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自我按摩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退烧自我按摩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保健按摩能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疏经活络,利通关节,使肌体内外、脏腑之间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强身益寿、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自我按摩方法是皮肤推摩法(在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比较有力量的一种手法是挤压法(用掌底和大拇指底挤压。为了加大压力,可以将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面)。用挤压法进行按摩可以加速皮肤和肌肉组织中血液的流通。
用两手手指进行揉搓更为有力一些。揉搓法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消散各种沉积物。
揉捏大块肌群的揉捏法是自我按摩的一种主要方法。揉捏时肌肉要放松,把肌肉从骨床上提起,并用力揉捏。
1)按摩上肢
搓手心:两手合掌,用力搓手心10~20次,使掌心的劳宫穴(半握拳时中指尖所点之处)发热发胀。
搓手背:先用右手搓摩左手背10次,再换左手搓摩右手背10次。
摩上臂:右手掌紧拉左手腕内侧,用力沿臂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由外侧向下擦到左手腕,如此10次;然后换手,方法同前。
此段按摩可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和关节活动能力,并有助于降低血压。
(2)擦面浴头
擦颜面:两手掌心紧捂前额,用力向下擦倒下颔,再翻向头后两耳上部,轻轻擦过头顶,回到前额。如此进行10次。
挠发根:用双手食指指肚或指尖,均匀地轻揉整个头部的发根10~20次。
摩后颈:双手拇指轻按眼角两侧太阳穴(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向后外量约3.3厘米凹陷处),再沿耳边向头后摩擦,擦到耳后凹时,其余四指用力向下擦颈部。如此进行10次。
此段按摩有助于消除脱发、白发及面容衰老,减轻头昏、头疼等,能降低血压,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力。
(3)浴眼旋睛
摩眼睑:两眼微闭,用两手拇指背面,分别摩擦两眼睑10~20次,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揪两眼中间部(即印堂穴)10次。
揉太阳:两手拇指指肚分按两侧太阳穴,向内旋转揉动10次,再反方向揉动10次。
转眼球:凝神,松体,平息,正头,腰直,两眼球向左旋转3次后,前视或远视片刻,再向右旋转3次,前视或远视片刻。
此段按摩可防止眼病,使头脑清醒,消除头疼、头晕。
(4)鸣天鼓
弹枕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指尖向后;两手中指同时弹击后头枕骨(小脑后)12次。
震耳膜:两手掌心紧捂两耳孔,然后骤然抬离,震动耳内鼓膜,接连开闭放响10次。
转耳孔:两手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三次,然后骤然拨开。如此进行3次。
此段按摩可使头脑清醒,解除疲劳,预防耳疾,增强听力,治疗耳鸣。
(5)摩口鼻齿
擦鼻翼:两拇指微屈,其他四指轻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用力摩擦10~20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侧)。
叩牙齿:心静神凝,口轻闭,上下齿互相叩击16次,然后将唾液咽下,意想流入丹田。
干漱口:闭口咬牙,用两腮和舌作漱口动作36次,然后将口中唾液分3次咽下,意想流入丹田。
此段按摩可预防感冒、鼻炎和牙病,并能帮助消化。
(6)按摩胸腹
推胸腹:右手按在左肩部,用力推擦到右大腿根,然后左手从右肩推擦到左大腿根,如此交替进行10次。
揉腹部:左手叉腰,右手掌从心窝左下方揉起,经过脐下小腹向右揉,然后揉回原处揉10~20圈;然后右手叉腰,用左手掌揉,方向相反。
摩肝脾:从心窝左或右下方沿肋缘摩起,经腹中线上行,从肋骨下摩回到原处,左右手各揉10~20次。
此段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减少腹壁脂肪沉着,对肝脾疾病后遗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7)按摩腰肾
