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频电疗法,以及高频电疗法名词解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临床应用范围:急慢性炎症、断肢再植后保持小静脉高频电疗法的通畅,急性扭挫伤、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痛、神经炎等。主要禁忌证:活动性肺结核、高热、出血或出血倾向、心力衰竭,装心脏起搏器者、恶性肿瘤等。大剂量高频电疗法的短波或微波疗法对恶性肿瘤不属禁忌,但禁用Ⅰ~Ⅲ级剂量。
1.减幅正弦电流:电流波幅依次递补递减,最后降至0,这种电流用火花放电产生,临床常用的有共鸣火花(达松代尔)疗法。
2.等幅正弦电流:电流波幅相等恒定不变,连续振荡,临床常用的有中波,短波,超短波疗法等。
3.脉冲正弦电流:正弦电流以脉冲形式出现,通电时间短,脉冲峰值大,断时间长,,目前采用这种电流的有脉冲短波和脉冲超短波疗法。最近出现脉冲微波实验研究报导,但临床应用尚少见。 1.小功率输出:适用于小器官和较表浅部位治疗,如40-60W的五官科用的小型超短波治疗机。
全屏显示该表格
2.中等功率输出:用于较大部位和较深的内脏部位治疗,如100-300W的超短波治疗机。
3.大功率输出:为近年来发展应用的射频疗法,功率可达1000W或1000W以上,如大功率短波、超短波和大功率微波、分米波治疗机,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1.直接接触法,电极直接与人体皮肤或粘膜接触,这多用在频率较低的高频电流,因它不易通过电极与皮肤形成的电容。如中波电疗法即属于此类。
2.电容是场法 电极与人体相距一定的距离,整个人体和电极与人体间的空气(或棉毛织品)作为一种是介质放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一个电容,人体在此电容中接受电场作用,故称电容电场疗法。由于这种电容量小,容抗较大,因此只有频率较高的高频电流才能通过,如短波和超短波疗法。
3.电缆电磁场疗法(线圈电磁场法)用一根电缆将人体或肢体围绕数圈,通过高频电流,由于电磁感应,在电缆圈内产生磁场,随之引起人体内产生涡电流,引起各种生理治疗作用,如短波电缆疗法。
4.辐射电磁场法:当高频电流的频率很高时,其波长接近光波,很多物理特征与光相似。在其发射电磁波的天线周围装一个类似灯罩状的辐射器,使电磁波象光一样经辐射器作用到人体,如分米波和微波疗法。
高频电作用人体的主要方式
E-电极或辐射器、M-人体,A直接接触法,B电容电场法,
C电缆电磁法,D辐射场法
电能治病,早已不是新鲜事。公元前,古希腊渔夫就用电鱼治病。当今,用电治病的方法有上百种,按频率划分有: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和超高频电疗等数大类,每类又有若干种或数十种,急性病、慢性病都能治。有些长年吃药、打针不见效的顽症,竟用电疗治好了。
像无线电波一样,电疗法也是按频率(频率的计量单位为赫兹)划分的,用频率0~1000赫兹脉冲电流治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用1001~100000赫兹脉冲电流治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用100000赫兹以上电流治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脉冲电流,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电压或电流出现突然的变化。脉冲的高度叫波幅,脉冲所占去的时间叫波宽,两个脉冲之间所占去的时间叫间歇。现代电子技术可获得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不同波宽的脉冲电流。常见的脉冲电流波形有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指数曲线波、梯形波等。
低、中频脉冲电流治疗作用,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对运动神经。1~10赫兹引起肌肉单收缩,20~50赫兹引起肌肉强直收缩,100赫兹引起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对感觉神经。50赫兹振颤感明显,100赫兹镇痛;对血管。1~20赫兹提高血管张力,50~100赫兹扩张血管;对植物神经。4~10赫兹兴奋交感神经,20~40赫兹兴奋迷走神经,100~250赫兹抑制交感神经。
电疗是利用不同类型电流和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电疗有很多种疗法,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电疗的各种疗法。
电疗的静电疗法
利用静电电场对人体的作用。常用电子管式静电机,输出两极间的高压可高达50kV,为阻止短路危险,在输出电路中串联高阻值保护电阻,使短路电流在1mA以下。由于静电电场方向恒定,体内离子或有极性分子定向移动,因而引起体内一系列变化。此外,火花放电和静电电场可使氧变为臭氧(O3),对人体感受器有一定刺激作用,全身应用对人体的反应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性降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故临床常用于神经症、早期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局部应用时,可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抑制感觉神经,常用于慢性溃疡、皮肤瘙痒等。
电疗的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方向恒定,强度不随时间变化。理疗用的直流电电压一般在 50~80V,电流强度0.05~0.1mA/cm2。当直流电作用于人体时,体液中电解质发生电解作用,产生正、负离子,正、负离子各向其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与此同时胶体液中的荷电胶粒(分散质)向一极移动称为电泳;水分子(分散媒)向另一极移动称电渗。处于直流电正极作用下的组织内部将发生下述变化:由于Ca2+,Mg2+等两价离子向负极移动的速度比K+,Na+等1价离子慢,因而前者在正极附近的相对浓度较大。Ca2+,Mg2+等两价离子有降低组织兴奋的作用,对正极下的机体镇静作用。CL-在正极附近浓度较大,与H+化合成HCl,使该处组织液呈酸性。人体细胞膜的构成蛋白质都荷负电,在正极作用下负电荷消失,相互间排斥力减弱,距离减小而密集,同时因电渗作用使局部组织含水量下降,故膜的通透性降低。处于直流电负极作用下的组织内部将发生如下变化:K+,Na+等1价离子浓度相对较大,增强该处机体组织的兴奋状态。Na+移至负极下与OH-化合成NaOH,使组织液呈碱性。细胞膜蛋白质电荷增强,排斥力提高,细胞膜距离增大而分散,同时因组织内含水量增加,故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
