厚鲜美可口,清香淡雅,是菜中佳品,可单作鲜菜炒食,也可和猪肉、鸡肉煮食尤其美味;还可腌制酱菜或泡菜食之;

2. 食用刀豆时,必须注意火候,如火候不够,吃了有豆腥味和生硬感,会引起食物中毒,故一定要炒熟煮透,但要保持碧绿,不能煮成黄色;

3. 治颈部淋巴结核(鼠疮)初起:用鲜刀豆荚20克,鸡蛋1只,黄酒适量,加水煎服。

【使用注意】胃热者慎内服。霉豆角含皂素血球凝集素,吃后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吃时要彻底炒熟,变暗绿色无腥味,方可进食。

黄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

【功能】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

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适用人群】

1. 大豆是更年期妇女、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脑力工作者和减肥的朋友也很适合;

2. 大豆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气体造成胀肚,故消化功能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尽量少食;

3. 患有严重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低碘者应禁食;患疮痘期间不宜吃黄豆及其制品。 制作指导:

1. 用大豆制作的食品种类繁多,可用来制作主食、糕点、小吃等。将大豆磨成粉,与米粉掺和后可制作团子及糕饼等,也可作为加工各种豆制品的原料,如豆浆、豆腐皮、腐竹、豆腐、豆干、百叶、豆芽等,既可供食用,又可以炸油;

2. 生大豆含有不利健康的抗胰蛋白酶和凝血酶,所以大豆不宜生食,夹生黄豆也不宜吃,不宜干炒食用;

3. 黄豆通常有一种豆腥味,很多人不喜欢。如在炒黄豆时,滴几滴黄酒,再放入少许盐,这样豆腥味会少得多,或者,在炒黄豆之前用凉盐水洗一下,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4. 食用时宜高温煮烂,不宜食用过多,以碍消化而致腹胀。

黄豆芽

大豆的加工处理发出的嫩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入脾、膀胱经。

【功能】滋润清热,利水解毒。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的功效;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有食疗作用。

【应用】

失血性贫血:黄豆芽250克,大枣15克,猪骨250克,加水适量久煎,盐调

味,一天分三次食豆芽、饮汤。

【适用人群:

1. 青少年可多食,孕妇多食对缓解妊娠性高血压和产后便秘有一定效果;

2. 虚寒尿多者慎内服。

【制作指导】

1. 在生发黄豆芽时注意豆芽不要生得过长。

2. 烹调黄豆芽切不可加碱,要加少量食醋,这样才能保持维生素B不减少。

3. 烹调过程要迅速,或用油急速快炒,或用沸水略氽后立刻取出调味食用。

4. 加热豆芽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时间,八成熟即可。没熟透的豆芽往往带点涩味,加了醋即能去除涩味,有能保持豆芽爽脆鲜嫩。

5. 黄豆芽配豆腐炖排骨汤,对脾胃火气大、消化不良者很适宜。

6. 勿食无根豆芽,因无根豆芽在生长过程中喷洒了除草剂,而除草剂一般都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7. 应用于失血性贫血;黄豆芽250克,大枣15克,猪骨250克,加水适量久煎,加盐调味,一天分3次,食豆芽、饮汤。

【使用注意】勿食无根豆芽,因为无根豆芽在生长过程中喷洒了除草剂,而除草剂一般都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虚寒尿多者慎内服。

豆腐

大豆的加工制成品。

【性味归经】甘,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益中气,和脾胃。2.健脾利湿。3.清肺健肤。4.清热解毒,5.下气消痰。6.润燥生津,

【应用】 咳喘口干、痰不宜咳出:豆腐一块放入碗中,在豆腐中间挖一小孔如铜钱大,孔内填满白糖,隔水炖1小时,一天分两次吃。

【使用注意】不可过食,过食则腹胀、恶心,可用菠萝解。民间流传疗疮病人忌食豆腐。脾胃虚寒者慎内服。

海带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入胃、肾、肝经。

【功能】清热,消痰,软坚,散结。

【应用】

1.用于瘿瘤、瘰痢。单用本品,或与昆布、裙带菜等配伍,以增强消痰及软坚散结之功。

2.用于噎膈,饮食不下。可用砂仁共研末,牛奶送服,共奏化痰散结、益胃之功。

3.用于疝气,睾丸囊肿。可与海藻、小茴香配伍。

4.用于水肿、脚气。可与其他利尿药物配伍。

5.甲状腺肿:海带60克,蚝豉30克,加油盐适量煮汤吃。

6.清凉解暑:海带、冬瓜、绿豆各适量煮汤服。

此外,现代又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肿瘤等。单用本品,或配伍适宜的药物。

【用法】煎汤,煮熟,凉拌,糖浸,或做丸、散服

【功用主治】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祛脂降压、散结抗癌。用于瘿瘤、瘰疬、疝气堕、咳喘、水肿、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

【海带食疗方精选】

1、治瘿瘤、瘰疬:海带50克,猪瘦肉50克炒食。每日2次。或海带50克,昆布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皮肤湿毒瘙痒:海带50克,绿豆50克,红糖50克水煮服食,每日1次。

3、暑热、高血压、高血脂:海带30克,冬瓜100克,苡仁30克同煮汤。加适量白糖食用,每日1次。

4、治睾丸肿痛:海带15克,海藻15克,小茴香6克,水煎服,每日1次。

5、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及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海带15克,粳米100克,猪瘦肉50克,同煮粥,用适量食盐或白糖调味食用。

