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常继发于选择题

登登百科 百科 2022-12-25 638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绒毛膜癌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绒毛膜癌常继发于选择题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绒毛膜癌的病理是什么?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约50%继发于葡萄胎后,25%继发于流产后,25%继发于足月妊娠后,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之后。主要经血行播散,转移早而广泛,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依次为阴道、脑、肝、肾。

绒癌多数发生在子宫,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原发灶而只出现转移灶者。子宫绒癌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表面呈紫色而切面为暗红色结节,常伴出血、坏死及感染,质软脆,极易出血。肿瘤可侵犯宫壁、突入宫腔或突出于子宫表面。宫旁静脉中往往发现癌栓。卵巢也可形成黄素囊肿。

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是一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继发于正常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

什么是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是一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继发于正常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有50%的绒毛膜癌发生于葡萄胎之后,25%发生于流产后,10%发生于足月分娩或宫外孕后。这种疾病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偶尔发生于未婚女性的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的症状

1、阴道流血:在葡萄胎清宫后、流产后或足月分娩后、宫外孕后出现流血情况,时有时无,出血量多少不定;也可能表现为一段时间的正常月经再停经,然后出现阴道流血。

2、腹部包块:由于子宫出现不均匀增大,患者往往会感觉到下腹有包块。

3、出现类似怀孕症状:主要是指乳房增大、乳头及乳晕颜色变深,阴道变软等症状。

4、局部出血:如果病症转移,各转移部位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最常见的是肺部转移,可能会出现咯血的症状,其次是宫旁组织及阴道转移,再次为脑转移。

5、合并妊娠绒癌合并妊娠时,不仅在妊娠期发生子宫大出血,常误诊为前置胎盘,在分娩时出血亦很严重,常误诊为胎盘早剥。

总之,凡葡萄胎,产后或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不能如期复旧,较大而软,应想到绒毛膜癌的可能。

绒毛膜癌怎么引起的

绒毛膜癌的具体病因目前并无权威的解释,不过绝大多数的绒毛膜癌是与妊娠有关,分别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正常分娩之后,也有研究认为可以直接由孕卵发生,甚至极个别来自畸胎瘤内所含卵子的滋养叶成分。

绒毛膜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绒毛膜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性肿瘤疾病,转移率大,常见的是肺部转移,患者会有咯血、胸痛的症状表现。

此外,随病情发展,肿瘤还会出现阴道、脑转移、肝脾转移等。病情一旦转移,意味着治疗会更加困难,因此,患者对于如何采取治疗需要更慎重。

绒毛膜癌转移部位的症状:

1、肺转移:绒毛膜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患者出现咯血、胸痛、憋气等症状,肺部X线拍片见转移阴影。

2、阴道转移:仅次于肺,占第二位。其特征为紫蓝色的结节,突出于阴道粘膜面,为实质的肿块,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出血,以阴道前壁或尿道下方多见。

3、脑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绒癌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突然跌倒,失语、失明、过几秒或几分钟后恢复。后期会造成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癌,病人可突然死亡。

4、肝、脾转移:出现上腹闷胀、黄疸、查体肝、脾肿大、B超提示肝、脾有转移病灶。

5、消化道转移:出现呕吐、柏油样大便,消化道钡餐透视可见消化道转移病灶。

6、泌尿系转移:有血尿等。

绒毛膜癌怎么办

绒毛膜癌的治疗原则是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如果是年轻未育者,会尽可能不切除子宫,以保留生育功能,如果不得已切除子宫,卵巢也仍可保留。

1、化学药物治疗

在一般早期病例,可单用一种药物,以5-氟尿嘧啶(5-Fu)为首选。如病情急或已到晚期、则需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合用。在医生叮嘱下严格服用药物。

2、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估计化疗不能完全征服或者出现治疗过程中HCG下降缓慢的情况,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一般的手术会采取子宫切除。

3、放射治疗

如果到了晚期,手术有困难或经多个疗程化疗消退不明显的患者,就要考虑放射治疗。

4、转移灶的治疗

如果癌症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要根据各个部位特点针对性治疗。

绒毛膜癌还能怀孕吗

绒毛膜癌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尽量考虑未生育者的情况,尽量保留子宫和卵巢组织,如果治疗过程中未切除子宫或卵巢,治愈后是可以怀孕的。

不过,绒癌治愈后对要求生育期的女性严格避孕2年,以防再次癌变。在避孕过程中,为了防止β-hcg值受避孕因素的影响,最好采取男用避孕套和女用阴道隔膜双生避孕法。

绒毛膜癌的预防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死亡率较高,所以要积极预防。

1、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注意保养:由于绒毛膜癌多患于葡萄胎、流产后,所以在流产、分娩后应都注意保养,性生活要注意卫生。

2、治愈后应巩固化疗:绒癌治愈后应巩固化疗1~3个疗程,以后每周测定血β-hcg一次,正常者3个月后再巩固化疗一次,以后每半年化疗一次,2年不复发者不再化疗。

3、做好随诊工作,定期检查:良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恶变机会很大,所以要定时检查,如果出现了凉性肿瘤,应做好随诊工作,至少持续2年定期检查,有条件者应长期去医院随诊。

什么是绒癌?