搓腰眼:两手对掌搓热后,紧按腰眼处,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分,然后再向上搓回到两臂后屈尽处。如此搓摩10~20次。
兜肾囊:两手搓热,一手兜肾囊(睾丸),另手按小腹毛际近处,用力上下兜20次,再换手兜20次(这是男性功法,女性只搓大腿内侧)。
揉丹田:两手搓热后,左手叉腰,右掌心向脐下左下方旋转一周为一次,共做20次,然后换手反方向再做20次。
此段按摩能防止腰疼、腰酸,对神经衰弱有辅助治疗作用。
(8)按摩下肢
擦下肢: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摩擦到足踝,然后擦回大腿根为一次,共做10次;再换腿同样做10次。
揉膝盖:两掌心紧按膝盖骨,先向左揉转10次,再向右揉转10次。
搓脚心:两手搓热,然后用力搓脚心涌泉穴(脚掌心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搓10~20次。
上述各段功法做完后,闭目稍坐(或卧)片刻。
进入秋季以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一方面使人有秋高气爽的舒适感觉,一方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在家进行简单的自我按摩,能有效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侵害。
1.压揉承浆。
承浆穴在下唇凹陷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津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口渴感即可消失,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可不必反复饮水。这种津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2.按摩鼻部,以开肺窍。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不少人鼻黏膜对冷空气异常敏感,秋天冷风一吹,就伤风感冒,经久难愈。初秋即应坚持用冷水洗脸,并按摩鼻部,这样有助于养肺。方法为
(1)摩鼻。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手指在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50次,可增强鼻的抗寒力,亦可治伤风、鼻塞等。
(2)浴鼻。每日早、晚将鼻浸于冷水中,闭气不息,换气后再浸入:亦可用毛巾浸冷水后敷于鼻上,坚持至寒冬。
3.揉腹排便。
秋季气候干燥,大便也会干结难排,有许多人甚至数日一解或用药物来维持大便通畅,结果造成习惯性便秘。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通便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起床前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身体仰卧,先将两手掌心摩擦至热,然后两手叠放在右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共按摩30圈。
4.咀嚼鼓漱。
晨起和睡前,做上下腭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腭,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养生按摩以道家影响最大。道家认为耳、目、口是外之三宝,施以按摩,即可外养形体,又有助于内三宝精气、神的滋生。因此对头面部按摩最重视,创擦面、叩齿、漱咽、摩目、按耳诸法。
医学根据脏腑经络理论,按摩有关穴位以养生,如按擦命门、肾俞、涌泉等穴,认为有滋肾培元,水火既济之功。苏轼在《苏沈良方》一书中称赞之:“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其妙处,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然亦可道其吕略,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他还介绍了具体功法,有“试行二十日,精神自己不同”的深切的体验。
现将常用自我按摩法介绍如下 :
1、 叩齿 。又称“琢齿”。口唇轻闭,上下牙齿有节律地叩齿数十次。《颜氏家训》说“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期叩齿三百下为良”。可先叩数十下,次叩门齿数十下,再错牙分别叩犬齿各数十下,民间谚谓:“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此法清晨最宜,晨晓初醒,“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经脉未盛”,全身肌肉仍处于松驰状态,牙齿亦然常有松动感觉。此时叩齿能兴奋牙齿的血管、神经细胞,风固牙周组织,使齿牢不落。通过叩齿的轻轻震动,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况且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因而叩齿还有益肾健脑功效。