直流电正、负极下组织内发生的理化变化,有调整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水肿或脱水现象,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的作用。并可通过分节反射,改善内脏的活动功能。临床上常用直流电来镇痛、止痒、软化瘢痕、消肿、促进组织再生,改善中枢和周围神经功能等。
直流电还能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达到治疗目的,这称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它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的原理,将药物离子或荷电微粒经皮肤汗腺导入人体。此法综合利用直流电和药物两者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应用较多。药物导入量取决于电量大小、药物浓度、电极面积和通电时间。通电时间过长,则局部组织内离子堆积而产生极化现象,使导入量明显减少,故临床上一般通电20~30分钟。导入的药物不但可对局部组织起作用,还可通过体液循环把药物送到远隔器官起治疗作用。离子导入除采用直流电外,还可利用单向低频脉冲电流或半波正弦中频电流。导入药物因病而异,急性化脓性炎症可用抗生素类,过敏性疾病用脱敏药物,风湿性病则用水杨酸类药物。
电疗的低频脉冲电疗法
采用频率在1k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流。这种电流在人体内可引起离子和荷电微粒的迅速移动,因而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低频脉冲电流因波形不同,可分为方波、梯形波、指数曲线形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等。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可调整脉冲周期,脉冲宽度和升、降波时间。有时以更低频率的脉冲波去调制上述低频脉冲,这种波称低频调制波。
作用
临床上低频脉冲电疗法主要应用于下述两方面:
①用以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收缩能促进动脉供血、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营养代谢,消退水肿,还可提高肌肉张力,防止或延缓肌肉萎缩过程;节律地刺激神经肌肉,可使肌肉节律性收缩,用以防止由于损伤或炎症造成的肌纤维和肌膜间、肌束之间的粘连,保持肌肉弹性,防止挛缩。此外,电刺激还可促进病损神经纤维的再生。 低频脉冲电可用于强度/时间曲线测定,以判断肌肉失神经支配的程度,并选择最佳治疗用脉冲参数,以提高治疗效果。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还可治疗上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痉挛性瘫,此法是利用两组低频脉冲电流,交替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利用交互抑制的反应使痉挛缓解。
②用于止痛:主要采用超刺激电疗法(用超出一般剂量的电流强度的低频脉冲电疗法)和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低频电脉冲止痛机理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低频脉冲电阻抑止了痛觉神经向中枢传递冲动,但具体阻抑在何部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在感觉神经纤维,有人认为在脊髓后角细胞,也有认为在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其二,是低频脉冲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局部的致痛物质,改善组织代谢功能,因而起到止痛效果。
治疗效果
临床常用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周围神经疾病、各种肌肉萎缩、肢体血液及淋巴回流障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疼痛症候群等。
电疗的中频电疗法
采用频率为1~100kHz的中频正弦电流。临床上常用频率为2~5kHz,常用方法有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调幅中频正弦电疗法和干扰电疗法三种。调制波频率为10~200Hz,可采用全波或半波,连续调制或间断调制,还可采用等幅波和调制波交替出现,或频率交变的调制波。调制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用于止痛或促进血液循环,较低、中频电单独应用作用明显;用于神经肌肉刺激时,由于皮肤刺痛小,病人可耐受较大电量。干扰电是利用两组频率相差0~1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临床多用5±0.1kHz),交叉输入人体同一部位。在交叉部形成干扰电场,在体内按正弦电波的差拍原理产生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临床上利用 3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从三维空间交叉输入人体,形成立体干扰电场,其效果优于一般干扰电场。经改进后,采用3组强度交替改变的正弦电流,使局部的刺激作用更易为病人忍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此方法称为动态立体干扰电疗法。
特点
①中频正弦电流不产生电解作用,不引起组织的化学损伤;
②频率高,组织阻抗小,可使用较大电流量;
③对感觉神经刺激较小,病人易于接受。
主要治疗作用
①镇痛:以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最佳,对因急性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效果较好;
②刺激肌肉收缩:以动态立体干扰电场效果最佳,疼痛刺激小,作用深入,病人易于接受;
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
