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反症状,以及新冠症状和高反症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原反应症状会有以下这些症状:头痛、心慌、气短、胸闷、心跳剧烈、食欲不振。低烧、高烧、呕吐、意识恍惚、出现幻觉。如果高原反应比较小高反症状,可采取静养高反症状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休息一段时间症状就会消失会减弱。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红景天、奥默蓝养片,葡萄糖液等。严重高原反应适量吸氧。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一般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在2500-3000米左右不会有特别的反应,但在3000米时会感到运动时比平原稍吃力一些,但不会有高原反应。个别体质差的人可能在3000米就会有高原反应了。到了3000米以上,随着海拔增高,高原反应会逐渐加重。到了4000米以上,如果没有特别的供氧措施,多数人会有高原反应了。所以,凡登山队要上珠穆朗玛峰,都要请他们当向导或在前面开路做准备。
海拔:
地理学意义上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它与相对高度相对,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进行测算。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因此,海拔高度又称之为绝对高度或者绝对高程。而相对高度是两点之间相比较产生的海拔高度之差。但海面潮起潮落,大浪小浪不停,可以说没有一刻风平浪。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我明年想去 *** ,需要准备怎么样面对高原反应?
比如:药品,或者其它?请告知,谢谢
解析:
初入高原旅游,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口唇紫绀,失眠,多梦,血压亦可能升高。这些症状第一、二天明显,以后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劳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发展成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那么,怎样在旅行生活中减轻高原反应、如何防止高原病的出现呢?
一、进入高原前首先要通过正规医院体检,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平时身体素质好,进入高原后一般少有高原反应或反应相对较轻。同时,进入高原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可向有高原生活经验的人员或医生请教,请他们讲一些高原特点和生活注意事项,禁除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带上必要的应急药品和其它物品。
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乐观情绪。否则过分担心,思想焦虑,睡眠欠佳,反而会加大脑组织耗氧量,导致高原反应或使高原反应加重。
三、高原反应一般都可自愈。症状较重的,对症治疗即可,如吸氧、止痛、镇静等,比如口服去痛片和安定片,藏药“红景天” 根水喝可缓解高原反应。应避免劳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对极少出现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病人须大量吸氧,并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迅速转送海拨低的地区,治疗效果较好。慢性高原病在平原地区系统治疗后,便可逐步痊愈。
四、高原气候多变,尤其是早、晚气温偏低,一般说海拨每升高约1000米,温度降低6℃,所以衣着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夏季,内地来的人也须准备羊毛衫、保暖内衣等;冬季气温比较低,更须注意戴上墨镜和礼帽,以防紫外线损伤。如探险和登高山,则要计划好进行阶段性适应性锻炼,不应冒然进入海拨5000米以上的地区,以防出现不测。
五、伙食应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不可暴饮暴食,晚餐时应注意不可过量,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使心肺受压,造成胸闷心慌。初入高原的人,睡眠时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心肺负担。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高反症状,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高反症状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高反症状: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可以提前吃红景天给身体打个基础,上高原时随身携带葡萄糖液、奥默牌蓝养片等抗高反产品,有不错的缓解作用。严重时则需要及时吸氧或就医。
高反症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冠症状和高反症状、高反症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