2、 净口 。又称“舐唇”、“赤龙搅水”。口唇轻闭,在叩齿之后,用舌舐搅齿龈内外,左右各数十次,然后舌舐上腭。本法对唇颊及牙龈组织有按摩作用。促使气血流通,使口形饱满,牙齿坚固,同时刺激唾液腺,增加唾液分泌。
3、 漱咽 。又称“鼓嗷”、“嗷津”、“漱玉津”、“咽玉浆”、“食玉泉”等。在叩齿、净口之后,仍闭口,将唾液含于口中作漱口动作10次,待精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汩汩有声有声,并且意念引至脐下丹田。唾液古人称玉泉、玉浆,刘宗素认为是“神水华池,含虚鼓漱,通行营卫,入于元宫,溉五脏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极宜珍惜。唾液有助消化,据研究,它对引发的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存在于霉变的谷物食物中,极难破坏)有迅速分解破坏作用,能防癌。漱咽动作使舌、腮部肌肉得到运动,对老人口腔功能衰退有预防作用。
4、 揉手 。又称“搓手”、“浴手”。两手合掌,用力摩擦,由慢渐快,产生热度。再以左手掌擦右手背,右手掌擦左手背,或作洗手搓揉状,数十次,使手上经脉畅通、气血和调,十指灵敏,便于以后做功。
5、 摩面 。又称“干洗面”、“浴面”。用搓热两手掌按住面部,手指向上并拢微西,作洗脸状向下捋擦数十次。《老老恒谷》说:“面为五脏之华,频洗可以发扬之”;《遵生八笺》谓:“令人面色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艾。”手足三阳经脉皆经面部,尤以多气多血之足阳阴胃经布行最广,故本法可使气血不衰,五脏得养,华颜久驻。
6、 梳发 。又称“栉发”、“浴头”。以十指作梳,手指微屈,指尖触头皮,由额前向枕后作梳栉状百余次。诸阳经脉,皆集于头顶发际,梳发可使经气通畅,血不郁滞,有调整血压的作用,血压高者可降,血压低者能升。发为血之余,刘宗素说:“发者,脑之华也。”经常梳之有祛风活血明目作用,并可使鬓发华美,漆黑不衰,甚至落发重生。
7、 摩目 。又称“熨目”、“浴眼”。将搓热手掌按熨双目片刻,然后向上向外、经耳上部绕至耳背后顺发际而下至颈部,十余次;再以拇指尖或拇指屈西之突出部位按揉眼周穴位如目内外皆(眼角)处的睛明穴、瞳子及太阳穴,眉棱骨等处。明代享寿150多岁的冷谦说此法能令耳目聪明,“夜可细书”,有助视力。陆游常用此法,有诗可证:“闲摩病眼开书卷,时傍危栏弄钓车。”
8、 运目 。又称“旋眼”、“运睛”。闭目向左、右各运转眼球十余次。《尊生类辑》:“闭目暗用眼珠转视,向左九遍,向右九遍,紧闭片时”,能“大除风热,永无目疾”。
9、 鸣天鼓 。即“按耳”。双掌紧按双耳,十指微屈向后掩抱枕部,以中部三指叩击耳后乳突部位,或以食指按中指并弹拨该部位,自觉有“咚咚”之鸣鼓声,击数十次。再以双掌轻轻按压两耳孔,旋压旋放十余次;再用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三次,再骤然拨开,共行六次。由于弹击及按压,鼓动空气,震动耳膜,通达气血,可防止耳查,保护听力,并能醒脑,增强记忆。
10、 摩耳轮 。又称“修城廓”。用双手不停揉擦耳廓,使热极,并轻拉耳吾数次。耳与全身经络密切相关,《灵枢》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气别走于耳而为听”。全身脏腑器官在耳轮上都有其相应点,近代耳针所住的就是这一原理。按摩耳轮等增强全身功能。
11、 摩鼻 。又称“浴鼻”。以双手中指指腹或拇指指背,自上而下按摩鼻脊两侧数十次。《遵生八笺》所谓“中指时时摩鼻频”即是。润肺而溉中岳,能防治感冒咳漱。
12、 干浴 。又称“干沐浴”。双手搓热,分别摩擦左右上肢,胸、腹及下肢各数十次。本法通经络,疏血脉,散滞气,和营卫。凡局部或全身的气滞血凝者可祛除,并能增细皮肤抗病能力。
《红炉点雪》说:“经络通畅,气血流行,肌肤光莹,名日干沐浴,尤延生之道也。”
13、 摩腰眼 。又称“摩肾堂”。以搓热双手紧按腰部第二、三腰椎外侧相当于“肾俞”穴处,用力向下搓至尾闾部,反复数十次,热极为度。本法有补肾固精培元之作用,防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耳鸣有效。
14、 擦涌泉 。
又称“擦足心”。用手搓两足心之涌泉,快速用力摩擦数十次,热极为度。亦可以足代手,右足擦左足心,左足擦右足心。苏东坡谓此法能使面色红润,腰足轻快,终不染疾。
《寿亲养老新书》引陈书林语说:“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所以晚年步履轻便。仆性懒,每卧只令人擦至睡熟即止,亦觉得力。枉法有滋肾水,制虚火,健腰腿,增脑力之功。”
关于自我按摩和退烧自我按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