绒癌又被称为绒毛膜癌,分为妊娠性绒癌和非妊娠性绒癌。非妊娠性绒癌发生于未孕或绝经后的妇女,妊娠性绒癌发生于育龄妇女。绒癌可以通过单用药物治疗就能根治的一种恶性肿瘤。那么到底什么是绒癌呢?下面我们就什么是绒癌及绒癌的症状有哪些来介绍给大家。

绒毛膜癌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它的特点是失去了原来的绒毛结构,侵入子宫肌层,并由此通过血行面转移到其它器脏或组织,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其主要症状表现为:1、产后、流产后,尤其在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流血,量时多时少。如果绒毛膜癌已侵入子宫肌壁或子宫内膜病变较轻者,无阴道流血。2、癌组织侵蚀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所致,或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内脏转移而导致会腹痛。3、因增大的子宫壁或阔阔韧带内形成血肿,或增大的黄色囊肿,病人腹部往往会有包块。4、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最早侵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由此逆行而转移到阴道,上行经右心而至肺,再由肺继发转移而扩散致全身各主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等。

女性朋友们如有以上症状应及早就医,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佳。

体检出绒毛膜癌,绒毛膜癌是什么?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特点是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结构,而散在地侵入子宫肌层,造成局部破坏,并由此而转移至其他脏器或组织。

绒毛膜癌通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变的滋养细胞肿瘤。其优点是滋养细胞失去原先毛绒或葡萄胎构造,而散在地入侵子宫肌壁,导致部分毁坏,并从而而迁移至别的内脏器官或机构。绒毛膜癌发生于小产或足月孕妇分娩后各占25%,极少数发生于宫外孕后。肿瘤转移至肺可造成干咳、咯血,迁移至阴道内可有蓝紫色结节、溃破后内出血,肝迁移通常有黄疽、肝区隐痛及消化道症状,肺癌脑转移可发生头疼、恶心呕吐、抽动、半身不遂及晕厥。在其中,肺癌脑转移是绒癌至死的首要缘故。

绒毛膜癌的病症具体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包块、部分流血、早孕症状等,绝大多数绒毛膜癌患者是发生在葡萄胎以后,患者在葡萄胎清宫手术以后会发生出血的状况,出血是多少不一,出血终止一段时间后,还有可能会再次流血。绒毛膜癌患者会觉得下腹有肿块存有,与此同时患者还会有恶心想吐、恶心呕吐合拼胸部增大、乳房变深、阴道内变松等相近早孕的症状。

绒毛膜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以下几种原因有关:有些患者发生绒毛膜癌可能和叶酸的缺乏有关,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维生素能够促进黏膜的修复,缺乏叶酸可能会诱发癌症的发生;有些患者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和妇科发生癌症关系比较密切的是人乳头状病毒。绒毛膜癌的发生还会体内激素的水平有关,女性激素的异常可以刺激绒毛膜癌的发生;有些患者发绒毛膜癌可能和种族有关,绒毛膜癌的发生属于综合因素导致的。

绒毛膜癌病因?

绒毛膜癌的发生原因至今不明,虽假设甚多,但只能解释部分现象,常见的病因学说包括营养不良学说、病毒学说、内分泌失调学说、孕卵缺损学说和种族因素等。还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原因。

一、主要病因

1、营养不良学说:实验动物中缺乏叶酸可致胚胎死亡,推测母体缺乏叶酸可能和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有关。特别在胚胎血管形成期(受孕后13~21天),如营养物质中缺乏叶酸和组氨酸,会影响胸腺嘧啶的合成,从而导致胎盘绒毛的血管缺乏以及胚胎坏死。葡萄胎及滋养细胞肿瘤高发于以大米和蔬菜为主食的居民中,因食品烹煮过久,破坏和丢失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叶酸、微量元素 、胡萝卜素等。但此学说无法解释为何双胎妊娠中一胎发展为葡萄胎,而另一胎尚可正常发育的事实。