④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⑤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中频电流治疗软组织损伤、神经炎、痛经、肢体循环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麻痹,胃肠及膀胱平滑肌无力等。患急性化脓性炎症者、孕妇、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安装起搏器者禁用。
电疗的高频电疗法
采用频率为100kHz以上的高频正弦电流,内生热是高频电流对人体作用的重要基础。高频电场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热的机理与直流电(或低频电)由欧姆耗损产生热的机理不一样,人体组织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组织内电解质离子随着高频电场极性交变几乎在原位振动,振动时克服阻力而生热。组织内的电介质具有等量电荷,以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状态存在。
特点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非极性分子极化形成极性分子,与原有的极性分子一起随电场交变而急速转动,在运动中克服周围阻力而生热。热量大小与组织所受电磁场强度有关。组织受热后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代谢,刺激组织再生,消退炎症,还可降低周围神经兴奋而止痛,并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除热效应外,高频电尚有非热效果,但研究尚不够深入。高频电疗常用的方法有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和微波疗法。一种新的高频电疗法──毫米波疗法已开始用于临床。毫米波的频率与人体组织细胞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通过谐振将能量传给人体组织,达到治疗目的,这与上述方法的作用机理不同。
应用
治疗
坐骨神经痛
的
电疗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是应用较低电压的直流电,作用于
机体
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其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催眠、镇痛、缓解痉挛和增强
血液循环
,消除
炎症
的作川。直流电药物离了导入,可达到
舒筋活络
,活血止痛的作用。
2.低、
中频电疗法
:低、中频
脉冲
电疗法是指应用频率在1000赫兹以下的
低频脉冲电流
和应用频率在1000-100000赫兹的中频
脉冲电流
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低频电疗法
能刺激
感觉神经末梢
,促使感觉恢复。巾颇电疗法具有镇痛、促进局都血液循环、兴奋
骨骼肌
等作用。在治疗坐骨神经痛中,对
神经
受压引起的
下肢
麻木、
肌肉萎缩
等症状进行低频电疗法效果为佳。对于坐骨神经粘连者,采用中频电疗法效果为佳。
3.
高频电疗法
:利用高频率电磁振荡
电流
米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口医疗上应川100000赫兹以上的电流称
高频电流
,它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感觉神经的
兴奋性
,故有镇痛作用。对坐骨神经病的急性期患者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对治疗骨坐骨神经痛的电疗方法就跟大家介绍到这,希望坐骨神经痛患者朋友应用电疗后症状有所减轻,早日康复。
电疗法在临床中应用较广,主要有以下几类。
(1)直流电和药物离子导入法。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作用于人体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直流电有正负极之分,有电解作用,通过人体时,能在人体组织中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组织代谢、末梢循环和神经系统均有一定作用。尤其是结合药物离子导入,可使药物成分进入组织间隙,达到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2)低频电疗法。低频电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电流刺激使运动神经和肌肉兴奋,恢复正常功能,还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促使感觉恢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仅可应用于腰部疼痛,更能针对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进行恢复性治疗。
低频电疗法具体有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等,各具特点,临床可灵活使用。
(3)中频电疗法。中频电较低频电更易于通过皮肤到达组织的深部,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骨骼肌和平滑肌等作用,其中音频电可通过电流刺激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动,得到松解和软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根性粘连有一定疗效。
(4)高频电疗法。高频电无极性之分,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它主要靠热效应进行治疗。这种热作用比传导热或辐射热的作用深透、均匀,可使深部组织充血,改善循环,减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高频电疗法包括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电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一定的镇痛、消炎作用。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高频电疗法和高频电疗法名词解释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