6、治肝火头痛、眼结膜炎:海带20克,草决明30克,水煎,吃海带饮汤。每日2次。

7、治缺碘性及青春期甲状腺肿大:海带25克,发菜10克,蚝豉100克,同煮汤,经常食用。

8、治慢性咽炎:水发海带500克,洗净切小块,煮熟后捞出,加白糖200克拌匀,腌渍1日

后即可食用。每日2次,每次食用50克。

9、治肥胖病:海带粉2克,话梅1粒,开水浸泡服用,每日2次。

10、治皮肤热痱、颈淋巴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海带60克,绿豆70克,粳米100克,陈皮1片,同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

11、糖渍海带:水发海带500克,洗净切小块,煮熟后捞出,加白糖250克拌匀,腌渍一日后即可食用。每日两次,每次食用50克。有软坚散结作用,可治慢性咽炎。

12、海带粥:海带10-15克,粳米100克,猪瘦肉适量,同煮粥,用适量食盐(或白糖)调味食用。有软坚,降压,利尿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及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等症。硬化及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等症。

13、海带冬瓜苡米汤:海带(或海藻)30克,冬瓜100克,苡米10克,同煮汤,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降血压,降血脂,清暑解热,利湿健脾,防癌作用。

14、蚝豉海带汤:蚝豉100克,海带25克,发菜10克,同煮汤,经常食用,可治缺碘性及青春期甲状腺肿大。

15、海带绿豆糖水:海带60克,切丝,绿豆150克,同煮汤,加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有补心,利尿,软坚,消痰,散瘿瘤作用。适用于高血压,脚气水肿,颈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暑天热痱疖毒,痰热咳嗽等症。海带药膳方

16、海带适量,经常煮汤食用,可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高血脂,并有抗癌作用。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食,身体消瘦者不宜食用。

绿豆

【别名】青小豆。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入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应用】 解暑:绿豆、冬瓜、海带、荷叶各适量,煮汤加糖或盐调味服。

【使用注意】因性寒凉,脾胃虚寒或阳虚之人不宜服。

绿豆芽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胃经;

【功能】有清热解毒,醒酒利尿的功效。

【适用人群】

1. 特别适合坏血病患者、口腔溃疡、消化道癌症和减肥人士食用,嗜烟酒、肥腻者也适宜常吃;

2. 豆芽膳食纤维较粗,不易消化,且性质偏寒,所以脾胃虚寒之人,不宜久食。

制作指导1. 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应配上一点姜丝,以中和它的寒性,十分适于夏季食用;

2. 烹调时油盐不宜太多,要尽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点;

3. 芽菜下锅后要迅速翻炒,适当加些醋,才能保存水分及维生素C,口感才好;

4. 绿豆芽150~200克,煎汤,可解酒毒、热毒。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内服。

紫菜

【别名】子菜,甘紫菜。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寒。入肺、肾经。

【功能】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用于甲状腺肿、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脚气、高血压等。

【应用】1. 应用于肺热痰多:紫菜30克,萝卜1个,煮汤服。用紫菜治疗各种脓痰和咳嗽的方法是:将紫菜研成粉末,炼蜜为丸,每次在饭后服6克,日服2次,或干嚼紫菜也可。

2. 用紫菜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大的方法是:每日用紫菜30克,陈皮3克,白萝卜1个,做汤服用。或将紫菜与鹅掌菜、夏枯草、黄芩各适量,水煎服。

3. 治疗高血压及两眼昏花:可用紫菜与决明子一同加清水煎服。

4. 治疗慢性气管炎:可用紫菜、牡蛎、远志各适量,水煎服。

【适合人群】

1. 尤其适合甲状腺肿大、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瘿瘤、淋病、脚气、高血压、肺病初期、心血管病和各类肿块、增生的患者更宜食用;

2. 不宜多食,消化功能不好、素体脾虚者少食,可致腹泻;腹痛便溏者禁食;乳腺小叶增生以及各类肿瘤患者食用;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尤其是素体脾虚者,可致腹胀。脾胃虚寒者忌食。

性味平衡指的是?

中药药性理论性味,是性味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性味的抗争中性味,通过医疗实践和不断探索得出的经验总结。

性味在中药药性中常指四气五味,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即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气和味,这两种特有的属性决定性味了每种药功效和主治。[1]。

阴阳属于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以代表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它的核心是用阴阳平衡表示人们的健康状态。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作用,现就中药药性气味与阴阳平衡的关系做一探讨。

1 四气五味

药物的性味是中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中药的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实践探索、验证归纳而来的,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1]。

1.1 四气中药的“性”是指药物的性质,分寒、热、温、凉四类,也称“四气”。温热和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从“四气”的本质而言,温与热,凉与寒又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的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不同。中药的“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是同病证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能够治疗寒证的为热性药物,能够治疗热证的为寒性药物,温和凉是在程度上与寒和热相对而言的,例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等,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寒凉性质。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肉桂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表明这一类药物属温热性质。所以把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归于寒凉药;把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归于温热药。《神农本草经》中:“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就是中药用药的最基本原则。

中药书上经常出现《性味》这个词怎么解释???

性味是指四气五味性味,中药的性质和滋味。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五味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 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其作用有如下述性味: 酸收涩 苦澡湿 甘缓急 辛发散 咸软坚

性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性味的意思、性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