2、病毒学说:在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滤过性病毒,称为“ 亲绒毛病毒”,并认为这种病毒是导致滋养细胞肿瘤(疾病)的原因;葡萄胎和绒癌中易检出HPV-18型DNA,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HPV在滋养细胞肿瘤中的生物学特性和潜在的致癌作用。

3、内分泌失调学说:小于20岁及大于40岁的患者发病率更高,此时期都为卵巢功能尚不完全稳定或已逐渐衰退特点,故联想到滋养细胞肿瘤(疾病)是否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密切有关,卵巢功能紊乱是否与产生的卵子不健全有关。临床上见到停服口服避孕药的妇女,若在短期内妊娠后再流产者,常可见绒毛有水泡样变性,提示绒毛变性与卵巢内分泌不平衡有关。

4、孕卵缺损学说:小于20岁或大于40岁妇女中葡萄胎发生率较高,该年龄组妇女妊娠后自然流产率及新生儿畸形率也高,可能与孕卵本身缺陷有关。异常孕卵虽能着床,但其胚胎部分没有足够的生活力,而滋养细胞却有过盛的生长力,因而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5、种族因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多见于亚洲各国,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更为多见,有人认为可能与种族有关。但种族问题与环境、气候、饮食习惯、水源、传染病、动物媒介等因素相关。

二、诱发因素

1、先前完全葡萄胎: 绒毛膜癌发生在一个完全性葡萄胎后的可能性大约是另一个怀孕事件之后的1000倍。

2、年龄因素:滋养细胞肿瘤(疾病)一般均发生在生育年龄范围以内,即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此与精子、卵子老化,染色体易发生异常,异常受精自然淘汰有关。

3、孕产次:妇女孕产次多的发生率也高,滋养细胞肿瘤发生于经产妇亦多于初产妇,尤以6胎以上最为明显,若已有一个小孩者能采取避孕措施,则有1/2以上妇女可避免滋养细胞肿瘤(疾病),也可避免大多数滋养细胞疾病发生恶变。

什么是绒毛膜癌

【概述】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

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

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

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病理改变】

子宫不规则增大,表面可见一个或多个紫蓝色结节,剖面呈暗红色,常

伴有出血,坏死、感染、病灶质软而脆,可突入宫腔,亦可浸润破坏浆膜层

达到宫旁组织,也可随血流播散,转移至任何器官组织。微观滋养层细胞高度

增生,排列紊乱无绒毛样结构,有成堆的合体细胞及郎罕氏细胞。

【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在产后,流产后,特别在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流血,

量多少不定。如绒毛膜癌已侵入子宫肌壁问而子宫内膜病变较轻者,可无阴道

流血。

2.腹部包块:因增大的子宫或阔韧带内形成血肿,或增大的黄色囊肿,

病人往往主诉为下腹包块。

3.腹痛:癌组织侵蚀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所致,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

或内脏转移所致。

4.转移症状: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最早侵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由此逆

行而转移到阴道,上行经右心而至肺,再由肺继发转移而扩散致全身各主要器

官,如脑、肝、肾、胃肠等。

(1)肠转移:绒癌主要以血行转移,其中肺部转移的发生率占第一位,咯

血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也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胸腔积液。转移灶侵

犯支气管粘膜时可造成咯血;侵犯胸膜时可出现胸痛,胸腔积液、积血。如

广泛的微血管内出现细胞栓塞,可引起呼吸困难。

(2)阴道转移:仅次于肺,占第二位。其特征为紫蓝色的结节。突出于阴

道粘膜面,为实质的肿块,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出血,也易感染。

(3)脑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绒癌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

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突然跌倒,

失语、失明、过几秒或几分钟后恢复。以后血管内瘤细胞继续生长发展,产

生破坏性症状,造成蛛网膜下腔及附近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

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癌,病人

可突然死亡。

(4)肝转移:肝区压痛,肝肿大,破裂时可引起内出血。

(5)消化道转移:出现呕血或柏油样大便。

(6)泌尿系转移:有血尿等。

【诊断】

可根据病史,体征,转移症状及各种辅助检查,可获得正确诊断。

1.临床特点:凡葡萄胎,产后或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不能如期

复旧,较大而软,应想到绒毛膜癌的可能。

2.血或尿内HCG测定:滴定度升高或者血、尿内HCG阴性后又出现阳性

者。

3.X线肺片:可见肺部有球样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仅为单个转移

病灶。或几个结节融合成棉球,团块状病变。

4.病理诊断:子宫肌层内或其他切除的脏器中,可见大片坏死组织和凝

血块,在其周围可见大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胞,不存在绒毛结构。

绒毛膜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绒毛膜癌常继发于选择题、绒毛膜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