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赶黄草的图片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赶黄草的图片大全 别名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以全草入药的,所以不分茎叶花,都是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性味:性温、味甘、无毒
赶黄草是一种地道的中药材,赶黄草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健脾的功效。在临床医学中常常被用为治疗酒精肝,脂肪肝,药物肝,压力肝,甲乙肝病毒,胆囊炎等肝脏类病症。
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没食子酸和榭皮素等有效成分,对于乙肝病毒有着非常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以此对肝脏引起的皮肤斑,视力下降干涩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扩展资料
多年生草本,高达160cm,茎带红紫色或黄褐色。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窄披针形,长3-11cm,宽约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
秋季开黄绿色花,蝎尾聚伞花序成长穗状,数枝顶生,疏被短腺毛;萼筒宽钟形,萼片5,三角形;花瓣缺,雄蕊10个;心皮5个,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无花柱,柱头盾状。蒴果红紫色,压扁5角形,5短喙斜展,略呈星状,盖裂。种子极小,红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赶黄草
赶黄草为古蔺县地道的草本珍贵药材,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叫扯根菜,是虎耳草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之功效,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苗族人世代习用,称她为“神仙草”。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内含多种有效成份均对肝损伤具保护作用,能恢复肝脏功能,减低饮酒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对甲肝、乙肝、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组成的联合课题组从赶黄草的水提物中分离提取纯化,得到8
种化合物。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破坏、保护肝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为中医药逆转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带来希望。
赶黄草具有通络活血、祛瘀除湿、活血散瘀等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证实,赶黄草可以提高PGE2
水平,抑制TNF-α产生,而TNF-α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若与丹参合用,疗效更加显著。
从赶黄草的水提物中分离出的化合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破坏,保护肝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证实,赶黄草可以提高
PGE2水平,抑制
TNF-α产生,延缓并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根据肝纤维化的病理分析,肝纤维化与中医的“症积”有一定的类同之处。中医对症积病机的认识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本质而言,则以血瘀痰结为主。肝硬化是由于气虚血滞,以致瘀血滞流,着而不去,凝血与痰湿蕴结,阻滞血络则成痞块(肝脾肿大),进而凝缩坚硬,推之不移。
据《天宝本草》、《救荒本草》等记载,赶黄草具有通络活血、祛瘀除湿、活血散瘀等作用。赶黄草还有预防醉酒及解酒、美容美颜等作用。
赶黄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平时服用中药材的时候会经常用到赶黄草,虽说赶黄草是服用药物的时候会用到的,但是大多数人想必并不了解赶黄草的功效与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赶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赶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
赶黄草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养肝护肝
赶黄草其成分中含有没食子酸和榭皮素等有效成分,对于乙肝病毒有着非常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以此对肝脏引起的皮肤斑,视力下降干涩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3.活血化瘀
4.退黄化湿
赶黄草入肝经,有利胆化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病症。
5.解酒排毒
赶黄草中含有的食子酸和槲皮素等物质都是天然的抗病毒成分,它们加快人体内酒精的分解与代谢,能减少它们对人类肝脏的伤害,平时人们在酒后适量服用赶黄草人们醉酒以后出现的不良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
6.利水消肿去除黄疸
赶黄草是一种味甘无毒的中药材,它性质温和,能去除人体内的湿毒,也能消除黄疸,虽然服用可以提高肾功能,也能加快身体内多余水分的代谢,它可以用于人类身体浮肿或小便不利,以及黄疸性肝炎等多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另外这些疾病发生以后,即使不用赶黄草也能起到明显治疗作用。
赶黄草的功效
【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于消肿的功效。
赶黄草的作用
赶黄草含有没食子酸和槲皮素,有抗肝病毒和保护肝的有效成分,能恢复肝功能,减低饮酒和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可预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对甲、乙肝炎、慢性肝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主治黄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 炎、胆囊炎、脂肪肝等。
赶黄草介绍
赶黄草,学名扯根菜,赶黄草属于古蔺道地药材,国家原产地保护分布于四川古蔺海拔1000米以上乌蒙山麓原始森林,苗族人世代习用,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称为“神仙草”,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之功效。
赶黄草的图片
一、简介:
赶黄草,学名扯根菜,《中药大词典》《四川药典》均有记载,分布于四川古蔺海拔1000米以上乌蒙山麓原始森林,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称为“神仙草”。
二、功效:
1、清热解毒,对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利水消肿,对于治疗水肿、淋病、小便不利、痢疾有很好的作用。
3、活血散瘀,可以用于治疗经闭、血崩、痛经、带下跌打损伤等病症。
4、有利胆化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黄疸、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
5、临床上,赶黄草还被用于预防细胞中DNA的突变,对防止癌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采制及入药
1、采集后晾干或新鲜使用。
2、赶黄草全株均可入药。叶子、枝干及根均可以入药。根据季节不同叶子和枝干的有效成分含量会有所差异。
四、使用方法和禁忌
1、是药三分毒,为了确保健康,建议去专业中医医师处诊治,以便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用量,对症下药。
2、禁长期大量服用:赶黄草属利水渗湿药,中医讲究物极必反,长期大量服用赶黄草可能对肾脏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配合其他中药以减少副作用,具体请遵医嘱。
2、胃肠亏虚者慎用。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
2、四川药典
3、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
4、《万县中草药》
天天喝赶黄草对肝脏比较好,有养肝护肝的疗效,对解酒醒酒也有帮助。如果天天喝要适量,不能多喝。
赶黄草,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全草,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具有利水除湿,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扩展资料
赶黄草主治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多年生草本,高达160cm,茎带红紫色或黄褐色。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窄披针形,长3-11cm,宽约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秋季开黄绿色花,蝎尾聚伞花序成长穗状,数枝顶生,疏被短腺毛;萼筒宽钟形,萼片5,三角形;花瓣缺,雄蕊10个;心皮5个,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无花柱,柱头盾状。蒴果红紫色,压扁5角形,5短喙斜展,略呈星状,盖裂。种子极小,红色。
根茎圆柱状,弯曲,具分枝,长约15cm,直径3-8cm;表面红褐色,密生不定根。茎圆柱形,直径1-6mm;表面红紫色,不分枝或基部分枝。叶片易碎;完整者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10cm,宽0.6-1.2cm;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表面绿褐色;无柄或近无柄;叶片膜质。有时枝端可见聚伞花序,花黄绿色,无花瓣。偶见果实,紫红色,直径约6mm,气微,味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赶黄草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赶黄草的图片和赶黄草的图片大全 别名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