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ppt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如果是急性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相当危险的疾病,如果出血量突然增大也有可能会引起失血性休克出现生命危险,所以这种情况下建议最好住院进行系统、及时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如果是慢性的隐形出血,一般大出血或者休克的风险很小,可以选择先行胃镜检查查清病因后,根据严重程度考虑是否需要立即住院。也可以选择口服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观察疗效,定期检查大便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有身体发热、便血等反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但身体发热是在排除感冒等疾病因素外方能考虑是否与上消化道出血等方面有关系。那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原因? 1、炎症因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大部分是与胃肠道黏膜发炎有关系,胃肠道黏膜发炎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几种情况。也与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息肉等病症有关系,需根据胃肠道疾病类型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即可。 2、机械因素: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受到感染因素引发黏膜糜烂、出血等问题,也与食管穿孔造成黏膜绞窄、阻塞、出血等因素有关系。此外,受到疾病刺激与外界刺激引发呕吐等情况也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毕竟剧烈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呕吐往往会造成胃内压力升高引发食管与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交界处黏膜撕裂出血等情况。 3、 血管因素:肝硬化会导致食管内出现静脉曲张破裂等问题,像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扩张等疾病都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问题。因此,需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方能进一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4、肿瘤因素:上消化道出血与肿瘤有关系,常见的肿瘤类型有胃癌、食管癌、平滑肌瘤等类型,需根据不同类型的肿瘤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化疗以及放疗等方法。
1,寻找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急性大量出血者,应根据老年人出血后生理变化特点,迅速作出处理,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采取平卧位,两膝弯曲或抬高下肢,应避免低头位时影响呼吸功能以及将血液吸入气管,并有利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仅有黑粪者可不必禁食,呕血停止后,可进温凉米汤,豆浆或牛奶,而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该禁食,一般来说,进食流质可减少胃饥饿性收缩,能中和胃酸和恢复体力,有利康复。
发生出血后,在检查的同时要进行紧急处理,包括立即输液,必要时输血或胃内给冷盐水洗胃及必要的止血药(云南白药,三七粉,凝血酶等;静脉内滴注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还可通过内窥镜局部喷酒药物等。近些年来采用的高频电凝和激光止血等新技术,有效率达94%-95%,此法适于不宜做紧急外科手术者,对肝硬化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还可在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止血。
2,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
3,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4,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5,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液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二)补充血容量:当血红蛋白低于9g/dl,收缩血压低于12kpa(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的全血。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1.胃内降温
2.口服止血剂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
4.内镜直视下止血
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非外科手术治疗
(1)气囊压迫
(2)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
(3)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a、一般治疗
b、手术治疗
c、介入治疗
d、内镜治疗
(4)手术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有以下临床表现:
1、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和出血量少且速度慢的幽门以上者病变可仅有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病变也可引起血液反流入胃内,导致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在400ml以内可无症状。如果急性出血400ml以上,病人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口干等表现。如出血量1000ml以上,可有晕厥、四肢湿冷、少尿和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休克表现,甚至可危及病人生命;
3、氮质血症:一般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达到高峰,3-4日后降至正常;
4、贫血和血象变化: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可无明显变化,一般经3-4个小时以上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出血2-5个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恢复正常;
5、发热:中度或大量出血患者于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的急症,通常需要尽快处理:1、补液:若出血量不多,需要尽快补液,多出血量多,血压下降,可能需要输血;2、内镜下止血:在胃镜或肠镜下进行电凝止血;3、介入栓塞治疗:若出血部位不是很明确,可进行造影,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临床上对于急性的上消道出血治疗首先要看什么因素导致的。一般临床上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一大因素是消化性溃疡,包括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混合性溃疡。对于这类疾病,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是给予患者应用抑酸药物,常用的药物是耐信,常用采取808方案,持续给予患者持续的静点,然后用生长抑素,必要的时候可能会口服或者用胃管打些冰去甲肾上腺素盐水进行止血,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都能够止住。如果经过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可能会采取器械的方式进行止血,比如应用止血夹或者是喷洒药物进行止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临床上可能会采取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打硬化剂或者手术的方式进行止血。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是比较差的,当然也必须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再采取器械的治疗方法。
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以十二指肠为界分为上、下消化道。消化道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出血都可称之为消化道出血。但是,消化道出血量的多少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果出血量较小,在5-10ml,肉眼看不见明显出血,但在镜下可看见,其大便潜血呈阳性;如果出血量在50-100ml,大便可呈柏油样;如果出血量在250-300左右,那往往就会有呕血的表现;若出血量再大超过1000ml可能就会出现休克,而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循环衰竭表现。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但是常见的就是消化道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肠一些粘膜病变等,还有一次性大量饮酒等也会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些患者出血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些腹部不适,或仅有大便异常,但是查粪便常规显示潜血阳性,这种情况下应该再多查几次潜血,如果都是阳性,应进一步检查,不要忽视。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ppt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